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角隧道突涌水机理分析及处治技术
本文关键词:关角隧道突涌水机理分析及处治技术 出处:《铁道建筑》2014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保证关角隧道顺利穿越岩溶富水区,通过现场调查、连通试验及对隧道突涌水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分析,研究关角隧道突涌水发生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关角隧道突涌水属揭穿型,受蓄水构造和降雨的影响明显。对隧道掌子面、洞身突涌水模式进行了理论分析,对不同的突涌水模式制订了针对性的超前地质预报、注浆或地表导流方案。论述了突涌水预防和治理方案的应用条件、施工工艺和技术要点。
[Abstract]:In order to ensure the Guanjiao tunnel smoothly through the karst zone,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test and analysis of connected tunnel water inrush hydrogeological conceptual model, the mechanism of Guanjiao tunnel water inrush occur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uanjiao tunnel water inrush is exposed type, affected by the water storage structure and rainfall on the tunnel is obvious. The face, analyzed tunnel water inrush mode for different water inrush mode drawn up against geological prediction of the grouting or surface diversion scheme discusses application conditions of water inrush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la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techniques.
【作者单位】: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西格二线工程指挥部;
【分类号】:U453.61
【正文快照】: 关角隧道穿越长大段落岩溶富水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施工过程中涌水压力超过2 MPa,涌水量较大,对工程施工带来了极大影响。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隧道内地下水的补给及处治。隧道的开挖改变了原有的温度场、应力场和地下水流场,传统的施工方法受到挑战[1]。为了克服富水环境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刘国玉;;达坂山公路隧道冻土工程问题和工程防治措施[J];冰川冻土;2006年06期
2 李苍松;何发亮;陈成宗;;昆仑山隧道渗(漏)水水力联系及水动力参数试验研究[J];地球与环境;2005年S1期
3 赵天熙;;关角隧道区域稳定性评价与地质分析[J];铁道建筑;2009年09期
4 贺玉龙;张光明;杨立中;;铁路岩溶隧道涌水量预测常用方法的比较[J];铁道建筑;2012年04期
5 吴春成;;大涌水量斜井封堵绕行方案研究[J];铁道建筑;2012年05期
6 张海云;;西部山区深埋富水隧洞施工涌水仿真分析[J];铁道建筑;2014年02期
7 李传富,梅志荣;高原高寒冻土隧道渗漏水防治技术的试验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国栋;王荣辉;;拟建的重庆市琴韵广场对小龙坎铁路隧道影响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5期
2 刘斌;宁茂权;;西岙隧道上穿排污隧道设计浅析[J];安徽建筑;2008年03期
3 田俊峰;杨更社;徐江;刘慧;;寒区隧道衬砌厚度及冻害防治措施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S1期
4 罗章波;;地铁暗挖区间下轨排竖井设计[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5 张文正;龚彦峰;刘学增;;基于实测数据的隧道衬砌受力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6 罗章波;;包兰铁路青天寺隧道运营通风及防灾救援设计[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7 程小虎;;土质隧道深浅埋分界的理论解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8 孙辉;郑颖人;王在泉;张黎明;张晓娟;;埋深在围岩分级修正中的应用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9 仇玉良;王梦恕;丁洲祥;郑万坤;孔祥兴;谢祥光;;基于有限差分技术的隧道信息化集成设计系统[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陈鹏;吴贲;杨小礼;;三孔小净距隧道围岩安全系数分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玉香;贾晓云;朱永全;;地铁隧道复合式结构可靠度简化分析方法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唐新权;;骆驼场隧道基底树根桩加固设计[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3 王伟;苗德海;李鸣冲;;宜万铁路复杂岩溶隧道动态设计[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4 侯军红;;太中银铁路岗城隧道突泥塌方处理[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5 陶伟明;;高水位山岭隧道防排水原则的理论基础及其工程实践[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6 豆世康;;柠条塔车站牵出线隧道装车作业和防灾救援技术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7 赵辉雄;喻渝;杨建民;;高速铁路黄土隧道合理支护参数试验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8 孟庆余;;张集线“沙袋胎膜护拱塌方处理法”探讨[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9 周烨;;控制软岩隧道变形施工方法探析[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10 郭陕云;;探询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研究的基本课题[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冲;分岔隧道设计施工优化与稳定性评价[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杜朝伟;海底隧道衬砌水压力及结构受力特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刘钦;炭质页岩隧道软弱破碎围岩大变形机理与控制对策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李奎;水平层状隧道围岩压力拱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严宗雪;大断面隧道施工的应力路径与空间效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潘永杰;铁路钢桥全寿命过程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年
7 曲海锋;扁平特大断面公路隧道荷载模式及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张俊儒;隧道单层衬砌作用机理及设计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9 王小军;黄土地区高速铁路建设中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10 高业新;华北平原典型地区大规模开采条件下不同层位含水组地下水互动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丽芬;高层建筑群对其下既有隧道的影响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何信;近接既有人防工程小间距隧道施工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张,
本文编号:14137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413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