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沥青路面抗凝冰损伤防护材料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6 19:18

  本文关键词:沥青路面抗凝冰损伤防护材料研究 出处:《建筑材料学报》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沥青路面 凝冰 微损伤 疏水 防护材料


【摘要】:优选低表面能材料及高温改制沥青为成膜物质,从表面自由能的角度研究了这种疏水型防护材料的抗水、抗冻黏及抗冻融黏附能力.结果表明:疏水型防护材料具有优异的抗水、冰破坏性能,能够有效降低冰与路表结构的冻黏力;随涂膜固化时间的延长,防护材料对湿轮磨耗试件表面细集料的黏附效果优异,抗水及耐冻融黏附性能显著提高.抗凝冰损伤疏水型防护材料的应用对促进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新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Optimization of low surface energy materials and high temperature asphalt restructuring as the membrane material and the surface free energy from the angle of the water resistance of hydrophobic protective material, viscosity and freeze-thaw antifreeze adhesion abil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ydrophobic protective material has excellent water resistance, ice breaking performanc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ce and road surface freezing adhesive structure; prolonging the curing time of coating, protective material for wet abrasion specimen in fine surface material adhesion, excellent water resistance, freeze-thaw resistance and adhesion performance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application of anticoagulant ice damage hydrophobic protective material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y of asphalt pavement preventive maintenance.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吉林省交通科学研究所;
【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8BAG10B02) 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2009318801083)
【分类号】:U414
【正文快照】: 由于地域因素的不同,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冬季的气象条件往往较为复杂.虽然气温及雪量与北方地区相差较远,但在暖湿气流与南下寒流交互作用下易形成灾害性凝冻天气[1].凝冻现象发生时,凝聚在路面的“冻雨”将造成路面凝冰,其对路面结构的影响与季冻区积雪灾害不同,后者由于大气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宋华杰,董海山,郝莹;TATB、HMX与氟聚合物的表面能研究[J];含能材料;2000年03期

2 霍曼琳;马保国;魏建强;张f ;陈鹏柱;;相变储能路面发热融雪材料体系的试验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0年06期

3 周纯秀;谭忆秋;;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除冰雪性能的影响因素[J];建筑材料学报;2009年06期

4 谭忆秋;赵立东;蓝碧武;陈克群;;反复凝冰作用下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11年06期

5 金传芳;郑国璋;韩军青;;2008年初我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分析[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桂泰江;有机硅氟低表面能防污涂料的制备和表征[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曾峰;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决策方法的研究与技术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庆军;彭馨彦;姜友生;陈光新;毛明;;环保多功能沥青除冰路面一体化设计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年02期

2 黄凤臣;邓明哲;;原位合成钝感混合炸药HMX/TATB[J];火炸药学报;2011年01期

3 宋华杰,董海山,郝莹,肖鹤鸣,李敬明;用动态力学分析技术评价TATB/氟聚物复合材料界面[J];爆炸与冲击;2001年04期

4 肖继军;王艳群;詹炜;朱伟;肖鹤鸣;;PETN基PBX结合能和力学性能的理论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06年04期

5 李卫民;夏骥;李善强;;雾封层技术的研究[J];广东公路交通;2011年S1期

6 姚刚;文习山;蓝磊;韩巍;刘辉;;变压器油对室温硫化硅橡胶绝缘特性的影响(Ⅰ)[J];高电压技术;2011年01期

7 陈小庭;区仕权;王端宜;向超;;雾封层对路面抗滑性能影响的室内加速加载试验评价[J];公路;2011年05期

8 喻鸿钢;邓剑如;申红光;彭芳华;;丁羟推进剂组分间界面酸碱作用研究[J];固体火箭技术;2009年06期

9 李良杰;;冰冻灾害对某高速公路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分析[J];中外公路;2010年03期

10 桑丽鹏;尹华丽;张劲松;张纲要;;聚氨酯衬层表面特性的研究方法探讨[J];中国胶粘剂;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艳春;反胶束和高能体系的实验、QM和MD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2 姬广富;高能钝感炸药分子和晶体的结构和性能的理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3 肖继军;环杂硝胺高能化合物和相关混合体的结构—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4 马秀芳;高聚物粘结炸药结构与性能的计算模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5 宋华杰;渐近修正SAPT(DFT)新方法—高能材料中分子间作用与协同效应的本质[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6 许晓娟;有机笼状高能量密度材料(HEDM)的分子设计和配方设计初探[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7 张艳丽;TATB基PBX的量子化学和耗散粒子动力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8 常学森;基于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二氧化钛薄膜及其亲水特性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9 陈明宇;导热沥青混凝土路面太阳能集热及融雪化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10 郭德栋;基于微波与磁铁耦合效应的融雪除冰路面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雄立;冰灾对湖南高速公路路面性能的影响及灾后养护对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志臣;基于细观力学的沥青混合料黏弹性能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缪梅;氟硅改性水性聚氨酯防污涂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4 邱武高;有机硅海洋防污涂层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5 李薇;湖南自然灾害后矿山恢复和重建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魏远;基于使用性能的沥青路面分车道预防性养护时机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7 赵婷;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及预防性养护决策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8 崔文博;基于路面使用性能衰变规律的预防性养护时机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9 区仕权;高性能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评价与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张海英;溶剂热法原位制备环氧纳米杂化材料及其功能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炎锋;武海琴;王贯明;朱滨;石勃伟;;发热电缆用于路面融雪化冰的实验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2 徐世法;沥青路面的车辙深度与行车安全性[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3 韩磊;张秋禹;;低表面能防污涂料的最新研究进展[J];材料保护;2006年02期

4 张占平;齐育红;刘述锡;马永庆;刘红;;船舶防污涂料与防污剂的研究进展[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查旭东;沥青路面反算模量的温度修正[J];公路;2002年06期

6 李东庆;孟庆洲;房建宏;彭万巍;徐安花;黄世静;;沥青混合料抗冻融循环性能的试验研究[J];公路;2007年12期

7 孙立军;刘黎萍;;沥青路面结构行为方程中材料影响系数的确定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12期

8 王新增;Cape封层技术在国外的发展和应用[J];国外公路;2000年05期

9 沙庆林;沥青和沥青混凝土现状(上)[J];国外公路;1999年02期

10 洪乃丰;;氯盐类融雪剂的腐蚀危害与试验方法的讨论[J];工业建筑;2006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郝大力;路面性能的评价与分析研究[D];长安大学;2000年

2 于良民;环境友好型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及其在海洋防污涂料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台电仓;沥青路面材料及结构组合设计[J];公路;2000年07期

2 周雷;高性能沥青混合料在济南西外环高速公路上的应用[J];铁道建筑技术;2000年01期

3 李晓明,史景宏;沥青路面施工质量与工艺控制技术[J];公路交通技术;2000年04期

4 雒泽华;沥青路面压实设备的革命[J];建筑机械;2001年07期

5 陈胤甫;浅谈沥青路面拌和法施工质量的保证[J];湖南交通科技;2001年03期

6 谢永彰,程永舟,高飞;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J];公路与汽运;2001年02期

7 蔡岳雄,朱梦良;高速公路路面结构选型[J];中外公路;2002年04期

8 许润龙,胡文华;昌九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的思考[J];华东公路;2003年04期

9 黄腊泉;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J];中外公路;2003年02期

10 张宜洛,雷高见;沥青混和料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与措施的研究[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光;;重载下沥青路面的力学响应的ANSYS模拟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程杰;;如何避免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产生[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3 钱国超;;江苏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十五”技术回顾与展望[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4 孟书涛;;沥青路面早期损坏与结构设计的关系[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肖宁;;沥青路面技术研究的思考与探索[A];2004年道路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苗;;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7 黄经纬;;浅谈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应用[A];中国公路学会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于波;;浅谈沥青路面早损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9 沈金安;;引进国外成熟技术实现公路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4年

10 吴强;;魁道沥青复原剂CAP——在沥青路面的应用[A];海南省公路学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泗珍 谢培宁 刘玉琴;江苏高速公路国内领先国际先进[N];新华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刘布阳;苏交科:在改制“炼丹炉”中浴火重生[N];中国交通报;2011年

3 杜贵昌;浅谈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和预防措施[N];晋中日报;2010年

4 朱振宇;江苏交通科学研究院集成研究打造抗水损沥青路面[N];中国交通报;2011年

5 实习记者 赖囝楠;浙江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换颜”[N];中国交通报;2011年

6 王远洋 孙燕 程佳祺;城市非主干道推广沥青路面[N];蚌埠日报;2009年

7 记者 王远洋 通讯员 陈丁丁;沥青路面封层工效提高近百倍[N];蚌埠日报;2009年

8 朱玉清 谢春霖;市区六条主干道将铺设沥青路面[N];湄洲日报;2009年

9 李闯民;让路面告别“水世界”[N];中国交通报;2002年

10 忻州公路分局 张建强;浅析水对沥青路面造成的破坏及预防措施[N];山西科技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立东;沥青路面凝冰损坏影响因素及细观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2 杨博;沥青路面节能减排量化分析方法及评价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3 王虹;基于融雪化冰的传导沥青路面优化设计及粘弹性响应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福明;长寿命沥青路面损伤行为及其结构寿命合理匹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徐鸥明;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指标与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6 刘克非;极端气候下沥青路面破坏机理与修复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7 郭红兵;设置开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裂缝缓解层的沥青路面抗裂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8 董忠红;重型车辆—沥青路面系统动力响应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9 张鑫;沥青路面热反射与热阻技术降温机理与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张光海;北方滨海地区沥青路面损伤机理及使用寿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其践;沥青混凝土路面温度与老化梯度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姜华木;再生型沥青路面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薛文;重载作用下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4 蔡云梅;沥青路面水损害——孔隙水压力影响因素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5 孙岩松(Xayasone Xongyongyar);老挝沥青路面气候分区及混合料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郭毅;西藏地区柔性粒料基层沥青路面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7 刘斌清;基于控制反射裂缝的沥青路面复合基层合理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孙德栋;重载交通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理论与工程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9 马士宾;低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10 高智杰;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疲劳寿命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891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3891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9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