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回弹再压缩特性离心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
本文关键词: 隧道工程 沉管隧道 回弹再压缩 离心模型试验 有限元模拟 出处:《公路交通科技》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港珠澳沉管隧道天然地基段某一横断面为研究对象,对垫层厚度1 m及1.5 m的工况分别进行了模拟整个施工过程的离心模型试验及有限元计算研究,揭示了不同垫层厚度地基回弹再压缩应力应变特性、沉管结构的应变特征,为沉管隧道的施工及地基处理方案设计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开挖卸荷基底产生拱形回弹;回填后基底应力及沉管底板应变均呈马鞍形分布;随时间及回淤增加,仅基底中部应力增大。垫层薄,基底应力分布匀化效果差,再压缩量及工后沉降增大。
[Abstract]:Taking a cross section of natural foundation section of Hong Kong-Zhuhai-Macao immersed tube tunnel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centrifugal model test and finite element calculation of the whole construction process were carried out under the working conditions of 1 m and 1.5 m of cushion thickness, respective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ringback and recompression stress and strain of foundation with different cushion thickness and the strain characteristics of immersed pipe structure are revealed, which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mmersed tunnel and the design of foundation treatment scheme. Arch springback is produced by excavating unloading base. After backfilling, the stress of the base and the strain of the bottom plate of the sinking pipe are all saddle shap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ime and siltation, only the stress in the middle of the basement increases, the cushion is thin,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of the substrate is not uniform, and the amount of recompression and the settlement after construction increase.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G07B00) 中央高校基金项目(CHD2012TD009)
【分类号】:U452.11;U459.5
【正文快照】: 0引言随着水下隧道的发展,沉管隧道已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穿越江河的水下工程领域。由于沉管隧道所处环境不同,其地基情况尤为重要。陈清军,朱合华,李形[1]针对沉管隧道结构的空间受力性态进行了分析;张庆贺,高卫平[2]对比分析了沉管隧道基础处理方法,得出不同方法在解决基槽稳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林广平,葛折圣;刚性面板加筋挡土墙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11期
2 万晓燕,管敏鑫,唐英;沉管隧道段的结构计算与分析[J];世界隧道;1999年03期
3 罗战友;关于“深基坑卸荷回弹问题的研究”的讨论[J];岩土工程学报;2002年05期
4 孔令荣;;考虑残余应力的基坑回弹变形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5 徐光明,章为民;离心模型中的粒径效应和边界效应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1996年03期
6 刘国彬,侯学渊;软土的卸荷模量[J];岩土工程学报;1996年06期
7 张庆贺,高卫平;水域沉管隧道基础处理方法的对比分析[J];岩土力学;2003年S2期
8 左保成,陈从新,刘才华,沈强,肖国峰,刘小巍;相似材料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4年11期
9 周建武;楼晓明;;软黏土中预钻孔沉桩引起的土体隆起分析[J];岩土力学;2011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蕊;宋传中;马还援;;基坑开挖与支护FLAC数值模拟计算及分析[J];安徽地质;2007年01期
2 汪中卫,刘国彬;基于卸荷及变形的主动土压力计算[J];地下空间;2003年01期
3 李家平;;基坑开挖卸载对下卧地铁隧道影响的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S1期
4 徐立明;;近距离基坑开挖对下方既有隧道的影响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5 周建昆;李志宏;;紧邻隧道基坑工程对隧道变形影响的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6 龚昊;盛克苏;;沉管隧道健康监测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理工卷;2006年02期
7 吴传波;;基坑宽度效应对坑底隆起的影响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年04期
8 张中云;蒋关鲁;;客运专线无碴轨道红层泥岩改良土路基离心模型试验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9 白冰,周健;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技术的一些进展[J];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2001年01期
10 刘辉;米海珍;文桃;刘豪杰;;土拱效应理论研究现状及其进展[J];低温建筑技术;2011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柳飞;模型试验中地基材料粒径与基础尺寸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李建民;超深超大基坑回弹变形计算方法的试验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0年
3 刘钦;炭质页岩隧道软弱破碎围岩大变形机理与控制对策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张永清;山区高速公路路基差异沉降特性与控制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5 刘寒鹏;天津滨海新区高层建筑荷载作用下地面沉降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龚成明;黄土工程边坡在施工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吉植强;季节冻土地区圆形基坑冻结壁模型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许国安;深部巷道围岩变形损伤机理及破裂演化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9 杨磊;构造变形下烃类运聚实验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10 韩涛;富水基岩单层冻结井壁受力规律及设计理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钊;桩—锚杆支护结构可靠性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代金秋;采空区充填控制覆岩沉降相似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潘宣何;采用排桩支护结构的基坑开挖对邻近船闸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卫超;煤体中爆炸应力波及爆破作用的试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涛;软土深基坑隔断墙保护邻近建筑物的效果和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林宏剑;预应力管桩抗拔承载性状研究和应用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7 王抒;京沪高速铁路浅埋大跨隧道下穿高速公路的安全风险管理[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雷俊;卸荷作用下软土回弹变形及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9 汪洪星;卸荷作用下软黏土变形特性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10 万家和;基坑开挖对邻近地铁车站及区间线路轨道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永利;楼晓明;朱正望;;初始半径对柱孔扩张问题的影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2 周建武;楼晓明;陈毅麟;;圆孔扩张理论求解旁压试验临界深度[J];低温建筑技术;2009年09期
3 刘国彬,侯学渊;软土基坑隆起变形的残余应力分析法[J];地下工程与隧道;1996年02期
4 彭海明,彭振斌,韩金田,安伟刚,刘铁雄;岩性相似材料研究[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2年12期
5 黄院雄,许清侠,胡中雄;饱和土中打桩引起桩周围土体的位移[J];工业建筑;2000年07期
6 姜前;陈映南;蒋崇伦;;旁压试验的临界深度[J];勘察科学技术;1989年03期
7 白占平,曹兰柱,白润才;相似材料配比的正交试验研究[J];露天采煤技术;1996年03期
8 韩伯鲤,陈霞龄,宋一乐,李宏明;岩体相似材料的研究[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9 徐干成,李永盛,孙钧,杨林德;沉管隧道的基础处理、基槽淤积和基础沉降问题[J];世界隧道;1995年03期
10 管敏鑫,万晓燕,唐英;沉管隧道的作用、作用组合与工况[J];世界隧道;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毅之,金先龙,丁峻宏,曹文宏;沉管隧道地震响应分析的并行计算[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5期
2 叶国强;金先龙;;计算机三维数值仿真技术在上海隧道工程地震安全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市政工程;2005年06期
3 周顺华;李志雄;章立峰;董新平;;管棚成孔引起的地表沉降[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4 严松宏,高峰,李德武,潘昌实;沉管隧道地震响应分析若干问题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5期
5 陈贵红;高波;赵玉光;;沉管隧道抗震研究[J];地震研究;2006年01期
6 洪忠惠;;香港东部巨型沉管隧道简介[J];地下工程与隧道;1989年04期
7 龚昊;盛克苏;;水下隧道工程健康监测浅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6年05期
8 严松宏,高波,潘昌实;地震作用下沉管隧道接头力学性能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2期
9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2002年大事记[J];地下工程与隧道;2003年01期
10 屠树根;日本沉管隧道抗震设计细则[J];现代隧道技术;199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宇;;隧道工程的技术进步[A];第一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1999年
2 陈越;沈可;;广州市洲头咀隧道工程设计咨询的特点[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雅卿;陈肖柏;米海珍;;寒区隧道工程冰压力模型试验[A];地层冻结工程技术和应用——中国地层冻结工程40年论文集[C];1995年
4 邝宝山;王文礼;张清秀;;台湾地区隧道工程灾变之案例研究[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5 梅志荣;李传富;;铁路客运专线隧道建设中地下水防治有关问题探讨[A];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全胜;李建伟;;浅谈隧道涌水灾害应对措施[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邹本东;冉维国;韩志远;张利俊;张振秋;陈智丰;;辽宁省大伙房输水隧洞衬砌混凝土自防水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商品混凝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暨2006全国商品混凝土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X薠;黄Wf,
本文编号:14683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468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