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横向预应力与压浆加固装配式空心板梁桥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5 15:34

  本文关键词:横向预应力与压浆加固装配式空心板梁桥试验研究 出处:《公路》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桥梁工程 空心板 横向预应力 压浆 试验研究


【摘要】:提出横向预应力+压浆加固装配式空心板梁桥技术,并进行了一座桥梁模型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铰缝损坏后,各板之间横向传力性能降低,横向分布系数变化不均;横向预应力加固后,最大的横向分布系数减小,横向受力不均现象得到了显著地改善,但加固后的受力性能达不到铰缝完好状态;预应力+压浆加固修复后,桥梁的铰缝剪力传递能力能够得到完全地恢复,相应桥梁模型的横向受力性能完全恢复至铰缝完好状态。横向预应力对铰缝损坏的桥梁横向加固,提高了铰缝损伤界面的机械咬合力与摩擦力;压浆对铰缝损坏的桥梁横向加固,修复了铰缝内破损混凝土,进而有效地恢复桥梁结构的横向连接性能;预应力+压浆加固综合了横向预应力加固技术和压浆加固技术两者的优点。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technology of transverse prestressed + grouting reinforced fabricated hollow slab beam bridge is put forward and a bridge model test is carried out . The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the damage of the hinge joint , the transverse force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the bridge is reduced , the transvers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is not uniform ; the transverse stress performance of the bridge model is completely restored to the intact state of the hinge joint after the reinforcement of the prestressed + grouting reinforcement ; the transverse prestressing force the bridge transverse reinforcement of the damaged joint of the hinge joint , thereby effectively restoring the transverse conne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bridge structure ; and the prestress + grouting reinforcement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transverse prestress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and grouting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

【作者单位】: 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浙江嘉兴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沪杭养护中心;东南大学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特希达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208262 浙江省交通厅科技项目,项目编号2009H03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项目编号PAPD
【分类号】:U445.72
【正文快照】: 装配式空心板梁桥在公路中、小跨径的桥梁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其借助于铰缝现场横向拼装为整体,然而由于设计、施工、运营等方面的原因,铰缝损坏十分普遍[1-3]。若铰缝破损,则桥梁的横向分布系数则会产生改变,甚至直接导致“单板受力”状态的出现,单板受力病害即装配式板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卓;蒋晓东;霍达;;基于破坏荷载试验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单板受力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2 潘钻峰;Chung C.Fu;吕志涛;;装配式板桥的横向预应力设计[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3 史建方;桥梁单板受力成因分析和防治对策[J];公路;2004年10期

4 秦禄生;;重载条件下小跨径简支板桥的横向铰接能力分析[J];公路;2007年10期

5 刘柱国;;单板受力病害治理及施工案例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7年07期

6 陈淮;张云娜;;施加横向预应力加固装配式空心板桥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10期

7 叶见曙;刘九生;俞博;付一小;;空心板混凝土铰缝抗剪性能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3年06期

8 马亚丽;王东威;李广慧;;基于单板受力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承载力评定[J];公路交通科技;2013年06期

9 黄民水;朱宏平;;空心板梁桥“单板受力”病害机理及其加固处治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吴刚;蒋剑彪;吴智深;田野;张敏;;预应力高强钢丝绳抗弯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7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毅松;袁波波;王银辉;陈闯;;基于瞬态动力分析的装配式板桥铰缝损伤识别[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2 潘钻峰;Chung C.Fu;吕志涛;;装配式板桥的横向预应力设计[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3 戴桂华;;桥梁单板受力病害分析及处理策略[J];湖南交通科技;2011年02期

4 李建法;;新型预应力技术在高速公路桥梁工程应急加固中的应用[J];公路;2010年08期

5 白丽红;吴承霞;;预应力空心板加宽桥既有旧桥边板单板受力成因分析[J];公路;2012年06期

6 吴刚;胡胜飞;魏洋;田野;吴智深;;预应力高强钢丝绳加固桥梁动静态力学性能的测试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01期

7 姚晓飞;徐岳;付迎春;冯卓德;;混凝土T梁桥结构体系损伤评价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06期

8 陈淮;邹旭岩;王艳;朱俊涛;钱辉;;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空心板桥极限承载力全过程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09期

9 钱寅泉;周正茂;葛玮明;袁桂芳;韩光强;;基于相对位移法的铰缝破损程度检测[J];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07期

10 康省桢;王复明;蔡迎春;李晓龙;;简支空心板桥体外横向预应力加固试验研究[J];中外公路;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吴刚;吴智深;田野;光超付;张立伟;张敏;;若干新型主动高效式抗弯加固混凝土结构新技术简介[A];第五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悦驰;吴庆雄;陈宝春;;装配式空心板桥铰缝破坏模式有限元分析[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唐先习;混凝土桥梁合理耐用结构构造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2 康省桢;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桥破坏机理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宋金强;宛坪高速公路桥梁病害机理及防治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邹兰林;基于实测数据库修正的板桥动力综合评定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5 李沛;钢筋锈蚀对混凝土梁构件力学行为影响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6 蒲广宁;减梁增肋法加固空心板桥力学原理与工程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7 孟江;装配式梁桥拓宽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伟卓;钢丝绳布置方式对钢筋混凝土梁抗剪加固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2 李正凯;公路桥梁预应力加固新技术的设计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刘沛林;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板梁桥铰缝受力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4 黄颖;混凝土板桥病害分析及加固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5 乔学礼;空心板铰缝破坏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6 种永峰;空心板梁铰接缝模型实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7 韩清海;中小跨径桥梁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方法的研究及其应用[D];吉林大学;2009年

8 杨继新;装配式空心板桥铰缝受力性能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9年

9 吴亚娟;装配式中小桥涵病害分析与加固方式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10 于长久;空心板简支梁桥横向铰接缝病害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友好,赵豫生;某病害桥横向体外预应力加固实践[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艾军,史丽远;公路梁桥体外预应力加固设计与施工方法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3 梁全富;;体外横向预应力加固简支空心板梁桥工艺研究[J];福建建筑;2007年09期

4 史建方;桥梁单板受力成因分析和防治对策[J];公路;2004年10期

5 王穗平;;体外预应力技术在空心板桥加固中的应用[J];公路;2007年06期

6 王树森;长吉高速公路饮马河大桥墩柱检测技术及病害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6期

7 龙佩恒,陈惟珍;赣江大桥公路桥病害检测与安全评估[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8期

8 楼庄鸿;;大跨径梁式桥的主要病害[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4期

9 马亚丽;王东威;赵卓;;既有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承载力的检测与评定[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08期

10 陈淮;张云娜;;施加横向预应力加固装配式空心板桥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文盛;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2 张云娜;施加横向体外预应力加固装配式空心板桥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3 范亮;先后浇混凝土界面抗剪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学院;2004年

4 乔学礼;空心板铰缝破坏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5 种永峰;空心板梁铰接缝模型实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铮;王洋;邹友林;;预应力对箱梁剪力滞效应影响的分析[J];广州建筑;2006年03期

2 伍琼芳;;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箱梁桥横向预应力效应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31期

3 匡国;;许南路寨河桥桥面病害分析及处理[J];山西建筑;2007年22期

4 卫晋;;现浇梁横向预应力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09年33期

5 金花;孙立功;;横向预应力加固板梁桥的有限元分析[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6 杨万旭;韩玉;;沙银沟大桥两个空间问题分析[J];西部交通科技;2006年04期

7 王乃生;;横向预应力对宽混凝土梁的影响[J];交通科技;2007年01期

8 张启亮;;混凝土箱梁顶板横向预应力框架效应分析[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赵淑敏;;有限元方法在预应力空心板施加横向预应力技术中的应用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7年09期

10 金花;王海良;王新敏;;板梁桥横向加固的数值分析[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履;;关于悬臂灌注的长跨度铁路连续梁桥采用部分预应力问题的探讨[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1992年

2 彭志苗;林欢贵;;结构敏感性分析在预应力桥梁上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3 陈亚新;;广州市江湾大桥主桥结构设计[A];全国城市桥梁青年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4 沈旭东;吴斌暄;叶新;;支架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开裂原因分析[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郑樟龙;;梅列大桥设计[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城市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6 李青春;李亚木;孔凡伟;;辽宁大洋河桥的设计[A];'95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和刚构桥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7 杨进;黄铁生;徐恭义;;高效预应力混凝土箱形加劲梁在大跨度悬索桥中的应用[A];高效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实践[C];1993年

8 黄文机;漆光荣;陈玉标;;预应力混凝土刚构桥在福建的发展[A];'95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和刚构桥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9 宋梅;陈立强;陈加树;骆宁安;;珠海市前山大桥的规划和设计[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城市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10 郭文复;李炎;;浙江义乌市宾王大桥设计与施工[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上册)[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徐宏睿;阳明滩大桥施工应用多项先进技术[N];中国建设报;2011年

2 驻黑龙江记者 朱超 通讯员 杨学平;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全线贯通[N];中华建筑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颖;变截面混凝土箱梁桥横向预应力有效性分析[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2 苗健;斜向布筋横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路面的温度应力分析[D];沈阳建筑大学;2013年

3 马海英;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主梁横向应力分布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王攀峰;大跨径连续梁桥三向预应力设计与施工工艺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5 江科;斜向布筋横向预应力连续混凝土路面的力学分析[D];沈阳建筑大学;2013年

6 何弘;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整体化加固试验[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7 王东东;预应力作用下混凝土箱梁桥空间应力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8 晏辉煌;超宽双边箱主梁剪力滞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9 李志浩;单箱三室变截面连续梁桥空间受力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10 刘伟;双主肋宽体斜拉桥主梁纵向变形协调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289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4289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2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