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锚式悬索桥合理成桥状态静力特性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自锚式悬索桥合理成桥状态静力特性试验研究 出处:《公路工程》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自锚式悬索桥 合理成桥状态 相似理论 模型试验 静力特性
【摘要】:依托某双塔对称体系自锚式悬索桥,按几何缩尺比1∶50进行模型静力性能试验研究。模型设计上运用基于刚度相似原理的方程式分析法,获得了多相介质缩尺模型与结构原型的静力相似判据。采用模型试验与有限位移理论相互印证的手段,研究了自锚式悬索桥结构体系在合理成桥状态下的静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除塔附近加强吊杆外,全桥吊索应力分布较为均匀;主缆应力分布特征与主缆线形具有较强相关性;加劲梁在弯矩与轴力组合作用下,上下缘应力分布较为均匀,线形符合设计要求;成桥状态各构件安全储备较大;模型验测试值与理论计算值吻合较好,同时印证了缩尺模型设计的合理性。
[Abstract]:Based on a double tower symmetrical system self-anchored suspension bridge, the static performance of the model was studied according to the geometric scale ratio of 1:50. The equation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stiffness similarity was used in the design of the model. The static similarity criterion between the scale model of multiphase medium and the prototype of the structure is obtained, and the method of model test and finite displacement theory is used to verify each other. The st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lf-anchored suspension bridge structure system under reasonable bridge conditions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of the whole bridge slings is more uniform except for the reinforced suspenders near the tower.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of the main cable has strong correlation with the shape of the main cable. Under the combined action of bending moment and axial force,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of the upper and lower edge of stiffened beam is more uniform, and the linear shape meets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The safety reserve of each component in the state of the bridge is large; The model test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values, an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design of the scale model is confirmed at the same time.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工程咨询设计研究院;
【分类号】:U448.25
【正文快照】: 应力分布较为均匀;主缆应力分布特征与主缆线形具有较强相关性;加劲梁在弯矩与轴力组合作用下,上下缘应力分布较为均匀,线形符合设计要求;成桥状态各构件安全储备较大;模型验测试值与理论计算值吻合较好,同时印证了缩尺模型设计的合理性。0前言合理成桥状态是指满足设计要求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伟飞;张海伟;汪芳芳;王成树;;自锚式悬索桥缆索线形的解析法计算[J];公路;2011年08期
2 平树江;桂学;李玉青;郭斌;;独塔双索面自锚式无缝悬索桥的设计与分析[J];公路;2012年03期
3 李小年;张小月;马如进;陈艾荣;;自锚式悬索桥合理成桥状态的实用计算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2013年06期
4 王会利;秦泗凤;谭岩斌;张哲;杜高明;;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模型试验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0年01期
5 项贻强;吴孙尧;段元锋;;基于刚度相似原理的斜拉桥模型设计方法[J];实验力学;2010年04期
6 谭冬莲;大跨径自锚式悬索桥合理成桥状态的确定方法[J];中国公路学报;2005年02期
7 文曙东;郑凯锋;栗怀广;;空间索自锚式悬索桥线形精确计算方法研究[J];公路工程;2007年04期
8 李喜平;;南京江心洲自锚式悬索桥桥塔设计[J];公路工程;2009年03期
9 孟钢;陈长明;;自锚式悬索桥钢丝绳主缆力学性能研究[J];公路工程;2010年01期
10 项贻强;朱磊;郑江敏;唐国斌;吴孙尧;;自锚式悬索桥静动力分析及其试验研究[J];公路工程;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宋旭明;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受力特性与极限承载力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景;李光凤;沈锐利;;自锚式悬索桥与上承式拱桥组合体系桥梁稳定性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2 刘春城;刘向阳;郑传杰;杨杰;;大跨径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非线性静力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3 魏国祥;杨霞林;;基于MATLAB的悬索桥主索成桥线形计算[J];低温建筑技术;2012年01期
4 郑国荣;;山区大跨度悬索桥加劲梁施工工艺分析[J];湖南交通科技;2012年02期
5 杨大海;;自锚式悬索桥的特点与计算[J];工程与建设;2011年06期
6 李喜平;王新国;郑水清;管仲国;;南京江心洲自锚式悬索桥支撑体系设计[J];公路;2010年08期
7 唐国喜;屈计划;;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合理成桥线形与空间内力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年06期
8 周泳涛;鲍卫刚;韩国杰;涂金平;贾界峰;;自锚式悬索桥空间缆索分析与计算[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3期
9 彭苗;卢哲安;;空间缆索自锚式悬索桥成桥状态的确定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11期
10 张国刚;方志;唐盛华;陈素君;陈峰;;面向健康诊断的混凝土斜拉桥模型设计与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1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杜武男;岳前进;赵岩;梁辉;武永波;;深水S型托管架模型试验方法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存俊;自锚式悬索—斜拉组合结构体系桥梁静力学性能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2 余晓琳;自锚式悬索桥静力可靠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杨俊;基于影响矩阵的大跨桥梁合理成桥状态与施工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4 彭苗;空间自锚式悬索桥非线性分析与成桥状态确定[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黄琼;钢—混凝土混合梁自锚式悬索桥受力性能与计算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宋旭明;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受力特性与极限承载力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朱巍志;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合理成桥状态确定与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叶毅;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参数敏感性与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斐然;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设计相关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文颖;结构稳定极限承载力分析的力素增量方法[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海浪;组合体系桥梁构件协作受力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陈杰超;自锚式独塔悬索桥结构参数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3 杨继承;大节段吊装的独塔自锚式悬索桥吊索张拉施工控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4 蔡瑞瑞;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静力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5 王少华;三塔斜拉—自锚式悬索连续协作体系桥模型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6 孙秀贵;1700米主跨悬索桥方案设计及其结构静动力计算分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7 李光凤;自锚式悬索桥与上承式拱桥组合体系桥梁的稳定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胡澄宇;自锚式独塔悬索桥结构分析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9 汤洪雁;天津富民桥结构设计与施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王彦旭;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小珍,强士中;悬索桥主缆空缆状态的线形分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2 徐君兰,向中富;关于悬索桥的重力刚度[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向中富,徐君兰,代正宏;悬索桥施工控制分析的恒定无应力索长迭代法[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林昱,雷俊卿;自锚式悬索桥桥式特点与发展初探[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年04期
5 梁硕,曾庆元,张起森;大跨度混凝土斜拉桥极限承载力分析综述[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6 颜东煌,田仲初,陈常松,李亚非;岳阳洞庭湖大桥三塔斜拉桥全桥静动力模型设计[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7 曾庆元;;薄壁箱形梁计算的板梁框架法[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1979年01期
8 陈政清;颜全胜;;大跨度斜拉桥的非线性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9 叶梅新;蒋彪;;混合型自锚式悬索桥连接部位传力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10 石磊,张哲,刘春城,檀永刚;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设计及其力学性能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邱文亮;自锚式悬索桥非线性分析与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2 赵翔;拉索损伤对斜拉桥结构性能影响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3 荆龙江;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损伤识别理论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彭苗;空间自锚式悬索桥非线性分析与成桥状态确定[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黄琼;钢—混凝土混合梁自锚式悬索桥受力性能与计算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严伟飞;江山北关大桥的施工控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2 王晖;大跨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健康监测评估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石健;面向健康诊断的悬索桥损伤灵敏度模型试验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4 刘伟长;大跨度斜拉拱桥的稳定性及模型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5 张红雷;基于动态特性的结构损伤诊断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6 李小年;自锚式悬索桥合理成桥状态确定及吊索张拉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喜胜;自锚式悬索桥桥面板施工[J];铁道建筑;2004年06期
2 乔东祥;自锚式悬索桥建造概况介绍[J];交通标准化;2004年08期
3 林昱,雷俊卿;自锚式悬索桥桥式特点与发展初探[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年04期
4 黄铁生,万田保;自锚式悬索桥关键技术的设计构思[J];桥梁建设;2005年03期
5 张哲,张洪金,邱文亮;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模型试验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6 刘春城,张哲,石磊,杜蓬娟;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竖向自由振动的理论研究[J];工程力学;2005年04期
7 徐风云,陈德荣,宋凤立;自锚式悬索桥评述[J];公路;2005年11期
8 文曙东;郑凯锋;黄军;;“先缆后梁”施工建造自锚式悬索桥的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9 邱文亮;张哲;;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的极限承载力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冯广胜;;自锚式悬索桥技术问题探讨[J];公路;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楼庄鸿;严文彪;;自锚式悬索桥[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2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徐风云;陈德荣;宋凤立;;自锚式悬索桥评述[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5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董春燕;罗世东;雷俊卿;;混合梁自锚式悬索桥结合段连接方式的比选研究[A];2006钢桥科技论坛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李杰;李娜;郑凯锋;;自锚式悬索桥结构参数对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李自林;喻春林;常汝鸿;;绍兴解放三桥自锚式悬索桥动力特性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楼庄鸿;郦铃福;;我国自锚式悬索桥[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5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胡建华;;自锚式悬索桥结构体系的创新设计[A];2006钢桥科技论坛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张超;房贞政;;三塔自锚式悬索桥动力特性分析[A];全国结构振动与动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超;房贞政;;独塔自锚式悬索桥动力特性分析[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张俊平;黄海云;刘爱荣;梅力彪;李永河;;自锚式悬索桥体系转换过程非线性行为与施工控制方法的试验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邹立新;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通过验收[N];中国交通报;2006年
2 通讯员赵江平 张少锋;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受力体系转换成功[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3 方玲 许鹏翔 王斌 陈亚秋;长江上的第一座独塔自锚式悬索桥[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4 陈娟 叶诚;国内最宽自锚式悬索桥建成通车[N];建筑时报;2010年
5 记者 韩庆s⊥ㄑ对,
本文编号:1408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408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