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石灰岩与玄武岩混合粗集料性能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3 06:26

  本文关键词:石灰岩与玄武岩混合粗集料性能试验研究 出处:《公路》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石灰岩 玄武岩 混合粗集料 技术指标 抗滑性能


【摘要】:为研究抗滑性能不足的地方石料——石灰岩碎石应用于抗滑表层混合料的可行性,将其与玄武岩碎石掺配混合,分别进行了不同掺配比例下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试验。结果表明:(1)随玄武岩碎石掺配比例的增加,石灰岩与玄武岩混合粗集料的密度线性增长,吸水率、压碎值、磨耗值线性下降,磨光值以掺入量50%为分界点分区间线性提高;(2)当玄武岩掺入量≥30%,混合粗集料的主要性能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将其应用于抗滑表层混合料中具有工程可行性;(3)混合粗集料间的"磨光自补偿"功能有利于延长抗滑表层抗滑性能的维持年限。研究成果为石灰岩与玄武岩混合掺配的粗集料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抗滑表层工程中的使用提供了有力试验支撑。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ocal stone-limestone crushed stone with insufficient skid resistance to the anti-slide surface mixture, the mixture was mixed with the basalt macadam, and the main physics under different mixing ratio was carried out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nsity of coarse aggregate mixed with limestone and basalt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roportion of basalt crushed stone, and the water absorption rate, crushing value and wear value decrease linearly. The grinding value is linearly increased with the addition of 50% as the dividing point. 2) when the amount of basalt is more than 30%, the main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mixed coarse aggregate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pecification, and it is feasible to apply it to the anti-skid surface mixture; 3). "polishing self-compensation" between mixed coarse aggregates. 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a strong test support for the use of coarse aggregate mixed with limestone and basalt in the anti-skid surface engineering of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西南交通大学道路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纳黔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基金】:四川省交通厅科技项目,项目编号SC2008.1-3-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SWJTU12ZT05
【分类号】:U414
【正文快照】: 目前西南地区高速公路的建设已逐渐向偏远山区发展,而这些山区石料资源十分丰富。为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如何应地制宜地利用地方石料是工程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山区山高坡陡、地形复杂,在路线工程中连续长大纵坡在所难免。因此,为保证行车安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表层结构常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清泉,邓学钧;细集料抗磨光性能试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2 董祥;张士萍;丁小晴;沈正;;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纹理构造与抗滑性检测方法[J];公路;2011年11期

3 艾长发;胡超;屠凌波;周永武;;石灰岩与玄武岩混合粗集料压碎特性分析[J];中外公路;2012年03期

4 袁江林,詹剑波;路面抗滑性能的探讨[J];交通科技;2003年06期

5 赵战利,张争奇,胡长顺;集料级配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6 刘军;;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抗滑性能分析及抗滑措施[J];公路与汽运;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丽君;孙永成;杨宗文;;基于LabVIEW系统的GTM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2 刘凤翰;陈晓玲;;水泥混凝土用粗骨料不同粒径针片状颗粒影响系数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3期

3 艾思平;;厂拌热再生沥青的应用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4 董先明;;浅谈彩色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J];安徽建筑;2008年04期

5 刘应托;;浅议公路改建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工艺[J];安徽建筑;2008年06期

6 黄志福;;论机制砂在高速公路中应用的经济效益[J];安徽建筑;2009年02期

7 陈德金;张金宝;;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在公路改建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2009年03期

8 吴兆兵;;AC-25C再生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浅谈[J];安徽建筑;2010年01期

9 唐正辉;;浅析沥青碎石室内目标配合比设计[J];安徽建筑;2010年06期

10 杜雪芹;;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合料原材料的质量管理[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方俊伟;康毅力;游利军;李相臣;;致密砂岩气藏多尺度传质行为研究进展[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高红梅;兰永伟;赵继涛;于秀娟;马强;;温度和应力耦合条件下岩石渗透规律实验研究[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维国;单钰铭;孟祥豪;曹均;;石灰岩扩容过程中的物理参数实验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4 刘维国;单钰铭;孟祥豪;曹均;;石灰岩扩容过程中的物理参数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5 徐松林;郑文;刘永贵;邓向允;郑航;;冲击下花岗岩界面动摩擦特性试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代印松;;浅谈水泥稳定碎石生产配合比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公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张平利;赵佃强;;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新思路[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8 孙雪龙;凌晨;;集料压碎值指标探讨[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秦绪英;周巍;陈有明;;地层孔隙压力及破裂压力计算方法研究[A];油气地球物理实用新技术——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扈惠敏;李德章;柳炳康;朱朝晖;;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集料工程性质研究[A];安徽节能减排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敬源;井壁稳定性若干力学问题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2 孙杨勇;粗集料表面微观构造分形性质探讨与沥青路面抗滑性能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付玉;纳米蒙脱土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老化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孟巧荣;热解条件下煤孔隙裂隙演化的显微CT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5 赵闯;岩石粘弹性质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刘红桂;不同构造区固有吸收衰减和散射衰减相对强弱的对比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1年

7 李振霞;沥青路面复合基层结构与材料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8 段跃华;基于X-ray CT的沥青混合料粗集料基础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杨宁;弱各向异性单程波波动方程数值模拟新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10 曹林卫;基于椭圆形微裂纹变形与扩展的准脆性岩石细观损伤—渗流耦合本构模型[D];重庆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博书;铁尾矿砂免烧砖的制备及其特性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建伟;城市主干道级配碎石材料组成分析与应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航;掺温拌剂的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于志新;排水性沥青路面在山区高速公路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炎炎;就地热再生PE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佳佳;地震岩石物理建模方法及其在油页岩勘探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赵会会;物探方法在云南公路深埋长隧道地质勘察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李振;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价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1年

9 马光超;级配碎石过渡层沥青路面结构组合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10 朱建平;基于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理念的沥青混合料疲劳阀值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晓辉,张新天;抗滑路面结构及其适用性[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沈金安;解决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水损害早期损坏的技术途径[J];公路;2000年05期

3 王麒麟;田晋跃;;动态路面摩擦系数的分析与测试技术探讨[J];公路;2007年07期

4 郑木莲;朱洪涛;陈拴发;王秉纲;;路面抗滑性能测试技术与评价模型研究进展[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8年S1期

5 沈训龙;徐明波;胡训仁;;MU-Meter MK6路面摩擦系数测试系统应用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9年10期

6 和松,夏礼秀;高速公路路面摩擦系数的测试与评价[J];公路交通科技;2002年01期

7 桂志敬,刘清泉,陈学文,曹东伟;动态摩擦系数测试仪的应用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3期

8 和松;钱敬之;;路面横向力系数温度影响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12期

9 董祥;沈正;;我国城市道路透水路面建设的工程选址与类型选择分析[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10 杜少文;洪斌;薛亮;;基于成像技术评估粗集料尺寸和形状特征[J];中外公路;2007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小华;石灰岩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抗滑表层中的运用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国杰;;玄武岩石料掺加石灰岩矿粉提高沥青混合料综合指标[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7年01期

2 董武斌;王芳;;不同地区玄武岩品质及路用性能评价[J];公路交通技术;2008年01期

3 易波;;石灰岩和玄武岩在SMA中的适应性比较[J];交通标准化;2011年12期

4 孙雪龙;凌晨;;集料压碎值指标探讨[J];交通科技;2009年S2期

5 王江洋;钱振东;戴刚;罗桑;;辉绿岩环氧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研究[J];公路;2011年07期

6 路石;冰岛穿过幼年玄武岩修建海底隧道[J];铁道建筑;2001年02期

7 周勇祥;;浅谈玄武岩3#料、4#料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的应用[J];才智;2008年03期

8 朱成军;乔松林;梅文清;张厚记;;变质石英砂岩和石灰岩配制SMA沥青抗滑表层的研究[J];建材世界;2011年02期

9 顾峰;;攸县玄武岩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10 梁立军;;细集料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研究[J];北方交通;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雪龙;凌晨;;集料压碎值指标探讨[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杨春菊;;水泥混凝土的质量控制[A];海南省公路学会2005年年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5年

3 刘伟;李福生;刘景民;;DTM-450型全站仪在线路测量中的应用[A];2001年东北三省测绘学术与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4 莫仕蛟;;羊角岭至南坤公路设计中的造价控制[A];海南省公路学会2005年年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5年

5 张兴昶;梁彦忠;;V8大地电磁系统在隧道勘查中的应用效果分析[A];2006年铁道勘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胡德明;吴少鹏;魏巍;庞凌;黄俊峰;;复合集料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研究[A];第一届两岸三地绿色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唐明明;王芝银;;石灰岩蠕变变形与应力特性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8 谢方臣;;隧道路面多孔隙混凝土施工[A];中国公路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9 李云鹏;袁鸿鹄;韩常领;;山岭隧道围岩流变模型辨识及分析研究[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张建功;刘世林;;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箱形组合梁通用图设计[A];全国城市桥梁青年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良苏;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2 杨学功;盱眙矿产资源将有“出路”[N];中国水运报;2007年

3 毕仁忠 张韶军;轻型高速公路技术指标前期研究完成[N];中国交通报;2008年

4 卢瀛 首席记者 孟宝林;市建设局道路整修工程率先启动[N];牡丹江日报;2009年

5 吴水桂;皖高速公路开始按车型车道限速[N];现代物流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张显峰;海底试验大获全胜[N];科技日报;2006年

7 马志存;河南提速农村公路建设[N];农民日报;2007年

8 陆e诲謇铋,

本文编号:14178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4178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b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