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研究综述
本文关键词: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研究综述 出处:《中国公路学报》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给规划、设计、管理等各阶段提供科学的道路通行能力计算方法,通过对各国大量道路通行能力研究文献的分析,重点综述了以往通行能力研究的代表性领域"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成果。饱和流率和有效绿信比是通行能力估算的2个关键参数:对饱和流率从其模型形式、实测方法、基本饱和流率和各项修正参数的确定方法等进行了综述;对有效绿信比的确定,针对定时和感应2种主要信号控制模式,阐述了绿信比的影响因素、计算方法及模型。最后结合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研究需求和条件变化及中国在该研究领域中所需解决的特殊问题,探讨了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的研究发展方向。结果表明:目前的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研究缺乏对交叉口上、下游条件的考虑,关于饱和流率在波动、复杂通行环境及提供信息条件下的通行能力计算及其不确定性分析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Abstract]:In order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calculation method of road capacity for planning, design, management and other stag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 large number of research literature on road capacity in various countries. In this paper, the achievements of capacity at signal-controlled intersection, which is the representative field of traffic capacity research in the past, are summarized. Saturated flow rate and effective green signal ratio are two key parameters of capacity estimation. The saturated flow rate is derived from its model form. The measurement methods, the basic saturated flow rate and the methods of determining the modified parameters are summariz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effective green signal ratio, aiming at the two main signal control modes of timing and inducti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reen signal ratio are expounded. Finally, combining with the traffic capacity of signal-controlled intersections, the changes of demand and conditions and the special problems that China needs to solve in this field are studied.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signal-controlled intersection capacity i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signalized intersection capacity lacks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condition of intersection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and the saturation flow rate is fluctuating. The calculation and uncertainty analysis of traffic capacit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mplex traffic environment and providing information are the research directions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238008)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八六三”计划)项目(2011AA110305)
【分类号】:U491.54
【正文快照】: 0引言随着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交通拥挤程度的持续加剧,以及对节约土地、能源和保护环境等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提高,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建设并高效率地利用道路交通系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交叉口是道路交通的咽喉[1],其通行能力直接影响整个交通网络的承载能力。正确地分析确定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靖;杨晓光;白玉;劳云腾;;公交专用进口道对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J];城市交通;2008年05期
2 杨晓光,马万经,林瑜;两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专用相位设置条件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1期
3 杨晓光;赵靖;曾滢;郁晓菲;;短车道对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影响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12期
4 赵靖;白玉;杨晓光;;基于回归分析的右转通行能力行人自行车修正[J];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02期
5 杨小文;李克平;;国标确定信号控制交叉口规划通行能力的方法[J];城市交通;2013年03期
6 王殿海,金勇,陈永恒;提前右转机动车的通行能力[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年05期
7 杨佩昆;车辆通过冲突点的红绿灯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分析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1981年03期
8 杨帆;云美萍;杨晓光;;车路协同系统下多智能体微观交通流模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8期
9 马万经;陆艳;安琨;赵靖;;短车道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概率模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1期
10 陈晓明;邵春福;熊志华;;混合交通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可靠度[J];中国公路学报;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栾硕;胡东方;肖军;;智能交通系统模型的研究和算法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李素艳;杨东援;赵娅丽;;地下道路出入口交通组织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3 陈晓明;邵春福;赵熠;李妲;;非机动车影响下信号交叉口转向通行能力模型的比较[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4 张惠玲;李克平;敖谷昌;;监控环境下信号交叉口控制延误的获取方法[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5 马建明,任福田,刘小明,荣建;信号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设计[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6 刘江,吕庆丰;山区双车道公路延误车头时距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7 刘江;周建;荣建;任福田;;基于超车率的双车道公路服务水平量化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8 邵长桥;荣建;周建;;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随机性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9 于德新;高鹏;杨兆升;;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区域交通控制效果评价[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10 杨兆升;高学英;林赐云;孙迪;;基于路段下游检测线圈的路段行程时间估计[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冲;;交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支撑理论与方法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李慧兵;杨兆升;杨晓光;;基于距离+周期原则的控制子区划分研究[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朱胜跃;;综合客运枢纽功能布局与交通组织探讨[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朱胜跃;吴海俊;;高密度土地开发模式下的交通发展研究——首钢改造区综合交通规划[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何宁璇;;旅游城市的旅游交通组织与效果分析的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邢恩辉;王锐;贾元华;;视频检测技术在寒区城市快速路交通流特性研究的应用[A];第十二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晏班夫;刘多贵;邵旭东;;基于概率的桥梁网络性能评定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杨兆升;王彦新;保丽霞;陈昕;刘新杰;;高密度区匝道控制和诱导在高速公路通道管理中的协同运作[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付毅;姚丹亚;;城市信号灯交叉口混合交通问题研究综述[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聂磊;杨晓光;杨晓芳;庄斌;;上海快速路入口匝道单点控制策略仿真评价研究[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晨;基于细胞自动机方法的城市交通流模拟及优化[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远舟;快速公交时空优先策略及其建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祁宏生;考虑信号控制的路网交通流建模[D];吉林大学;2011年
4 郭伟伟;适应展宽段设置的信号交叉口控制方案优化[D];吉林大学;2011年
5 刘昕;基于IPv6的智能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方法[D];吉林大学;2011年
6 左长安;绿色视野下CBD规划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杨信丰;城市交通网络容量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0年
8 杨希锐;考虑公交优先的城市道路时空资源优化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萌萌;基于智能计算的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况爱武;基于可靠性的城市交通网络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洋;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替代方案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谢纪祥;城市干线道路信号协调优化控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尹小梅;公交车辆进出站行为对道路交通流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长春;基于准时信息的公交调度管理[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都舒;基于TCT的非机动车公交站安全性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任重;机非混行条件下的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7 王伟;平面交叉口机动车XDL逆序左转方案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苏艳芳;基于MDP的多智能体交通信号灯控制方法[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郭yN飞;机场应急救援GIS系统的最佳路径算法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李忠燕;基于交通微循环的城市核心区路网系统优化与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昭伟,周立军,王殿海;城市信号交叉口自行车及行人到达与释放规律[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08期
2 杨晓光;赵靖;曾滢;郁晓菲;;短车道对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影响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12期
3 苏岳龙;魏铮;程思瀚;姚丹亚;张毅;;信号交叉口右转机动车与行人和非机动车冲突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12期
4 王殿海,金勇,陈永恒;提前右转机动车的通行能力[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年05期
5 刘彤;巩丽媛;周欣;倪亚洲;;济南市居民出行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0年17期
6 徐立群,吴聪,杨兆升;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1年01期
7 周伟,王秉纲;路段通行能力的理论探讨[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1年02期
8 陶经辉,李旭宏,毛海军;无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3年04期
9 陈晓明;邵春福;赵熠;;非机动车影响下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10 杨佩昆;车辆通过冲突点的红绿灯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分析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198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景春光;平面交叉口机非冲突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晓凤;基于Multi-Agent的微观交通流建模与仿真[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建武;平面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2年02期
2 李峰,王秋平;单点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分析[J];城市问题;2003年02期
3 张建嵩,孙立军;城市道路交叉口通行能力的简易测定方法[J];上海公路;2003年S1期
4 张云颜,黄炜,李文权;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扩展[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5 张云颜,李文权;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扩展的研究[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施泉;吴中;;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6年06期
7 郭瑞军;王永亮;郑明明;;一种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测算的方法[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6年03期
8 梁立杰;;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算法考量[J];交通标准化;2007年06期
9 姚君华;;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J];山西建筑;2007年24期
10 刘伟东;崔淑华;;降雨气象条件下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杨龙海;李丽兰;陈洪仁;;主路优先交叉口通行能力仿真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2 苏岳龙;许闻达;程思瀚;姚丹亚;张毅;;混合交通状态下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A];2008第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邵春福;陈晓明;岳昊;;混合交通条件下典型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研究[A];第二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赵建新;赵靖;;“环岛+定向匝道”立交型式研究[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春晓;冰雪条件下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2 陈晓明;混合交通条件下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3 郭瑞军;基于间隙接受理论的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玮琪;北京市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2 张海楠;城市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及其改善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3 薛娟;山区城市道路畸形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与改扩建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4 褚建萍;典型城市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及交通仿真分析[D];长安大学;2009年
5 郭钰愫;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研究及软件开发[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6 任重;机非混行条件下的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7 李志平;城市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王维锋;平面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及系统仿真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9 赵林;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10 张国勇;非机动车和行人影响下的标志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082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408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