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江大桥引桥整体顶升施工技术
本文关键词:北江大桥引桥整体顶升施工技术 出处:《桥梁建设》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北江大桥 连续梁桥 钢抱箍 同步整体顶升施工 施工监控 桥梁维修
【摘要】:北江大桥为多跨连续梁桥,由于佛开高速扩建,主桥需加高2.364m以满足通航要求,考虑整座桥的调坡影响,引桥需加高0.150~1.491m,经研究引桥采用PLC控制液压同步顶升系统进行整体顶升施工,并设计钢抱箍作为液压千斤顶顶升的承力平台。顶升前先进行辅助墩与边墩的处理和梁体解联;然后进行立柱加粗、安装钢抱箍、梁体切割、称重和试顶升;分5步对梁体进行正式顶升;最后对立柱进行接长、加粗和落梁,完成整个顶升施工过程。通过安装纵、横向限位装置保证了顶升施工质量和梁体安全。施工中对顶升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及时调整了顶升过程的偏差,监控结果表明顶升施工质量良好。
[Abstract]:Beijiang Bridge is a multi-span continuous girder bridge. Due to the high speed expansion of Buddha, the main bridge needs to be raised by 2.364m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navigation.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whole bridge's slope adjustment, the approach bridge needs to be raised by 0.150 ~ 1.491m. The PLC control hydraulic synchronous lifting system is adopted in the whole lifting construction of the approach bridge. The steel hoop is designed as the support platform of hydraulic Jack. The auxiliary pier and side pier are treated before lifting and the beam body is unconnected. Then the column is thickened, the steel hoop is installed, the beam body is cut, the weight is weighed and the test lifting is carried out; 5 steps to the formal elevation of the beam; Finally, the length of the column, thickening and falling beam, complete the whole process of lifting 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installation of longitudinal, horizontal limit device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and safety of the beam. The deviation of the jacking process is adjusted in time, and the monitor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quality of the jacking construction is good.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广东罗阳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0820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14ZZ0019)~~
【分类号】:U445.4
【正文快照】: 1概述北江大桥是位于佛开高速上的一座多跨连续梁桥,全长1 370m,跨径组成为:28×20m(连续工字梁)+(40+7×50+40)m(连续箱梁)+16×20m(连续工字梁)+4×15m(连续工字梁)。引桥为连续工字梁,单幅桥面宽12.098m,桥面板厚0.2m,单幅4片工字梁,梁高1.1m,横向梁间距3.2m,均为预应力A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华;李鹏;;混凝土无损切割技术在建筑改造中的应用[J];建筑机械化;2010年07期
2 项宝余;;顶升技术在铁路既有上跨结构净空改造中的应用[J];桥梁建设;2009年03期
3 吉伯海;徐声亮;袁爱民;周超;郑宏;;钢结构抱柱梁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桥梁建设;2011年04期
4 刘世忠;欧阳永金;张慧;蔺鹏臻;王佳;冀伟;;无铰钢管混凝土拱桥增跨顶升关键技术[J];桥梁建设;2012年03期
5 闫燕红;孙运国;何立忠;;天津团泊新桥施工控制[J];桥梁建设;2013年01期
6 赵煜;李春轩;张充满;;在役连续刚构桥顶升技术及应用[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居艮国;黄凯赞;吴志刚;张云峰;;综合顶升支撑系统在美国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大桥改造中的应用[J];世界桥梁;2011年03期
2 吴全友;刘刚;;旧拱桥风撑改造设计[J];世界桥梁;2012年02期
3 程伊彪;吴运宏;;钢箱连续梁结构线形调整改造施工技术[J];世界桥梁;2012年03期
4 吕宏奎;安群慧;王夷;;某小半径连续曲线梁桥偏位成因分析及纠偏方案研究[J];世界桥梁;2013年02期
5 吴刚;;长联连续工字梁桥大位移顶升技术[J];工程与建设;2013年03期
6 辛国平;李建慧;陈建国;;既有多跨公路桥梁整体顶升主梁安全性分析[J];公路交通技术;2013年04期
7 李丽园;刘世忠;陈智强;李少波;李凡;;大宽跨比鱼腹式连续钢箱梁桥切割顶升优化分析[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8 夏洪波;刘世忠;刘志翁;李凡;张霞忠;;单箱五室连续弯箱梁桥旋转的顶升关键技术[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9 吉伯海;徐声亮;袁爱民;周超;郑宏;;钢结构抱柱梁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桥梁建设;2011年04期
10 刘世忠;欧阳永金;张慧;蔺鹏臻;王佳;冀伟;;无铰钢管混凝土拱桥增跨顶升关键技术[J];桥梁建设;2012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袁放;既有线上跨桥梁同步顶升与平移技术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1年
2 陈露晔;简支转连续梁桥支座更换新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3 李刚;连续刚构桥顶升过程仿真分析[D];长安大学;2009年
4 郑洪涛;既有桥梁顶升过程监测和数值模拟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5 朱强;大跨径连续梁桥支座更换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6 肖威威;金刚石串珠绳锯切割中的振动与变形仿真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7 郝国园;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整体顶升关键技术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3年
8 白凤明;桥梁同步顶升技术及其计算机仿真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3年
9 王松;港珠澳大桥组合连续箱梁桥施工及运营阶段空间有限元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永金,刘世忠,石占良;同安银湖大桥斜拉索体系[J];世界桥梁;2003年01期
2 汪学谦,汪晓岚,蓝戊己;PLC控制液压同步顶升系统在连续钢箱梁悬臂架设施工中的应用[J];世界桥梁;2005年02期
3 尹天军;;高速公路上跨桥整体顶升技术[J];世界桥梁;2009年01期
4 石建华;朱运河;李卫华;吴志刚;;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斜拉桥施工监控[J];世界桥梁;2010年02期
5 陈震,和礼红;断柱法在纠偏工程中的应用[J];工业建筑;2005年S1期
6 孙远;徐栋;;天津赤峰桥体系转换施工监控[J];结构工程师;2009年05期
7 曾志平;陈秀方;赵国藩;;连续梁桥上无缝道岔伸缩力与位移计算[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8 王标;王艳;常全军;;大跨径PC斜拉桥施工监控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0年01期
9 刘萌;刘世忠;冀伟;;大跨连续梁桥单墩顶升工艺设计与过程监控[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10 田启贤,袁建新,王戒躁;沈阳市富民桥施工监控[J];桥梁建设;2004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雷剑;桥梁整体升高技术在某钢筋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改造中的应用[D];长安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峰;王慧东;;大跨连续箱梁桥悬臂施工监控研究与实践[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2 王小兵;;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悬臂浇注施工监控[J];江西建材;2010年01期
3 曾明辉;杜晓明;;灰色预测在预应力连续梁桥施工监控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1年06期
4 李恩良;张晔芝;;某跨客运专线连续梁桥的施工监控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11年08期
5 何奇钦;方华兵;;柳州市友谊大桥施工控制[J];桥梁建设;2007年06期
6 谢春辉;陈志;;沅水仓儿总大桥施工监控研讨[J];湖南交通科技;2009年03期
7 申娟;;某PC连续梁桥施工监控中的应力监测[J];山西建筑;2011年26期
8 邓潇潇;赵建三;;雅瑶立交主桥施工监控技术概述与成果[J];山西建筑;2009年15期
9 肖国强,韦成龙,刘小燕;软土地基上连续梁桥现浇施工的模拟计算与实验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1999年02期
10 狄宝才;;塘背特大桥悬臂施工监控研究[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永斌;张谢东;蔡军;向木生;李卫华;汪娟娟;;兰溪河大桥施工控制技术研究[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罗玲;;介绍一座钢箱连续梁桥的设计[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城市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7年
3 王东升;翟桐;冯启民;;碰撞对隔震连续梁桥地震反应影响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3年
4 周仁忠;郭劲;曾健;王紫超;;大跨径钢箱连续梁桥临时结构加固计算[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朱东生;;连续梁桥横向地震反应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8年
6 杜思义;陈淮;殷学纲;;基于应变模态的连续梁桥损伤识别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3年
7 钟栋青;王曙光;徐秀丽;肖蔚;;滑移支座在连续梁桥中的模拟分析[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钟栋青;王曙光;徐秀丽;肖蔚;;滑移支座在连续梁桥中的模拟分析[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徐光辉;赵军;;支座摩阻力对长大连续梁桥上部结构的影响[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2年
10 张剑英;张芳生;;内环线四平路连续梁桥的设计研究[A];全国城市桥梁青年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袁弘;请“监工”保质保“靓”建大桥[N];成都日报;2007年
2 记者 袁弘;为保6月通车 春节一天没歇[N];成都日报;2007年
3 通讯员 吴玉龙 陈春华 李崇智;高铁128米连续梁桥转体施工技术行业领先[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4 记者 李新安 通讯员 沈念;伊犁片区高速公路建设复工[N];伊犁日报(汉);2008年
5 本报记者 刘洋 通讯员 蔡志洪;交通工程质量监督如何落实到位[N];中国交通报;2009年
6 田翔;致力完美 追求卓越[N];中国交通报;2008年
7 黄全德 涂德海 李云雪;州交通系统: 三个科研项目通过省级验收[N];凉山日报(汉);2010年
8 文雨;展望未来世界桥梁发展趋势[N];中国建设报;2003年
9 ;永立桥梁科研的潮头[N];中国建设报;2009年
10 范方银;科技扬威降服亚洲第一双螺旋隧道[N];中华建筑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兆栓;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施工监控概率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龙晓鸿;斜拉桥及连续梁桥空间地震反应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王蕾;大跨刚构—连续梁桥结构性能的运营环境影响与规律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李勇;非一致地震激励下高架连续梁桥动力响应与控制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5 陈少峰;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监控方法研究及工程应用[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6 闫斌;高速铁路中小跨度桥梁与轨道相互作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7 何为;大跨径悬索桥施工监控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莫时旭;钢箱—混凝土组合梁结构行为试验研究与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9 冉志红;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的动力指纹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10 李元松;板桁结合梁斜拉桥空间结构分析与施工控制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如成;高速铁路斜交连续梁桥施工控制技术研究[D];广西工学院;2011年
2 刘菁华;大跨径连续梁桥施工控制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2年
3 沈文兵;高速铁路连续梁桥列车荷载动力效应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马亚丽;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健康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5 张利宁;地震作用下连续梁桥动力反应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期星;直线梁桥汽车冲击系数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09年
7 刘建勋;三滩黄河大桥施工监控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0年
8 张应宏;山区连续梁桥横桥向抗震性能分析[D];同济大学;2006年
9 孙磊;大跨径刚构—连续梁桥仿真分析[D];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
10 王成树;大跨径系杆拱桥施工监控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088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408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