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基于路基动应力的路基工作区深度确定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3 08:38

  本文关键词:基于路基动应力的路基工作区深度确定方法研究 出处:《公路工程》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交通荷载 协调变形 动应力 路基工作区 有限元


【摘要】:鉴于考虑路面厚度和材料刚度影响的J.Boussinesg修正公式所得的路基工作区深度过小,仅至上路床部位,与实际情况不符。提出了基于竖向路基动应力分布规律确定路基工作区深度的方法。通过比较模型试验和计算模拟在竖向动应力和动位移沿深度方向的衰变规律,发现衰变规律在路基工作区深度范围符合性较好,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与可靠性。对典型结构组合下路基动应力与工作区深度进行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标准汽车荷载100、130 kN作用下,路基顶面动应力为6.4~13.4 kPa,相应的工作区深度为0.6~0.9 m。在重交通和特重交通的汽车荷载170 kN、200 kN作用下,路床顶面动应力为12~20.6 kPa,相应的工作区深度为1.0~1.2 m,已进入上路堤范围0.2~0.4 m。
[Abstract]: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pavement thickness and material stiffness, the depth of subgrade working area obtained by J. Boussinesg correction formula is too small, only the upper road bed. The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depth of subgrade working area based on dynamic stress distribution law of vertical subgrade is put forward. The decay law of vertical dynamic stress and dynamic displacement along depth direction is simulated by comparing model test and calculation. . It is found that the decay law conforms well to the depth range of the subgrade working area, which verifies the correctness and reliability of the method. The dynamic stress of subgrade and the depth of working area under typical structure combination are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dynamic stress of the top surface of the roadbed is 6.4% 13.4 kPa under the action of 100,130 KN standard vehicle load. The corresponding working area depth is 0.6 ~ 0.9 m. The dynamic stress on the top of the road bed is 12 ~ 20.6 kPa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vehicle load of 170kN and extra heavy traffic. The corresponding working area depth is 1.0 ~ 1.2 m, and it has entered the upper embankment area of 0.2 ~ 0.4 m.
【作者单位】: 湖南省张桑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U416.1
【正文快照】: 1概述随着高速、重载交通比重的不断增加,对高等级公路的使用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路基作为路面的支撑结构物,对路面的使用性能有重要影响。路基工作区内土的强度和稳定性,对于保证路面结构的强度、稳定性,以及满足行车要求极为重要。因此,准确确定路基工作区深度,对于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凌建明,王伟,邬洪波;行车荷载作用下湿软路基残余变形的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11期

2 黄琴龙;凌建明;;路基工作区的确定方法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卢正;姚海林;骆行文;胡梦玲;;公路交通荷载作用下分层地基的三维动响应分析[J];岩土力学;2009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A model test system with a dynamic load device for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 cold regions[J];Sciences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2012年02期

2 黄琴龙;凌建明;钱劲松;;新老路基工后差异变形对路面结构的影响[J];华东公路;2006年04期

3 耿大新;钟才根;郑明新;;交通荷载作用下软土路基残余变形的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4 刘添俊;莫海鸿;;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黏土的应变速率[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0期

5 刘添俊;莫海鸿;;不排水循环加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的蠕变特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8期

6 石妍;;混凝土动荷载的试验方法与特性研究综述[J];红水河;2009年01期

7 马洪友;鄢芳华;夏旭阳;;行车荷载影响深度试验研究[J];吉林交通科技;2008年01期

8 武淑玲;;交通荷载对路基作用的研究现状[J];交通标准化;2011年18期

9 姜波;余波;;不同类型交通荷载作用下低路堤路基特性现场试验研究[J];现代交通技术;2010年02期

10 杨立强;郭伟;;车载作用下土基永久变形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交通科技;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洪亮;王晓华;沈可;;天津滨海新区重载交通工作区深度的分析[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凌建明;钱劲松;黄琴龙;;路基拓宽工程的损坏模式和设计指标[A];2004年道路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珂;崔新壮;刘正银;王成军;张明晶;;软土地基累积沉降的石灰土治理措施工艺参数数值分析[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1会场:山区高速公路技术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仇敏玉;交通荷载对道路工后沉降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张锋;深季节冻土区重载汽车荷载下路基动力响应与永久变形[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3 刘惠军;昔格达地层、工程特性与用作高速公路路堤填料工艺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4 王直民;交通荷载作用下埋地管道的力学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李建国;波浪荷载作用下饱和钙质砂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5年

6 高翔;高速公路新老路基相互作用分析与处理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7 朱志铎;粉土路基稳定理论与工程应用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8 刘明;饱和软粘土动力本构模型研究与地铁隧道长期振陷分析[D];同济大学;2006年

9 陈颖平;循环荷载作用下结构性软粘土特性的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魏海斌;冻融循环对粉煤灰土动力特性影响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黎;饱和粉土路基的变形特性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2 祁文洋;水、动荷载耦合作用下沥青路面损坏机理分析与设计[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3 王贤良;公路新老路基结合处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长安大学;2011年

4 马涛;风积沙路基施工工艺和交通荷载作用下路基动力响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李肖;滨海软黏土加速蠕变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于海舰;辽西风积土路基振陷研究及数值模拟[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7 徐军海;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反演与预测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8 陈华;交通荷载作用下公路路基的动力有限元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04年

9 贺冠军;交通荷载对低路堤下软土地基沉降影响的室内试验与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10 傅搏峰;沥青路面水损害疲劳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鹏;道路路基工作区与路基路面结构分析[J];华东公路;1996年05期

2 陆庆臻;李森;;对低填方路基地基表层处理深度的探讨[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查文华;洪宝宁;;交通荷载下低路堤路基的动力响应[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4 蒋鑫,魏永幸,邱延峻;斜坡软弱地基路堤填筑全过程稳定性[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3年01期

5 许才军,周红波;不排水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的孔压增长模型[J];勘察科学技术;1998年01期

6 郭兰英;;车辆超载对路基路面强度和刚度的影响分析[J];路基工程;2006年01期

7 蒋军,朱向荣;不排水循环荷载作用下含砂芯粘土复合土样性状研究[J];水利学报;2001年12期

8 梁旭,蔡袁强,吴世明,潘晓东;半透水边界饱和土层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一维固结分析[J];水利学报;2002年07期

9 要明伦,聂栓林;饱和软粘土动变形计算的一种模式[J];水利学报;1994年07期

10 黄明星;蒋鑫;邱延峻;;基于剪切强度折减法的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稳定性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10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皓玉;车辆与路面相互作用下路面结构动力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卢正;交通荷载作用下公路结构动力响应及路基动强度设计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丽;;上海重载道路路基工作区深度的计算分析[J];中国市政工程;2012年03期

2 童申家;蔡佳佳;辛强;李力;;考虑铺面结构下的路基工作区深度研究[J];公路;2012年10期

3 郁晓军;隆海健;;路基工作区的影响因素研究[J];公路;2012年09期

4 秦健;;路基工作区深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年10期

5 杨郴;李志勇;董城;;基于路基动应力的路基工作区深度确定方法研究[J];公路工程;2014年02期

6 牛录彩;;路基工作区深度与路基压实控制的分析[J];路基工程;2010年06期

7 卢正;王长柏;付建军;詹永祥;;交通荷载作用下公路路基工作区深度研究[J];岩土力学;2013年02期

8 孔令赏;张W,

本文编号:14182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4182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6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