丰沙线某桥隧过渡段动力响应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丰沙线某桥隧过渡段动力响应试验研究 出处:《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现场试验对桥隧过渡段的动力响应进行了研究,试验主要测试了不同车辆长度,不同车速对桥隧过渡段动力响应的影响,以了解不同车速和车辆长度的列车通过桥梁与隧道连接处时,桥梁与隧道过渡段的动力特性是否一致.通过对现场测试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得出,列车的总长度较长,车辆的速度较慢,通过桥隧过渡段的时间就会增长,进而使桥梁与隧道过渡段振动的持续时间也会增长;桥梁处的振动持续振动时间比隧道处的振动时间略长.桥梁与隧道连接处的振动频率基本一致,振动频率主要分布在50~100Hz范围内,且列车车厢数多,车速慢,在主要频率范围内的振动幅值要大.
[Abstract]:The dynamic response of bridge and tunnel transition section is studied by field test.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vehicle length and speed on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bridge and tunnel transition section is mainly teste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whether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nsition section of the bridge and tunnel are consistent when the train with different speed and vehicle length passes through the bridge and tunnel connection, the data of the field test are analyzed and sorted out. The total length of the train is longer and the speed of the vehicle is slower, the time of passing through the transition section of bridge and tunnel will increase, and the duration of vibration of the bridge and tunnel transition section will also increase. The vibration duration of the bridge is a little longer than that of the tunnel. The vibration frequency of the bridge and the tunnel is basically the same, and the vibration frequency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range of 50 ~ 100 Hz. The number of train cars is more, the speed is slow, and the amplitude of vibration is large in the main frequency range.
【作者单位】: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校科研基金项目基金号:(NO.B-201604)
【分类号】:U446;U451.5
【正文快照】: 0引言随着我国普通铁路的提速、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和建设势头,公路、铁路的路况条件和各类行车条件对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就变得越来越重要[1~2].由于公路桥梁路基宽度比隧道宽,在方便接线、减少占地、避免洞口路基或大桥分幅的同时,还要因地制宜考虑设置连拱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孙广臣;傅鹤林;巢万里;;桥隧邻接工程多源损伤室内模型试验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2 明祖涛;游振兴;张届;阮汝伟;;高速铁路桥隧沉降预测模型的研究[J];测绘通报;2011年08期
3 陈锋;蔡德钩;韩自力;张千里;;路涵过渡段涵洞竖向压力现场试验研究[J];铁道建筑;2011年04期
4 张泉;罗强;;遂渝铁路刚性路基动应力测试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06年02期
5 黄晚清,陆阳,罗书学,陈成叠;秦沈客运专线路涵过渡段动应力测试与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光明;高速铁路路基段地面振动响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巢万里;高速公路桥隧过渡段力学行为与动力响应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彦欣;林俊晓;;逍遥散加减合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年14期
2 丰芬;李勤;刘罗冀;李西云;金睿;阎博华;;三伏穴位敷贴结合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5年06期
3 储浩然;李难;程红亮;;温针灸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年05期
4 王荣;;中药灌肠加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21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年04期
5 王伟华;崔博;;电针结合健脾调神法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5年04期
6 王建梅;;针刺为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3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4年12期
7 陈宥伊;;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伴焦虑验案[J];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14年06期
8 孔素平;王文琴;肖宁;谭奇纹;;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4年10期
9 张伟;孙建华;裴丽霞;吴晓亮;周俊灵;陈璐;;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再评价[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年12期
10 苏绪林;;论子午流注针法之知常与达变[J];针刺研究;201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彦明;过渡段的设计与施工[J];铁道建筑;2002年08期
2 况成明;青藏铁路过渡段设计与施工[J];铁道建筑技术;2003年S1期
3 李轶群;;路基与桥梁过渡段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4 陈功;;铁路工程桥涵过渡段施工质量控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年11期
5 赵广武;;过渡段施工质量的监理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23期
6 陈艳茹;杨勃;;沈丹客专路基过渡段施工技术浅析[J];土工基础;2012年04期
7 N.维特;V.V.奇兰吉维;王世夏;;明渠过渡段的合理设计方法[J];华水科技情报;1984年02期
8 黄志洵,李天舒,杨青山;采用指数曲面过渡段的新型横电磁传输室(英文)[J];计量学报;1992年02期
9 赖正金;丁月华;;道路与桥梁过渡段的施工质量与整改措施[J];江西建材;2013年06期
10 倪开伟;;路桥工程过渡段施工技术浅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兰小平;;城市轨道过渡段的设计[A];中国铁道学会铁道工程学会工程地质与路基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魏雄标;高瑞力;;海洋固定平台过渡段安装技术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陈淑萍;;浅谈公路、桥梁过渡段的施工技术[A];2014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4 王世晓;周小林;;海口港二期工程过渡段施工技术[A];海南省公路学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9年
5 魏雄标;高瑞力;;海洋固定平台过渡段安装技术分析[A];2007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茅进宇;吴跃东;;高速公路桥头过渡段差异沉降控制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刘婕;;浅议路、桥(涵、通道)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及预防措施[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鸿儒;张静;刘建坤;侯永峰;;铁路路基与箱涵过渡段的现场动力试验[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9 王永全;侯大军;;关于公路超高设置的相关探讨[A];浙江公路(2013年第4期总第4期)[C];2013年
10 胡柱奎;;铁路客运专线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试验研究[A];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闫建刚 中铁六局集团太原铁路建设有限公司;桥涵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技术探讨[N];科学导报;2009年
2 邱树成 作者单位:山东曲阜市孔子中学;静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N];中国教育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胡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密集过渡段路基动力试验与仿真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2 巢万里;高速公路桥隧过渡段力学行为与动力响应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3 李献民;高速铁路加筋过渡段静动力特性数值分析及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4 陈虎;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堤地基差异沉降传递规律及过渡段动力学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潇;框架结构整体移位中天然地基过渡段沉降规律模拟分析[D];河北科技大学;2014年
2 任闯闯;路涵过渡段复杂变形对无砟轨道系统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赵蕾;钛合金与不锈钢的激光焊接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6年
4 米洋;城市轨道交通钢弹簧浮置板轨道过渡段设置方法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6年
5 田卫建;随机因素对钢弹簧浮置板过渡段动力响应的影响及钢轨挠度变化率控制指标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6 彭栋;桥梁与其它类型线路过渡段车辆气动特性及优化措施[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7 王小韬;轨道过渡段动不平顺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8 龚风华;武广客运专线过渡段沉降分析与控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9 金才勇;高速公路地基处理过渡段沉降监测与计算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10 王平;地铁典型减振轨道过渡段动力特性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797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379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