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青藏工程走廊公路路基热影响数值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05:01

  本文关键词:青藏工程走廊公路路基热影响数值分析 出处:《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S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土力学 青藏工程走廊 冻土路基 热分析 尺度效应


【摘要】:青藏工程走廊内构造物的热影响规律对新建构造物选线和工程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考虑相变的控制方程和有限单元法,以相同的温度边界为前提,以公路路基高度和宽度为影响因素,对青藏工程走廊路基热影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路基的热影响范围对路基高度和宽度有很高的敏感性,路基宽度与其热影响范围呈正相关性,在高度均为1.5 m的情况下,宽8 m的路基热影响范围比宽21.5 m的路基热影响范围小5 m(50 a后);路基高度与其热影响范围呈负相关性,在宽度均为21.5 m的情况下,高1.5 m的路基热影响范围比高5 m的路基热影响范围大2.3 m(50 a后)。热影响范围也明显受到阴阳坡的影响,在同一时间点上,阳坡端的热影响范围要明显大于阴坡端。而保温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缩减路基热影响范围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比较有限。
[Abstract]:Influence of hea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Qinghai Tibet engineering corridor structure selection and engineering of new structures. The stability control equations and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considering phase change, with the same temperature boundary is the premise of highway embankment height and width as the influence factors, to study the Qinghai Tibet engineering corridor roadbed thermal influe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eat affected area of subgrade is highly sensitive to Subgrade height and width, width of roadbed and its thermal effect rang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in the height of 1.5 m, the heat affecting a wide range of 8 m than 21.5 m wide range of small heat affected roadbed 5 m (50 a);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height and heat affected range in the roadbed width were 21.5 m, 1.5 m high embankment thermal impact range of 5 m high embankment thermal effect range of 2.3 m (50 a). The heat affected range also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slope of yin and Yang The effect, at the same time, the heat affected Yang Poduan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e slope side. And insulation board in a certain extent can play a role in reducing subgrade heat affected area, but this effect is limited.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2CB0261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41121061)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
【分类号】:U416.1
【正文快照】: 1引言青藏工程走廊内目前已建成青藏公路、青藏铁路、格拉成品油管道、兰西拉光缆、高压输变电5项重大工程。为维护走廊内工程构造物的稳定性,相关人员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W.J.Feng等[1]利用有限单元法模拟了空气在2种不同尺寸的遮阳棚下流动的工况,找出了降温效果较好的一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巍,程国栋,吴青柏;多年冻土地区主动冷却地基方法研究[J];冰川冻土;2002年05期

2 喻文兵,赖远明,张学富,肖建章,牛富俊,张淑娟;块石层与碎石层降温效果室内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2003年06期

3 张明义,张建明,赖远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堤临界高度数值计算分析[J];冰川冻土;2004年03期

4 武俊杰;马巍;孙志忠;温智;;用估算热收支的方法评价热棒制冷效果[J];冰川冻土;2010年01期

5 章金钊;霍明;;东北岛状多年冻土分布特点及其公路路基设计对策[J];中外公路;2009年06期

6 温智;盛煜;马巍;吴基春;;青藏铁路保温板热棒复合结构路基保护冻土效果数值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7 吴青柏,米海珍;青藏公路多年冻土路段冻土过程的变化和控制建议[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0年02期

8 丑亚玲;盛煜;马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阴阳坡表面温差的计算[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S2期

9 喻文兵,赖远明,张学富,张明义;多年冻土区抛石护坡路基室内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5年10期

10 汪双杰;陈建兵;;青藏高原多年冻土路基温度场公路空间效应的非线性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明;苏小勇;宋琼瑶;蒋跃;;冻土非稳态温度场有限元模拟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2 章金钊,姚翠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的涵洞工程[J];冰川冻土;1993年02期

3 令锋,吴紫汪;渗流对多年冻土区路基温度场影响的数值模拟[J];冰川冻土;1999年02期

4 原喜忠;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地区路基沉陷研究[J];冰川冻土;1999年02期

5 吴青柏,朱元林,施斌;工程活动下的冻土环境研究[J];冰川冻土;2001年02期

6 冯文杰,李东庆,马巍,张鲁新;不同边界条件对多年冻土上限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2001年04期

7 刘永智,吴青柏,张建明,盛煜;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变形[J];冰川冻土;2002年01期

8 潘卫东,赵肃菖,徐伟泽,余绍水,马卫东;热棒技术加强高原冻土区路基热稳定性的应用研究[J];冰川冻土;2003年04期

9 何平,程国栋,杨成松,赵淑萍,朱元林;冻土融沉系数的评价方法[J];冰川冻土;2003年06期

10 张建明,盛煜,赖远明;铁路碎石道碴层导热系数测试研究[J];冰川冻土;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波;陈兴冲;;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技术难点及力学问题[A];工程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永强;刘钢;钱国华;李建军;;多年冻土区不良冻土地质现象及其对铁路工程的危害[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3 李国玉;李宁;牛富俊;喻文兵;石磊;毕贵权;;高温冻土区开放新型复合护坡路堤热稳定性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刘升传;王连俊;丁桂伶;;青藏铁路冻土斜坡路基稳定性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丰明海;;青藏铁路建设与工程地质选线[A];工程地质力学创新与发展暨工程地质研究室成立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宁;魏庆朝;;青藏铁路多年冻土路基工程的动态设计与技术[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7 梁波;陈兴冲;;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技术难点及力学问题——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特邀报告[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4年

8 马巍;;青藏铁路建设中冻土区岩土工程问题[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9 全晓娟;李宁;苏波;李国玉;;冻土地区碎石路基的研究现状与进展[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10 杨成松;何平;程国栋;施烨辉;;冻土热融下沉研究的现状和进展[A];第七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立峰;动荷载条件下多年冻土区斜坡路基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许兰民;青藏铁路五道梁冻土区工程结构热扰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管延华;强度衰减路基稳定性及其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4 杨让宏;运营期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斜坡路堤稳定性分析与评价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0年

5 靳德武;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斜坡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6 裴建中;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纵向裂缝形成机理及处治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7 常斌;基于数值仿真试验的岩土工程智能化方法及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8 潘卫东;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热稳定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2年

9 汤国璋;多年冻土隧道开挖稳定性及其渗漏水特征分析[D];中南大学;2005年

10 李向群;吉林省公路冻害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昊;青藏铁路格(尔木)唐(古拉山)段建设生态保护及植被恢复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2 赵永正;人工冻结法开挖地铁联络通道过程中特殊管片受力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杨永鹏;考虑切向流变的多年冻土区桩基沉降变形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4 赵秀云;多年冻土地区桩基温度场及其调控效果数值模拟[D];长安大学;2011年

5 符进;国道214线多年冻土区高速公路特殊路基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6 司伟;多年冻土地区沥青路面结构适应性与耐久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7 刘诗平;川藏线康定段季节性冻土路基温度场分布规律及路基变形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8 李洪蛟;青藏公路路基路面不均匀变形分析与处治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9 樊云龙;多年冻土地区热棒路基温度场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沙志伟;多年冻土地区碎石路基温度场变化规律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元林,张家懿;冻土的弹性变形及压缩变形[J];冰川冻土;1982年03期

2 杨海蓉;多年冻土地区防治路基融化了沉及提高其稳定性的措施[J];冰川冻土;1985年01期

3 朱林楠;高原冻土区不同下垫面的附面层研究[J];冰川冻土;1988年01期

4 王绍令,米海珍;青藏公路铺筑沥青路面后路基下多年冻土的变化[J];冰川冻土;1993年04期

5 章金钊;热桩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涵洞工程中的应用[J];冰川冻土;1995年S1期

6 汪崇鲜,楼根达,马玉峰;繁华市区含水地层水平冻结及暗挖法施工[J];冰川冻土;2000年03期

7 丁靖康,赫贵生;年平均气温临界值——设计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路堤临界高度的一个重要因素[J];冰川冻土;2000年04期

8 王绍令,赵林,李述训,季国良,谢应钦,郭东信;青藏公路多年冻土段沥青路面热量平衡及路基稳定性研究[J];冰川冻土;2001年02期

9 程国栋,何平;多年冻土地区线性工程建设[J];冰川冻土;2001年03期

10 冯文杰,李东庆,马巍,张鲁新;不同边界条件对多年冻土上限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兴旺;;埋入式连续桩板路基结构在郑西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1年08期

2 马印怀;;保证路基长期稳定性的技术措施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2年09期

3 张普纲;;采空区高速公路路基破坏的数值模拟分析[J];煤矿开采;2012年03期

4 唐向冲;;浅析路基土的水温状况及工程性质[J];民营科技;2012年06期

5 张劲松;;托盘式U型路基结构机理研究[J];路基工程;2012年04期

6 郑春桂;;浅析高速公路路基扩建施工工艺[J];门窗;2012年06期

7 马学文;;路基土工程性质概述[J];山西建筑;2012年29期

8 刘晋辉;;加宽拼接技巧在路基加宽施工中的应用要点[J];山西建筑;2013年26期

9 张秀海;路基差异沉降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影响及其控制措施[J];山西交通科技;1994年01期

10 张艳敏;粉煤灰在路基填筑中的应用研究[J];交通世界;200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朱志武;宁建国;;土体路基热力耦合数值分析[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2 汤卓文;;双自由度体系下轨道路基结构的动力响应[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伟;;砌石路基在山区陡坡道路中的应用研究[A];岩土力学研究与工程实践[C];1998年

4 李志勇;万剑平;;花岗岩残积土路基动强度设计研究[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4年

5 郑明新;方焘;张卢明;王钜;林鹏;;泥质粉砂软岩填筑路基结构的探讨[A];中国铁道学会工程地质与路基专业委员会第21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6 叶阳升;罗梅云;;浅谈客运专线路基结构与填料标准[A];铁道科学技术新进展——铁道科学研究院五十五周年论文集[C];2005年

7 胡明鉴;汪稔;孔令伟;胡建华;和礼红;;青藏铁路填土分选重组结构性路基现场试验与初步分析[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陈伯奎;卢波;沈小俊;;道路结构基层的渗水软化与损伤技术分析和评估[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1会场:山区高速公路技术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马巍;张鲁新;吴青柏;;利用不同块石路堤结构调节其下伏冻土不均匀温度场的作用研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赵国堂;一道亮丽的科技彩虹[N];人民铁道;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苏晓成;路基结构的动力稳定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蔡德钩;加筋网垫在桩网结构路基中的计算方法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年

3 荆志东;深厚软基新型桩板结构路基结构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4 孙晏一;道桥结构健康监测中的数据甄别处理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晓波;无砟轨道路基结构性能均匀性控制标准的数值仿真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2 杨燕;加筋路基在重复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性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3 路军富;多荷载作用下路基土的力学行为研究[D];西华大学;2007年

4 黄志才;山区公路沿河路基冲刷机理和防治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学院;2004年

5 周炜;山区改扩建路基施工及运行期变形特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6 梁冠军;交通荷载作用下城市沥青道路路基的动力响应和塑性变形分析[D];同济大学;2007年

7 詹苏涛;基于刚度不均匀性的重载汽车作用下沥青路面的动力响应[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陈星光;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差异沉降控制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9 刘晋南;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斜坡路基动力响应[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杨冰;路基路面常规材料冰冻稳定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081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4081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5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