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基于双电极电位的桥梁内部配筋锈蚀度瞬变电磁成像无损量化检测试验

发布时间:2018-01-06 09:30

  本文关键词:基于双电极电位的桥梁内部配筋锈蚀度瞬变电磁成像无损量化检测试验 出处:《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钢筋锈蚀 无损检测 双电极电位 瞬变电磁成像


【摘要】:在役混凝土桥梁结构内部配筋错综复杂,其内部钢筋的位置、钢筋的直径、钢筋的走向以及保护层厚度均未知,无损探测内部钢筋的锈蚀情况问题是亟待解决而没有很好解决的世界性难题。针对上述背景,本论文提出基于双电极电位的桥梁内部配筋锈蚀度瞬变电磁成像无损量化检测技术。 论文首先通过广泛调查获得桥梁内部钢筋锈蚀的类型、影响腐蚀的因素,得到混凝土钢筋锈蚀的特点和规律,总结其锈蚀形态。 在此基础上,分析钢筋锈蚀的机理并对比开裂状态下钢筋锈蚀检测的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和未开裂状态下的锈蚀检测方法。由此提出能够准确判断钢筋锈蚀程度和锈蚀速率并得到其量化指标的无损检测新方法——基于双电极电位的桥梁内部配筋锈蚀度瞬变电磁成像无损量化检测法。运用此方法,不仅可对钢筋锈蚀进行定性检测,而且可以通过捕捉锈蚀目标确定锈蚀大小和位置,,确定锈蚀量,达到定量检测的目的。 最后,通过实验室设计并试验一个接近实际的基于双电极电位法的内部钢筋锈蚀无损检测,通过对比不同水灰比、不同保护层厚度、不同钢筋直径及不同混凝土表面几种因素下的电位梯度得到内部钢筋锈蚀的基本特征。以此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本文提出基于双电极电位的桥梁内部配筋锈蚀度瞬变电磁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充分结合双电极电位法和瞬变电磁成像技术两者的技术优势,解决现场检测桥梁内部钢筋锈蚀只能进行定性检测、不能定量检测的世界性难题。此方法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应用价值,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Abstract]:In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existing concrete bridge reinforcement of reinforced the position of its internal perplexing, and the diameter of the steel bar, the trend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protective layer are unknown, nondestructive detection of internal corrosion of steel is to be solved and unsolved difficult problem in the world. In view of the above background, this thesis proposes electromagnetic nondestructive quantitative detection technology of bridge double electrode potential internal reinforcement corrosion degree based on instantaneous.
Firstly, through extensive investigation, we get the types of steel corrosion, influence factors of corrosion, ge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ule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corrosion, and summarize the corrosion form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 of rebar corrosion and chemical corrosion detection method comparison of cracking condition, physical method and non cracking corrosion detection methods. The state can accurately judge the corrosion degree and the corrosion rate and the quantitative index of new nondestructive testing method based on double bridge with internal electrode potential reinforcement corrosion degree of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Imaging Nondestructive Quantitative detection method. Using this method, not only for the qualitative detection of steel corrosion, and corrosion corrosion by capturing target size and location, determine the amount of corrosion, to achieve quantitative detection.
Finally, through laboratory test and design a close to the actual internal corrosion potential by double electrode based on nondestructive testing,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water cement ratio, different thickness of the protective layer, the potential gradient of different diameter and different reinforced concrete surface of several factors under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al corrosion of steel bars in order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and practicability. The method.
This electromagnetic nondestructive testing technology of bridge double electrode potential internal reinforcement corrosion degree based on instantaneous, can combine advantages of double electrode method and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imaging technology both, solve the field test of bridge steel bar corrosion only for qualitative detection, a worldwide problem in quantitative detection. This method has broad market prospect and application value, will produce enormous economic benefits and social benefits.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U4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松联;汕尾市挡潮闸钢筋锈蚀问题及其防治措施[J];广东水利水电;2002年06期

2 淮岁成;;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J];山西建筑;2006年02期

3 范小平;;浅谈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锈蚀问题[J];福建建材;2008年01期

4 李文才;周丽娟;曾艳霞;王腾;;钢筋锈蚀所导致的混凝土损伤演变过程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15期

5 门荣璞;钢筋砼结构的耐久性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3期

6 牛荻涛,王庆霖,王林科;锈蚀开裂前混凝土中钢筋锈蚀量的预测模型[J];工业建筑;1996年04期

7 卢木;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现状和研究方向[J];工业建筑;1997年05期

8 逄鲁峰,李志明,孙艳文,郝存盛;高性能混凝土护筋性能研究[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9 陈昌伟,李昌铸,张健;桥梁钢筋锈蚀及其对策[J];公路;1999年06期

10 史庆轩,牛荻涛,颜桂云;反复荷载作用下锈蚀钢筋混凝土压弯构件恢复力性能的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庆霖;牛荻涛;;碳化引起的钢筋锈蚀[A];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土建结构工程安全性与耐久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1年

2 张天红;;阻锈剂在防止混凝土钢筋锈蚀中的作用[A];铁道科学技术新进展——铁道科学研究院五十五周年论文集[C];2005年

3 沙吾列提·拜开依;陈嘉;;浅论混凝土中钢筋锈蚀和预防措施[A];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六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晴;笪菁;张存宝;;氧化物组成对无机矿物聚合物混凝土钢筋锈蚀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邸小坛;周燕;陶里;徐骋;;钢筋锈蚀对混凝土构件性能影响的计算分析[A];第五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6 朱四荣;李卓球;;钢筋混凝土柱中钢筋锈蚀识别[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9年

7 丁威;冷发光;马冬花;;碱-骨料反应和钢筋锈蚀导致结构混凝土裂缝实例分析[A];第八届全国建设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蒋雪梅;雷俊卿;;混凝土桥梁的病害分析与碳纤维补强加固技术[A];沿海地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及其设计方法科技论坛与全国第六届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9 黄长虹;韦灼彬;张琦彬;;高桩码头锈蚀监测研究[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8年

10 蒋真;赵铁军;宋晓翠;;海砂混凝土钢筋锈蚀试验研究[A];“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2008年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庆申;烟台“楼垮垮”背后浮现权力魅影[N];法制日报;2009年

2 林宗寿;防止混凝土钢筋锈蚀应注意的几个问题[N];中国建材报;2011年

3 余伟炜邋唐海彬 何志祥;浅谈钢筋保护层的重要性及控制[N];建筑时报;2007年

4 精河县建筑规划设计室 于华萍 精河县房管所 郭建强;浅谈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N];博尔塔拉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冯超 特约记者 江勇龙;楼房内隔墙下沉 业主“闹退房”[N];民营经济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林英 本报通讯员  李志华;专家呼吁混凝土短寿问题亟待解决[N];光明日报;2006年

7 中国京冶建设工程承包公司 朱桂林 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 孙树杉;从国内外钢铁渣利用的历史来评价凝石技术[N];中国冶金报;2005年

8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 刘念;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及改进措施[N];中国建材报;2009年

9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曲煤矿 王育红;混凝土质量通病分析及防治措施[N];山西科技报;2011年

10 济南大学 陈绍龙;水泥中氯离子的危害及预防[N];中国建材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锋;复杂应力状态下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2 陶琦;钢筋锈蚀的临界氯离子浓度与混凝土的剩余寿命预测[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张华;钢筋锈蚀对混凝土压弯构件变形性能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许晨;混凝土结构钢筋锈蚀电化学表征与相关检/监测技术[D];浙江大学;2012年

5 唐国斌;基于全寿命设计的混凝土箱梁桥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李沛;钢筋锈蚀对混凝土梁构件力学行为影响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7 蔺石柱;寒冷地区在役钢筋混凝土结构物剩余寿命的仿真预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石雄伟;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方法试验研究及实桥应用[D];长安大学;2012年

9 蒋建华;气候环境作用定量模式及其在混凝土结构寿命预计中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10 吴立朋;表层混凝土氯离子扩散性能及其测试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伊圣;基于双电极电位的桥梁内部配筋锈蚀度瞬变电磁成像无损量化检测试验[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2 徐建光;嵌入式钢筋锈蚀监测传感器的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1年

3 闫广鹏;公路钢筋混凝土桥梁面板疲劳数值分析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赵磊;海洋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检测与评估[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5 邓拓;钢筋锈蚀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影响及其评估[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6 张先军;高地温环境下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蒋恒强;钢筋锈蚀的主动波动监测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孔祥龙;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钢筋锈蚀监测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张禹;钢筋锈蚀率对桥梁结构耐久性的影响分析[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10 刘斌;砼结构电化学除盐离子分布及粘结性能研究[D];烟台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873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3873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9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