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离散元方法的沥青混合料抗裂性能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离散元方法的沥青混合料抗裂性能分析 出处:《材料导报》2014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离散元方法 抗裂性能 细观分析
【摘要】:为了研究沥青结合料性质、集料表面特性和加载条件对沥青混合料抗裂性能的影响,利用离散元方法生成马歇尔数字试件,以伺服控制机理施加荷载,分析了粘结刚度比、粘结强度比、颗粒摩擦系数和加载速率4种细观参数对应力-应变曲线、劈裂强度、配位数和微裂缝的影响,给出了荷载作用后试件内部颗粒的细观响应。模拟结果表明:粘结强度比引起劈裂强度、配位数和微裂缝数的变异性最大,劈裂强度和配位数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6.9%和5.9%,微裂缝数相差43条,加载速率引起劈裂强度、配位数和微裂缝数的变异性最小,劈裂强度和配位数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3%和1.7%,微裂缝数仅相差1条,从细观角度验证了沥青结合料性质对沥青混合料抗裂性能的贡献率占主导地位。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properties of asphalt binder, the effect of aggregate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and loading conditions on asphalt mixture crack resistance, Marshall digital specimen was generated by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and the load was applied by servo control mechanism. The effects of four meso-parameters, such as bond stiffness ratio, bond strength ratio, particle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loading rate, on stress-strain curve, splitting strength, coordination number and micro-crack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ond strength ratio leads to the split strength, the coordination number and the number of micro-cracks are the most variable. The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of splitting strength and coordination number are 56.9% and 5.9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of microcrack number is 43, and the variation of coordination number and microcrack number is the least. The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of splitting strength and coordination number are 2.3% and 1.7, respectively. The contribution of asphalt binder properties to asphalt mixture crack resistance is verified from the view of meso-scale.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甘肃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CHD2010ZY013)
【分类号】:U414
【正文快照】: 0引言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受沥青结合料性质、沥青混合料的组成和外部条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沥青结合料性质和集料性质尤为重要。评价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的试验方法很多,本研究采用广泛使用的间接拉伸试验作为评价方法,该试验可测定低温拉伸应力应变特性和劈裂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常明丰;裴建中;陈拴发;;粘结颗粒材料双轴试验的数值模拟研究[J];材料导报;2011年08期
2 乔英娟;陈静云;王哲人;周长红;;低温下沥青混凝土的拉伸变形特性[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年05期
3 常明丰;裴建中;陈拴发;;颗粒材料双轴试验离散元数值模拟(英文)[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4 裴建中;常明丰;陈拴发;王秉纲;;沥青混合料间接拉伸试验的数值模拟[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圣伟;董旭;;黏结材料双轴试验中裂缝扩展的细观分析[J];公路;2012年12期
2 陆学元;孙立军;;AC-13改性沥青混合料劈裂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马歇尔性能指标的相关性[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年03期
3 李蕊;常明丰;李彦伟;石鑫;杜群乐;;沥青混合料裂缝扩展过程细观力学模拟(英文)[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4 陈渊召;李振霞;;基于离散元法的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5 王洪树;;城市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规划与控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年07期
6 王洪树;;影响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因素及解决措施[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年07期
7 陈春红;钱振东;;基于复合梁的钢桥面铺装断裂参数数值模拟[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12期
8 闵召辉;张占军;黄卫;;不同沥青体分比环氧树脂沥青混合料的断裂性能[J];中国公路学报;2011年03期
9 丁智勇;戴经梁;王振军;;大尺寸纤维沥青拉伸断裂与抗裂性能研究[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1年05期
10 石福周;常明丰;裴建中;盛燕萍;董强柱;;基于离散元方法的沥青混合料矢量场细观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畅;土压平衡盾构密封舱压力控制的关键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2 姚莉莉;橡胶颗粒弹性除冰路面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3 张洪伟;基于离散元方法的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与破冰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4 郭红兵;设置开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裂缝缓解层的沥青路面抗裂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5 常明丰;基于颗粒物质力学的沥青混合料细观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孙莉安;公路隧道沥青路面路用性能的研究[D];吉林建筑工程学院;2010年
2 王瑞;水泥乳化沥青胶浆—集料界面粘附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3 徐立娜;改性沥青冷再生技术与路用性能的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3年
4 包得祥;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沥青路面芯样检测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桂萱;秦建敏;;颗粒材料力学性质的离散元数值模拟[J];大连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2 梁春雨;李艳玲;陈志国;;硬质沥青混合料动态间接拉伸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09期
3 周忠;秦长国;徐永福;佟丽欣;;宕渣路堤碾压过程的数值模拟[J];中外公路;2008年06期
4 马林;张肖宁;;基于间接拉伸试验模式的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0期
5 彭勇;孙立军;石永久;黄志义;;沥青混合料劈裂强度的影响因素[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年06期
6 邱延峻;闫常赫;艾长发;;非均质沥青混合料劈裂试验全过程数值模拟[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7 汪海年;郝培文;;沥青混合料微细观结构的研究进展[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8 张久鹏;黄晓明;高英;;沥青混合料非线性蠕变模型及其参数确定[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9 周健,池毓蔚,池永,徐建平;砂土双轴试验的颗粒流模拟[J];岩土工程学报;2000年06期
10 邵龙潭,王助贫,刘永禄;三轴土样局部变形的数字图像测量方法[J];岩土工程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芬;沥青混凝土路面细观结构和水破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亚萍,马翔宇,王楷银;Superpave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5年06期
2 吴加山;;沥青混合料空隙率影响因素分析[J];北方交通;2008年08期
3 回尚勇;叶奋;;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J];上海公路;2008年03期
4 张建立;李元元;李玮健;;Superpave沥青混合料在高速公路的应用[J];今日工程机械;2008年11期
5 王文波;修林茂;;铺筑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技术[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年02期
6 魏安清;;沥青混合料单轴压缩与四点弯曲动态模量对比研究[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9年05期
7 胡其峰;;公路沥青路面水损害分析[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杜玉兵;侯进军;;沥青混合料用集料的选择与级配组成优化设计[J];科技信息;2010年36期
9 郝孟辉;郝培文;杨黔;杨凯;;玄武岩短切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史宏斌;;外部因素在车辙病害中的影响[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起森;冯俊领;;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沥青面层的应用研究[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何志勇;李自光;;沥青混合料再拌运输车试验研究[A];中国工程机械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倪富健;;聚酯玻纤布加筋沥青混合料应力疲劳试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朝晖;黄云涌;李宇峙;;沥青混合料大型马歇尔击实试验方法与技术标准探讨[A];2004年道路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孙燕娜;陈传尧;;沥青路面的车辙损伤预测[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6 卢永贵;;沥青混合料结构参数探讨[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庆五十五周年论文选集(1950~2005)上册[C];2005年
7 钟超敏;;城市桥梁面层沥青混合料特点及其技术对策初探[A];全国城市桥梁青年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8 刘大梁;刘小燕;罗立武;赵锋;;预拌式冷铺沥青混合料的研制与应用[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4年
9 王随原;周进川;何演;;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劲度模量试验研究[A];2004年道路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金豹;;京津塘高速公路(天津段)沥青混合料的配比[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庆五十五周年论文选集(1950~2005)上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铮;环保沥青混合料扮靓长安街[N];科技日报;2009年
2 葛玲玲邋徐亚栋;南理工研发成功沥青混合料搅拌技术[N];科技日报;2008年
3 项煜虹;长安街披上环保衣[N];大众科技报;2009年
4 郭少言 刘崭;西安公路院成功研制沥青混合料微波加热车[N];中国交通报;2010年
5 任晓明;温拌沥青混合料首次用于省城道路养护[N];太原日报;2009年
6 交轩;应用温拌技术 筑路节能无污染[N];中国交通报;2010年
7 记者袁岚 通讯员张东平;京西铺设北京首条低碳示范路[N];中国建材报;2010年
8 彭丽;长安街大修彰显绿色科技理念[N];中国化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李艳 实习生 宫玉斐;废钢渣旧轮胎成辅料[N];科技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郑宗杰 孟庆丰;温度一降 污染骤减[N];中国交通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永;沥青混合料粘弹塑性本构模型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刘建勋;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吕得保;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易军艳;基于界面行为的多孔沥青混合料冻融损伤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5 郭庆林;沥青混合料内部应力分布及其对粘弹性能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吴俊;沥青混合料等效力热性质的细观力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苑苗苗;基于数字散斑相关方法的沥青混合料疲劳破坏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8 李惠霞;基于细观力学的沥青混合料紫外光老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9 王春;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10 尹应梅;基于DMA法的沥青混合料动态粘弹特性及剪切模量预估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红红;基于层位功能考虑的各结构层沥青混合料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2 闫超;沥青混合料间接拉伸试验的弹粘性分析[D];长安大学;2010年
3 孙杰;基于应力控制模式下的沥青混合料疲劳开裂预估模型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至飞;温拌助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谢君;活性矿粉对沥青混合料水稳性能的影响[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孔令然;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贾建峰;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面层与基层间沥青混合料功能层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张慧鲜;基于抗剪强度的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影响因素分析及改善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9 尚晋;不同温度和轮载下沥青混合料车辙数值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田世亮;温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温拌效果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395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439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