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不同龄期对水稳基层强度与模量及其内在联系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0 02:28

  本文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路面 水泥稳定碎石 龄期 抗压回弹模量 无侧限抗压强度 出处:《中外公路》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沥青路面水泥稳定类基层设计指标、施工控制指标以及竣工验收指标存在的不一致性,该文通过水稳基层材料室内试验探究了不同龄期对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的影响,指出了强度与模量随龄期的变化规律并分别建立了两指标随龄期变化的对数回归公式,以及同龄期下模量与强度的相关关系,为实现设计指标、施工控制指标以及竣工验收指标的一致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更好地控制水泥稳定基层的施工质量。
[Abstract]:Aiming at the inconsistency of design index, construction control index and completion acceptance index of cement stabilized base course of asphalt pavement.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ages on the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modulus of compressive resilience of cement stabilized macadam base is investigated by laboratory test of water stabilized base material. The changes of strength and modulus with age are pointed out, and the logarithmic regression formula of the change of two indexes with age is established, as well a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odulus and strength in the same age period, so as to realize the design index. The consistency of construction control index and completion acceptance index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for better control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cement stabilized base course.
【作者单位】: 长沙理工大学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分类号】:U416.2
【正文快照】: 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中,底基层与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是重要的结构设计参数。规范中规定沥青路面结构按设计回弹总弯沉Ld和设计容许层底弯拉应力σR两个指标控制设计厚度,水泥稳定类半刚性基层材料模量均采用90d的抗压回弹模量。而实际施工过程中,7d无侧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魏连雨;葛景锋;朱旭红;马士宾;;季节性环境温度下二灰碎石基层强度增长规律研究[J];中外公路;2012年01期

2 盛燕萍;李海滨;陈拴发;张登良;;基于灰色理论的半刚性基层强度模型研究[J];中外公路;2012年04期

3 肖文杰;肖鹏飞;;半刚性基层材料回弹模量与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关系[J];北方交通;2010年02期

4 毛雪松,支喜兰;强度随龄期增长的半刚性基层弯沉检测方法[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中;柳爱群;侯毅;;沥青混凝土路面离析病害及解决对策[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2 龙鳘;;贵州某塑胶标准田径场的施工技术[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3 范文孝;孙兆辉;杜二鹏;胡尚军;邓云纲;;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合理施工养生温度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4 江超;二灰碎石路面基层施工分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许建设;;高速公路半刚性基层分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魏良乐;吴渊;;冷再生技术在安徽105国道改造工程中的应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王次升;韩彰;汪锋;;不同级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疲劳强度试验研究[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8 许琪;旧路拓宽施工技术与工艺[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9 储小颖;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损分析及预防[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林结海,李义东;浅谈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质量监理[J];安徽建筑;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宁;李传平;刘元则;;砖混类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应用前景[A];2011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维舟;王涌;刘全忠;;复合固结土路面基层技术应用中的三个重要环节[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3 师蕾;李娜;;浅析石灰稳定土随时间变化规律[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公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代印松;;浅谈水泥稳定碎石生产配合比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公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黄吉国;;二灰碎石处治大变形路基的可行性与实践[A];开拓进取 再创辉煌——贵州省公路学会2008年技术交流论文集[C];2008年

6 资建民;邓海龙;王海军;周伟;;炎热潮湿山区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优化研究[A];湖北省公路学会高速公路隧道监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周安康;;浅谈水泥石粉稳定砂基层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A];海南省公路学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8 陈宇;;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A];海南省公路学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9 窦东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质量控制[A];海南省公路学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林成;;水泥稳定碎石在牛营线公路改造工程中的应用[A];海南省公路学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爱玲;以矿渣为主要组分的道路基层与面层专用水泥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2 康敬东;沥青路面裂缝和坑槽养护维修技术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2年

3 吴国雄;水泥混凝土路面开裂机理及破坏过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4 郑木莲;多孔混凝土排水基层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5 柴寿喜;固化滨海盐渍土的强度特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张鹏;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裂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范小春;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基本性能与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吕国仁;旧路基拓宽改建沉降开裂机理及强夯工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林乐彬;气泡混合轻质土在冻土地区路基病害防治中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卢正;交通荷载作用下公路结构动力响应及路基动强度设计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国凯;泰安市农村公路典型路面结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大宝;土壤固化剂稳定细粒土路用性能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李新明;钢渣稳定土的路用性能研究及应用[D];郑州大学;2010年

4 刘建伟;城市主干道级配碎石材料组成分析与应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马光超;级配碎石过渡层沥青路面结构组合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6 郝丕琳;辽宁省普通公路沥青路面级配碎石基层的路用性能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7 王亮;级配碎石上基层路用性能研究及路面结构分析[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8 徐强;济南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的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9 高宇星;碳纤维石墨导电沥青混凝土的制备与导电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杨明;掺玄武岩纤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抗裂性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呙贵春;王捷;陈飞;;水泥稳定碎石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抗压回弹模量的关系[J];公路;2007年01期

2 王秀春;张云峰;;骨架密实型二灰稳定碎石路用性能研究[J];公路;2010年06期

3 张全成;黄义平;;沥青路面稳定类基层抗压回弹模量与无侧限抗压强度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4期

4 胡力群;沙爱民;翁优灵;;骨架孔隙结构水泥稳定碎石配比设计及路用性能[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6期

5 李彬;二灰碎石基层材料温缩性能试验研究[J];中外公路;2002年02期

6 沈新元;二灰碎石基层收缩裂缝的防治研究[J];中外公路;2005年04期

7 李炜光;孙几龙;;灰色系统理论在公路工程材料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公路;2006年06期

8 姚占勇;陈超;吴世美;姚昆;;再生集料刚性基层横向切缝间距研究[J];中外公路;2010年03期

9 林绣贤;;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施工检查与竣工验收弯沉值的标准[J];华东公路;1991年04期

10 任惠清,林绣贤,楼海祥;半刚性基层材料参数的研究[J];华东公路;199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力群;半刚性基层材料结构类型与组成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2 盛燕萍;基于抗冲刷性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半刚性基层材料组成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杜小婷;半刚性基层的路用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红辉;王建勋;郝培文;戴经梁;;纤维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的应用[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张艺;金涛;;防治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裂缝的措施浅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0期

3 庞庆国;刘可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的裂缝机理分析与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20期

4 邢宏涛;;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裂缝防治的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年01期

5 历永举;王富玉;赵娜;王文龙;;水泥稳定碎石低温性能评价指标[J];公路工程;2009年05期

6 蒋应军;李明杰;张俊杰;王顺;;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影响因素[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7 李明杰;;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04期

8 高敏;姚仲阳;;关于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措施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10期

9 林桂清;;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浅探[J];交通标准化;2005年12期

10 杨红辉;郝培文;戴经梁;;掺膨胀剂水泥稳定碎石路用性能[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涝谦;;浅谈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A];长治—晋城高速公路总结大会专辑[C];2004年

2 喻湘秀;余剑锋;;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离析的预防[A];第六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徐志华;黄伍勇;;浅谈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及防治[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晓光;;重载下沥青路面的力学响应的ANSYS模拟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程杰;;如何避免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产生[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6 熊茂东;李刚;邹卫国;吴燕;;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抗裂设计方法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7 熊茂东;李刚;邹卫国;吴燕;;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抗裂设计方法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8 钱国超;;江苏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十五”技术回顾与展望[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9 孟书涛;;沥青路面早期损坏与结构设计的关系[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张肖宁;;沥青路面技术研究的思考与探索[A];2004年道路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泗珍 谢培宁 刘玉琴;江苏高速公路国内领先国际先进[N];新华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刘布阳;苏交科:在改制“炼丹炉”中浴火重生[N];中国交通报;2011年

3 杜贵昌;浅谈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和预防措施[N];晋中日报;2010年

4 朱振宇;江苏交通科学研究院集成研究打造抗水损沥青路面[N];中国交通报;2011年

5 实习记者 赖囝楠;浙江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换颜”[N];中国交通报;2011年

6 王远洋 孙燕 程佳祺;城市非主干道推广沥青路面[N];蚌埠日报;2009年

7 记者 王远洋 通讯员 陈丁丁;沥青路面封层工效提高近百倍[N];蚌埠日报;2009年

8 朱玉清 谢春霖;市区六条主干道将铺设沥青路面[N];湄洲日报;2009年

9 李闯民;让路面告别“水世界”[N];中国交通报;2002年

10 忻州公路分局 张建强;浅析水对沥青路面造成的破坏及预防措施[N];山西科技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鸥明;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指标与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2 李振霞;沥青路面复合基层结构与材料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3 张鑫;沥青路面热反射与热阻技术降温机理与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杨博;沥青路面节能减排量化分析方法及评价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5 王虹;基于融雪化冰的传导沥青路面优化设计及粘弹性响应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福明;长寿命沥青路面损伤行为及其结构寿命合理匹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克非;极端气候下沥青路面破坏机理与修复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8 郭红兵;设置开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裂缝缓解层的沥青路面抗裂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9 陈廷方;西部山区道路工程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机制及其评价[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董忠红;重型车辆—沥青路面系统动力响应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正军;基于表面裂缝的沥青路面疲劳断裂分析[D];湖南大学;2005年

2 张其践;沥青混凝土路面温度与老化梯度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姜华木;再生型沥青路面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4 薛文;重载作用下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5 蔡云梅;沥青路面水损害——孔隙水压力影响因素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6 孙岩松(Xayasone Xongyongyar);老挝沥青路面气候分区及混合料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7 郭毅;西藏地区柔性粒料基层沥青路面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8 刘斌清;基于控制反射裂缝的沥青路面复合基层合理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9 孙德栋;重载交通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理论与工程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10 马士宾;低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4464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4464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a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