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断面高速铁路隧道洞口段围岩失稳机制分析
本文关键词:超大断面高速铁路隧道洞口段围岩失稳机制分析 出处:《中外公路》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隧道施工的难点主要集中在隧道进出口段,一般会出现诸多不良地质问题。该文针对"沪昆客专长昆段"重点工程某隧道出口段出现的不良地质现象,结合工程实际,通过采用有限元分析出口段三台阶七步法开挖上台阶后围岩失稳机制,并通过监控量测数据进行分析印证,为后续类似的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Abstract]:The difficulties of tunnel construction mainly focus on the entrance and exit section of the tunnel, and there are many bad geological problems. This paper aims at the bad geological phenomenon in the exit section of a tunnel in the key project of "Hu-Kun Ke specialty Kunming section".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the instability mechanism of surrounding rock is analyzed by using the three-step seven-step method in the exit section, and analyzed by the monitoring and measuring data,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subsequent similar engineering practice.
【作者单位】: 岩土钻掘与防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
【基金】:武汉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编号:201160823268)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学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编号:SKJ2011125)
【分类号】:U452.11
【正文快照】: 隧道洞口通常处于浅埋、偏压、围岩破碎等复杂地质、地形条件,隧道开挖改变了斜坡体内的应力状态,对斜坡稳定性产生影响,并且隧道洞口段一般处于斜坡体内,斜坡体内应力状态的重新调整也影响到隧道荷载的分布,施工中容易发生仰坡坍塌、难于安全进洞等危害,目前,国内许多学者对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敏;黄润秋;巨能攀;;浅埋偏压隧道出口变形机理及稳定性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4期
2 张晓荣;张武祥;杨彦民;宫成兵;;特大断面隧道洞口仰坡稳定性研究[J];公路;2009年10期
3 赵华宏,张胜;竹岭隧道西洞口滑坡成因及治理方案[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年06期
4 张敏;;复杂地形、地质情况下大跨度隧道洞口段设计[J];铁道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5 陈伟;阮怀宁;张辉;;降雨入渗对浅埋偏压隧道及其支护系统的影响[J];现代隧道技术;2008年01期
6 马惠民;坡体病害与隧道变形问题[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S2期
7 潘洪科,杨林德,黄慷;公路隧道偏压效应与衬砌裂缝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8期
8 王国欣;谢雄耀;黄宏伟;;公路隧道洞口滑坡的机制分析及监控预报[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9 李新志;李术才;李树忱;;浅埋大跨度隧道施工过程地表沉降变形特征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10 吴红刚;马惠民;包桂钰;;浅埋偏压隧道 边坡体系的变形机理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小军;浅变质碎裂围岩蠕变特性研究及其在隧道洞口工程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石科;;滑坡隧道加固新技术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2 董永;张子新;;强度折减法进行公路隧道边仰坡稳定性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S1期
3 向安田;朱合华;丁文其;贾明辉;;偏压连拱隧道洞口仰坡失稳机制的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4 高世军;刘小军;;隧道洞身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处治措施[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5 舒志乐;徐东旭;徐柯;刘新荣;李松;;半明半暗法在公路隧道洞口段的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6 周嘉宾;张小旺;侯腾飞;;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段初期支护变形分析与控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S1期
7 安刘生;;隧道洞口施工地表预加固技术及应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8 张明聚;林毅;黄明琦;郭衍敬;;厦门翔安隧道洞口段管棚设计与施工[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9 安鹏程;陈剑平;邱道宏;;偏压连拱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现场监控量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王伟;杨转运;易丽云;刘会;;浅埋偏压隧道口的软弱围岩综合加固处治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朱汉华;董昌周;杨建辉;文献民;;隧道施工理念的发展与若干工法分析[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2 胡剑崴;胡建平;张序琐;;破碎围岩洞口段隧道塌方防灾[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朱苦竹;庄宁;;滑坡与隧道相互作用实例监测分析[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4 刘天哲;李红卫;王宇;;坡体病害地段的隧道变形机理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喻军;刘松玉;;隧道施工降低仰坡稳定性的机理分析[A];第二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6 易志坚;黄润秋;巨能攀;何顺勋;白永健;;西藏某矿山露采高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及稳定性评价[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金昌;李云飞;黄志义;钟润辉;王湛;;变温及偏载耦合作用下公路隧道二次衬砌开裂机理分析[A];和谐地球上的水工岩石力学——第三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王华牢;刘学增;李宁;谢东武;;纵向裂缝隧道衬砌结构的安全评价与加固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孙志杰;申俊敏;马林;;考虑渗流效应的黄土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小军;浅变质碎裂围岩蠕变特性研究及其在隧道洞口工程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11年
2 王东;露井联采逆倾边坡岩移规律及稳态分析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3 严宗雪;大断面隧道施工的应力路径与空间效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荣耀;海底隧道衬砌裂缝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5 赵志峰;基于位移监测信息的岩石高边坡安全评价理论和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6 朱苦竹;边坡与隧道相互作用分析及数学二次规划法应用[D];同济大学;2007年
7 肖同刚;隧道软弱围岩—支护系统安全性分析评价及其工程应用[D];同济大学;2007年
8 李丹;高地应力条件下交通隧道的模型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9 叶四桥;隧道洞口段落石灾害研究与防治[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10 赵东平;海底隧道维修养护若干问题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忠;寒区公路隧道二次衬砌环向裂缝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剑;软弱围岩隧道偏压特性及施工控制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范洪海;基于动力变形与破坏特征的5.12汶川地震灾区公路路堑边坡分类及典型灾害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刘海;穿越古滑坡川主寺隧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5 卢欢;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洞口边仰坡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项永杰;浅埋偏压隧道施工力学效应与风险评估[D];重庆大学;2011年
7 石熊;VI级围岩浅埋大跨度偏压隧道稳定性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8 韩倩;浅埋公路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及开挖过程受力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9 苏江川;下穿巨型滑坡的公路隧道结构安全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10 黄珂;下穿巨型滑坡修建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宁,朱合华,苏生瑞;公路隧道施工中的地质灾害及相应措施的分析[J];地下空间;2003年02期
2 蒋树屏,黄伦海,胡学兵;超大断面公路隧道的设计与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3 邓少军;阳军生;张学民;钟放平;;浅埋偏压连拱隧道施工数值模拟及方案比选[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4 刘元雪;蒋树屏;赵尚毅;;浅埋黄土连拱隧道施工方案优化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5 谢锋;蒋树屏;李建军;;蠕变围岩隧道二次衬砌支护时间的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6 陈立宏;唐松涛;张洪涛;;常规三轴试验数据处理的电子表格法[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7 柳雁玲;佴磊;刘永平;;和龙沿江公路傍山隧道偏压特征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2期
8 安鹏程;陈剑平;邱道宏;;偏压连拱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现场监控量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2期
9 彭立敏,周铁牛,韩玉华;浅埋隧道地表砂浆锚杆预加固效果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10 舒家华,闫天俊,谢超美;复杂地层隧道洞口施工方案设计要点的探讨[J];地质科技情报;1999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冒海军;板岩水理特性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2 乔丽苹;砂岩弹塑性及蠕变特性的水物理化学作用效应试验与本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3 钟祖良;Q_2原状黄土本构模型及其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朱杰兵;高应力下岩石卸荷及其流变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5 黄明;含水泥质粉砂岩蠕变特性及其在软岩隧道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龚选平;泥质粉砂岩含水率对其蠕变特性影响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6年
2 王永新;水—岩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对库岸边坡稳定性影响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3 汪振伟;城市连拱隧道施工地表沉降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4 杨文东;坝基软弱岩体的非线性蠕变损伤本构模型及其工程应用[D];山东大学;2008年
5 陈虹;城市浅埋大跨隧道钻爆法施工地层变形规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6 龙浪波;隧道洞口段边坡稳定性研究及数值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敦敏;刘培荣;孟伶俐;;隧道塌方区的施工处理与有限元分析[J];铁道建筑;2007年10期
2 史艳忠;邢心魁;宋战平;刘德强;;土质隧道施工期围岩变形性状分析[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9年03期
3 徐爱民;大湾隧道洞口段施工及监控量测信息反馈[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2期
4 章鹏;;峰福线某段边坡的监控与稳定分析[J];山西建筑;2011年32期
5 税明东,谭立伟;隧道洞口段堆积体施工方法及监控量测[J];岩土工程界;2004年02期
6 李晓洪;李鑫隆;江勇顺;;金竹山隧道洞口段变形综合处治[J];西南公路;2009年04期
7 彭述;王志;;隧道浅埋偏压段洞室施工围岩变形特点及其控制处理[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1年01期
8 李新坡,袁文忠;偏压滑坡隧道洞口段锚杆轴力量测[J];四川建筑;2003年06期
9 吴荣锋;;隧道洞口施工技术[J];铁道工程学报;2008年11期
10 李泽泽;沈军辉;顾涛;张云祥;彭昌翠;;龙溪隧道出口段在地震荷载下变形破裂特征及其数值模拟分析[J];现代隧道技术;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健;龙莉萍;;平面KT型圆管相贯节点极限承载力有限元分析[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甘明;李楚舒;;杂交空间结构程序(HSA)开发[A];第八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3 蒋红斐;常新生;;有限单元法中三角网的自动划分[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4年
4 吴子燕;石志民;;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板冲切强度计算及有限元分析[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4年
5 白冰;李遇春;;减荷条件下上埋式圆形结构物周边土压力分析[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7年
6 武振宇;谭慧光;;不等宽T型方管节点塑性铰线分析模型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8年
7 张美超;肖进;黄文华;李义凯;钟世镇;;腰椎小关节接触模型的有限元分析[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8 俞程亮;赵洪伦;;复合材料三明治夹层结构的有限元分析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9 李翔;刘汗青;;同济曙光软件在公路与铁路近距离并行隧道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吴彦;;国产大功率采煤机摇臂CAE分析[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龚逸奇;渤船重工成功研发船舶有限元分析计算软件[N];中国船舶报;2009年
2 胡士祥邋实习生 周晓欧;加强防范 超前预报 监控量测[N];中国交通报;2007年
3 晨钟;攀钢采用有限元分析钢轨精轧工艺[N];世界金属导报;2003年
4 孟晶;CAD/CAE技术亟须走出象牙塔[N];中国化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高丽华;一本万利的投资[N];计算机世界;2005年
6 柯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提升北石厂自主创新能力[N];科技日报;2006年
7 一鸣;地质问题困扰珠三角[N];经理日报;2006年
8 实习生 陈希 本报记者 夏先清;不合理开发引发地质问题[N];四川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汤璇 通讯员 刘如春;广东地下水开采潜力大[N];广东建设报;2006年
10 通讯员 郑玉宇 王志云;用镜头与大山对话[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见强;2A12铝块体超细晶材料的制备、模拟及细化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刘天丰;非对称管壳式换热器结构分析及改进中的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王庆雷;动力化髋关节外固定器的研制及其相关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4 徐海良;单泵与储料罐组合的深海采矿软管输送系统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5 刘少源;高速公路汽车与护栏碰撞的动力特性研究[D];清华大学;1994年
6 徐志科;行波型超声波电机的模型仿真与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7 赵学涛;纵弯复合振动模态球型超声电机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8 周玉锋;反应烧结碳化硅基底致密层制备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曹小平;强震作用下山岭隧道洞口段地震响应分析及减震措施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10 高峰;地下结构动力分析若干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轩俊杰;黄土隧道变形规律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2 娄勇;平寨隧道洞口段施工方案动态分析[D];重庆大学;2011年
3 郭辉;山岭公路隧道洞口段开挖力学行为与稳定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4 李海宝;软弱地层隧道洞口段施工力学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5 杨超;浅变质碎裂岩地区隧道洞口段预加固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符宾宾;软弱围岩双连拱隧道施工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7 韩秀峰;沈—长(白)公路老岭隧道施工监控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杨峥;偏压双连拱隧道施工力学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9 周超;三车道公路隧道信息化施工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10 辛宇辉;CY4102BZQ柴油机轴系动态特性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天津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4227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422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