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建设项目风险分担合理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PPP模式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风险分担合理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管理论文发表 > PPP模式建设项目风险分担合理化研究
PPP模式建设项目风险分担合理化研究
发布日期: 2015-08-20 发布:
2015年13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近年来,一种让人们觉得能够实现高效吸引私人技术资源、资金资源、劳动力资源的创新型融资模式,即PPP模式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合理的风险分担是决定一个PPP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而PPP模式的核心理念正是风险分担,此模式很显然符合当前的要求。PPP模式高效的结合了私营部门给予的先进技术、资金支持、高效率管理和政府职能机构的策划、协调、组织能力,使得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达到比预期单方面行动更高效益。可是,除了目前PPP项目施工时间长、目标唯一不可换、契约不健全等特点让我们面临高风险,另一个原因是企业方和政府公共部门之间存在的不同利益目标。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PPP模式;建设项目;风险分担;合理化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3-000-01
风险无疑是贯穿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不可避免的非自然因素, 保障项目目标实现的重要条件便是有效的管理风险, 而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关键是确定合理的风险分担模式。正因如此,怎样实现建设项目参与方之间的风险合理分担,达成PPP模式建设项目既定目标,保证PPP模式的成功施行对建设项目的完成十分重要,也成为了PPP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及难点。本文将就建设项目针对风险分担的一系列问题展开研究。
一、PPP模式建设项目主要风险
1.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主要有公众反对、政府信用、决策与审批延误、政策变更、官员腐败等风险。
公众反对是由于有的建设项目如基础建设,关乎于公众的切身利益,假使项目费用上涨会引起公众的反对;政府信用是指新政府也许会因持有不同的政治目标和态度和目标而终止项目;决策与审批延误则是因为政府审批过程复杂、对PPP项目不甚了解甚至有所误解而造成项目时间延长、成本提高;官员腐败风险是因为高官利用职位进行的不合法利益取得加重项目成本支出。
2.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的出现是由于法律监管体系不完善、法律法规不时的变化、合同风险等。由于许多国家不健全的法律环境以致监管不力;涉及PPP项目的法律法规有很多,它们的变更会使项目实施困难;合同的签订存在争议使合同双方出现利益冲突而阻碍项目实施。
3.金融风险和融资风险
通货膨胀、利率、项目外汇可兑换、汇率、等造成金融风险。通货膨胀和利率的相应变化会使得原材料、人工价格的波动,影响项目的成本及投资人的利益;项目外汇可兑换及汇率的不定变化会直接影响国外投资最终兑换成本国货币的金额。
不健全的金融市场、不合理的融资结构等因素易引起资金不足,出现融资风险。PPP项目中标者必须在与政府签订的协议规定时间内筹足资金,否则会取消项目完成资格并没收保证金。
4.不可抗力风险
自然灾害、工厂设备遭意外损坏等不可抗力因素都是项目风险的来源。这些是无法预见的、不可防范的、不能避免的风险,一旦发生,可能造成项目延期甚至是失败终止。
5.建设成本和完工风险
造成项目建设成本或是完工时间超过预期值的原因有很多,如:新技术的运用、建筑材料上涨、相关标准变化、设计变更等会使成本增加;而不合理的施工方案、不及时的设备供应则会造成完工不及时。
6.市场风险和运营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该建设项目提供的产品或是服务的市场价格及需求量的变化对项目实际收益造成的不利影响。
运营风险则是指投产运营时期,因为管理经验和水平、生产故障等各方面原因使得运营公司无法有效的管理并运营该建设项目。
二、我国PPT模式建设项目风险分担现状及问题
1.国内风险分析方法落后
我国对于PPP模式下建设项目公共部门的风险分析还仅仅是将国外经验照搬于待建的建设项目中,具有中国特色的分析方法尚在建立。没有真正的将PPP模式所具备的特点融入到我们的风险分析中,没有结合国内本建设市场的具体情况,不能将风险分析落到实处发挥作用。
2.参与方对PPP模式及其风险缺乏认识
不少地方政府公共部门只是把PPP模式建设项目当成解决政府资金短缺、设施不足的手段,而私营部门则是把其当做更好的攫取利益的方式,两者都未全面认识到二者的合作关系。在实践中,公共部门往往不会自动自发的承担一部分项目风险,而私营部门一定意义上纵容了这种做法,,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而承担来自项目的所有风险。
3.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
工期较长、金额较大的PPP模式建设项目不确定因素颇多,需要参与方面临非常大的风险。正因如此,公私双方应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理分担风险,达到效益最大、风险最小。
三、采取有效措施使PPP项目风险分担合理化
1.专门出台相应法律法规针对PPP模式
目前,我国法律对PPP模式建设项目运营的规范较少,急需通过立法手段界定PPP模式项目的法律性质、制定详细的PPP模式项目运作规范,衔接现行的法律体系,以保证PPP模式建设项目在实践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法律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的同时,保护好公众的利益。
2.建立高水平分析机构
国内的PPP模式建设行业需要我们去建立独立的,具有唯一服务性的PPP模式技术咨询组织,针对PPP项目进行研究分析并解答不同层面的人员的问题,在一开始对整个项目做出全面的风险分析,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分担等分析过程,确保各个层面的工作顺利进行。
3.建立公平、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
项目参与方应共同的分担不同的风险,政府部门负责承担法律变更的风险、政治风险、国有化风险等,投资人主要承担建设、经营等风险。另外,政府应建立独立的专门的机构来承担一些额外的风险。最后,PPP项目需要其它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例如,在适当的时候减少对PPP建设项目融资的条件限制,提供一些咨询服务给参与方等。
四、结束语
我国PPP模式建设项目在持续运用发展中,但仍有许多地方有待改进。此文对PPP模式建设项目的风险分担合理化做了相关研究分析,望今后的PPP项目在这方面有所改进。
参考文献:
[1]何涛.基于PPP模式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风险分担合理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1.
[2]田萤.PPP模式下准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的风险分担研究[D].重庆大学,2014.
[3]王舒.基础设施PPP项目融资风险分担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
[4]霍丽伟.PPP项目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0.
本文关键词:基于PPP模式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风险分担合理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45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44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