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径斜拉桥组合梁节段匹配制造足尺模型试验
本文关键词:大跨径斜拉桥组合梁节段匹配制造足尺模型试验 出处:《桥梁建设》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斜拉桥 组合梁 整体节段 匹配制造 横向反拱 有限元法 足尺模型 模型试验
【摘要】:泉州湾跨海大桥主桥为(70+130+400+130+70)m双塔分幅式组合梁斜拉桥,组合梁整体节段间桥面板采用匹配预制工艺,并通过钢梁反拱为桥面板提供横向预应力。为验证该桥组合梁整体节段匹配制造工艺可行性、掌握梁段经历横向反拱后的回弹规律,选取5个梁段进行组合梁足尺模型试验,并与有限元模型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整体节段匹配制造工艺及横向反拱设备是可行的;钢梁反拱至17~18mm时可为桥面板预存1.5~3MPa压应力,梁段在经历横向反拱过程后,将为组合梁节段桥位横向匹配连接累积不大于1.5mm的不利误差,这些数据将为实桥后续梁段匹配制造及安装施工参数的确定提供依据。
[Abstract]:The main bridge of Quanzhou Bay cross-sea bridge is a cable-stayed bridge with twin towers of 70 130 400 130 70 m, and the deck slab of the whole segment of composite beam is prefabricated with matching technology. In order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atching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of the whole segment of the composite beam of the bridge, we can master the springback law of the beam segment after experiencing the transverse reverse arch. Five beam segments are selected for full-scale model test of composite beams, and compared with the theoretical values of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tching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of the whole segment and the transverse reverse arch equipment are feasible; When the steel beam is inversely arched to 17m ~ 18mm, the compressive stress of the deck slab can be pre-stored at 1.53 MPA, and the beam section is subjected to the process of transverse reverse arch. These data will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parameters of the matching and manufacturing of the subsequent beam segment of the composite bridge and the construction paramet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nsverse matching connection of the section of the composite beam. The accumulated errors are not more than 1.5 mm in the transverse matching connection of the section of the composite beam.
【作者单位】: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长大桥梁建设施工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分类号】:U448.27
【正文快照】: 1引言近年来,钢-混组合箱梁以其整体刚度大、耐久性好等优点在大跨径斜拉桥中得到广泛应用,已建的跨海通道主航道桥基本都采用这种主梁形式[1]。考虑作业环境、施工条件等因素,跨海大桥组合箱梁通常采用整体节段悬臂拼装工艺,其中节段间混凝土桥面板一般以湿接缝形式进行现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龚中平;戴利民;郑本辉;;椒江二桥主桥方案设计[J];公路;2010年03期
2 邵长宇,颜爱华,邓青儿;东海大桥主跨420m钢-混凝土箱形结合梁斜拉桥新技术[J];桥梁建设;2004年02期
3 邵长宇;;主跨105m连续组合箱梁桥的技术特色与创新[J];桥梁建设;2008年03期
4 刘钊;武焕陵;种艾秀;聂永福;惠卓;王景全;;南京长江第四大桥节段预制拼装箱梁足尺模型试验[J];桥梁建设;2011年03期
5 高宗余;张强;王应良;;组合结构主梁斜拉桥设计进展[J];铁道勘察;2007年S1期
6 张金斗;上海南浦大桥主桥上部结构施工工艺[J];土木工程学报;1992年06期
7 薛进;;东海大桥主通航孔结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安装[J];桥梁建设;2006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万忠;周云岗;张杨永;;大跨连续组合箱梁桥面板轮载作用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2 刘晟;李英俊;张利;陈康;;清水浦大桥组合主梁安装工艺总结[J];公路;2011年04期
3 邵长宇;黄少文;卢永成;;上海长江大桥总体设计与构思[J];世界桥梁;2009年S1期
4 王祺明;孙智;周哲峰;王天华;张峰;;上海长江大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思路[J];世界桥梁;2009年S1期
5 黄少文;;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连续梁内力调整技术[J];世界桥梁;2009年S1期
6 吴炜;孙东超;颜爱华;;结合双主梁斜拉桥节段拼装与构件拼装比较[J];世界桥梁;2011年01期
7 赵雷;孙才志;陈文元;;大跨度结合梁斜拉桥的参数敏感性分析[J];世界桥梁;2011年06期
8 施刚;班慧勇;石永久;王元清;;高强度钢材钢结构的工程应用及研究进展[J];工业建筑;2012年01期
9 卢永成;陈亮;孙海涛;;曹妃甸工业区纳潮河一号桥主桥设计特点[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年11期
10 闫旭;;组合梁斜拉桥的技术发展[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官万轶;斜拉桥施工过程的预测与控制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0年
2 向红;装配式钢箱—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性能试验与设计理论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3 班慧勇;高强度钢材轴心受压构件整体稳定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4 周孝军;钢纤维微膨胀钢管混凝土拉弯力学行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房丹;组合梁矮塔斜拉桥挂索位置分析与优化[D];吉林建筑工程学院;2010年
2 孔德军;钢—混凝土组合箱梁斜拉桥结构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3 薛东焱;板桁体系结合梁斜拉桥受力性能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4 杜振华;大跨度斜拉桥钢—混结合梁组合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5 邹琳斌;体外预应力节段施工混凝土桥梁干接缝剪切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6 王琛;大挑臂连续组合箱梁桥顶推线形控制及受力特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7 宋朝;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受压性能理论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8 满建琳;钢—混凝土组合曲线连续箱梁桥静力性能与应用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9 于志平;钢—混凝土组合梁桥加固方法及加固质量检验评定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10 耿东升;正交异性组合桥面体系力学行为分析与优化设计[D];长安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坚,陆元春;预制节段混凝土桥梁的设计与工程实践[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3年06期
2 高宗余;青洲闽江大桥结合梁斜拉桥设计[J];桥梁建设;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如登,叶梅新;组合梁钢与混凝土板相对滑移及栓钉受力状态研究[J];铁道学报;2002年03期
2 赵承树;陈伟章;;先张预应力空心T型组合梁的实践[J];市政技术;1981年02期
3 孙毓贤;组合梁粘接接头处混凝土的应力状态[J];铁道建筑;1991年05期
4 张霞;向中富;;钢-砼组合梁中两种新型连接件的有限元分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胡达和,谢志红;钢与混凝土组合梁桥在北京的应用[J];市政技术;2003年02期
6 王淑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和连续箱梁组合梁线型控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1年06期
7 陈湘华,孙向东,盛洪飞;预应力钢与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分析设计[J];世界桥梁;2003年01期
8 陈亮;;组合箱梁调平层裂缝原因分析及裂缝控制措施[J];西部探矿工程;2007年09期
9 王丽荣,吴岩,张显军;钢—混凝土组合梁塑性抗弯承载能力的计算[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10 李淑琴;万水;陈建兵;;一种新型抗剪连接件试验研究[J];桥梁建设;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葛胜锦;刘士林;张建功;;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桥结构设计与分析[A];第十六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2 王春生;聂建国;;波形钢腹板组合梁疲劳性能研究进展[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冯星梅;陈庆中;史永吉;;高速铁路简支组合梁走行性的仿真分析[A];土木工程与高新技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周伟翔;刘玉擎;曾明根;邵长宇;;连续组合梁桥钢与混凝土连接技术的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韩大建;马文田;;斜拉桥边跨的结构设计[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一九九九年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6 陈世鸣;;钢-砼连续组合梁桥的局部失稳研究[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6年
7 雷晓刚;徐君;杨建国;;小半径钢—混组合连续梁桥设计[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4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余印根;宗周红;夏樟华;;基于数理统计的环境温湿度对两跨连续梁动力特性影响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9 王春生;刘晓娣;徐岳;;波形钢腹板组合梁疲劳性能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六)——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唐亮;聂建国;;波形钢腹板体外预应力组合梁极限状态分析[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夏军;实现维修加固旧有桥梁交通不中断[N];科技日报;2006年
2 阎丽宏 连佳机 张志新 王冬恒 刘广勋;科技创新铸就路桥丰碑[N];人民铁道;2007年
3 张作胜 陈金;上海长江隧桥上部结构最大难关被攻克[N];中华建筑报;2008年
4 孙大会;鏖战海西势如虹[N];人民铁道;2009年
5 乃鹏 炳青 修哲;跨江大桥浇筑首根桩[N];温州日报;2011年
6 通讯员 张丽英;品牌经理曹树强[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7 记者 黄小玲;泉州湾跨海大桥通过初步设计审查[N];泉州晚报;2011年
8 章华平;上海闵浦大桥主桥刷新三项世界纪录[N];中国建设报;2010年
9 驻黑龙江记者 朱超 通讯员 杨学平;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全线贯通[N];中华建筑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雷宇;组合梁斜拉桥静力稳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2 刘文会;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结构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李雪莲;正交异性钢桥面复合铺装结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4 程海根;薄壁箱梁剪力滞效应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学明;铁路预弯组合梁力学性能的研究及其设计软件的初步开发[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2 赵维贺;新型自锚式悬索桥的稳定性及极限承载力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3 王冠楠;部分作用Timoshenko组合梁的受力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潘芳禄;组合—混凝土混合连续梁桥接头部位受力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3年
5 郑国庆;大跨度钢—混凝土组合梁斜拉桥徐变效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毛玉东;港珠澳大桥组合连续箱梁模型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7 黄铖;大跨度结合梁斜拉桥的钢—混凝土主梁组合效应研究[D];福州大学;2003年
8 王军;预应力钢—混组合箱梁受力分析及设计参数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9 史纲;预应力组合连续梁非线性有限元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10 侯忠明;钢—活性粉末混凝土简支组合梁受力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173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417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