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基于四因素的公路网三点结构优化方法

发布时间:2018-01-06 06:18

  本文关键词:基于四因素的公路网三点结构优化方法 出处:《中国公路学报》2014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交通工程 公路网 四因素 优化方法 虚拟节点 粒子群算法


【摘要】:为提高公路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针对公路网布局优化问题,从公路网系统功能和经济社会发展角度出发,以建设成本、土地占用机会成本、运输成本、公路使用效率四因素为决策变量,构建公路网综合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公路网三点典型结构为支点,提出添加虚拟节点的优化方法,并引入粒子群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最后,以关中、陕南地区公路网优化为例,将四因素优化方法的优化效果同传统优化方法作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因素公路网综合评价模型具有良好的评价功能,且评价方法灵活、贴近实际;在三点典型结构中添加虚拟节点的优化方法可行且有效;同传统优化方法相比,所提出的方法能兼顾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和非合理性畅通问题,优化效果显著。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daptability of highway network to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iming at the optimization of highway network layou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highway network system function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build cost, land occupation opportunity cost, transportation cost. On the basis of the four factors of highway use efficiency as decision variable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of highway network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is, an optimization method of adding virtual nodes is put forward with three typical structures of highway network as fulcrum. Th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s introduced to solve the optimization model. Finally,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highway network in Guanzhong and southern Shaanxi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he optimization effect of four-factor optimization method i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raditional optimiz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of four-factor highway network has a good evaluation function, and the evaluation method is flexible and close to the reality; The optimization method of adding virtual nodes to three typical structures is feasible and effectiv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optimization method,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solve both the traffic congestion problem and the non-rational smooth flow problem, and the optimization effect is remarkable.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YJA630155)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3020511000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3G6231001)
【分类号】:U412.1
【正文快照】: 0引言拥堵和非合理性畅通是当前公路交通网络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路段交通量过于饱和,通而不畅,甚至拥堵,还有一些路段则“少车问津”,车流量极少,造成资源的严重闲置和浪费,严重影响公路网基础作用的充分发挥[1-4]。现阶段,中国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目标是构建现代化综合运输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伟,李继锐,余国才,赵惠民,魏企乐;公路网规划的模糊预测与决策[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7年S1期

2 奚宽武,任福田,石建军;GIS技术在公路网规划数据处理中的应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3 晟华;;江西2020年干线公路网规划获批[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9年10期

4 李颖;;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公路网规划[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6年06期

5 张育宏;王江平;王明文;钟朝晖;;基于TransCAD的公路网规划辅助支持系统总体设计研究[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08年09期

6 周伟,张树升,程苏沙,,王元庆;公路网规划两种理论与方法比较分析[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7 刘清君;公路网规划现实思考与新思路[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4年02期

8 ;梅州市公路网规划完成[J];广东公路交通;1997年04期

9 付莉萍;;公路网规划中的交通预测[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臧晓冬,迟银波,张志旭;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公路网规划[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先科;;TRANSCAD在公路网规划中的应用[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开生;;我国公路网规划中若干问题的商榷[A];中国公路学会’2000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0年

3 吴海燕;;多目标决策方法在公路网规划评价中的应用[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4 顾保南;庄少勤;廖利钊;;公路网规划评价方法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茅以升诞辰10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1995年

5 陈东丰;王希伟;李小刚;赵钧平;;新形势下宏观经济趋势变化对公路网规划的影响[A];中国公路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李向阳;邓庆伟;吴迪;郭胜娟;;公路网和水运规划的生态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研究及应用[A];四川省首届环境影响评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崔洪军;陆建;王炜;;不确定多属性公路建设项目排序模型[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C];2005年

8 田园;彭辉;张淼琳;;公路发展适应性的理论分析[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9 王海威;陆化普;;区域国防交通网络布局优化理论研究[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孟庆营;王卓娅;魏凤虎;;费用-效益模型在农村公路建设序列安排中的应用[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庆五十五周年论文选集(1950~2005)下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国安 王生朝;甘肃省干线公路网规划在京论证[N];甘肃经济日报;2008年

2 记者 覃燕燕 实习生 蒋炜;南宁将建重大物流商贸基地[N];广西日报;2006年

3 罗会定;关于呈(坎)许(村)公路贯通对促进旅游发展的思考[N];黄山日报;2007年

4 高丽;汕头打造“两纵三环九射”公路网[N];广东建设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邓新灵;梅州:2030年公路总里程达16300公里[N];广东建设报;2007年

6 记者 姚小 沐滟;92条农村新“干道”将连片成网[N];无锡日报;2007年

7 孙妍;公路规划和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N];中国交通报;2007年

8 王玮;南京:生态敏感区域公路将建“生物廊道”[N];中国交通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王敏;跨区域置业或将成趋势[N];东莞日报;2008年

10 欣闻;加强公路规划和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N];消费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磊;基于战略环评的公路网规划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2 苏国辉;公路网规划的本质要义、政府行为与制度约束[D];长安大学;2013年

3 沈鸿飞;面向风险评估与应急管理的公路网结构性质评价与分析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4 朱辉;区域干线公路网规划布局方案评价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鲁晓丽;公路网规划方法与实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6 石兆旭;区域公路网布局形态及发展规模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7 李立;天津市公路现代化发展的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王春震;基于城市群的公路网布局优化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9 汪斌;林区公路网评价和优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10 于江霞;中国西部公路网规模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诗涛;西昌市公路网规划研究[D];西华大学;2013年

2 李爽;中小城市公路网规划的方法及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袁宝军;绍兴县公路网规划[D];浙江大学;2013年

4 李燕鸿;广安市公路网规划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陈保仓;区域公路网合理发展规模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6 鲍鑫荣;我国西部地区省域公路网规划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7 李汉卿;基于桦川县公路网规划的县乡公路网规划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8 何剑枫;决策分析系统在公路网规划中的应用[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9 张海燕;公路网规划方案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10 王璐;基于运输需求的公路网畅通性技术经济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866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3866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d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