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后评估体系及指标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21 14:14

  本文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后评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交通大学》 2010年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后评估体系及指标研究

刘娜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的建设发展进入高峰期。随之而来的是在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客流的不均衡性较严重,目前已开通的线路普遍存在高峰时期客流拥挤过渡,平峰时期客流寥寥无几的局面。是客流预测与实际客流差异造成的还是运营组织措施不当还是其他原因造成当前的困局,需要深入研究客流,进而提高轨道交通的服务质量,更好的发挥其解决路面交通拥堵的作用,为人们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 本论文以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委托的客流后评估项目为依托,依据客流的内涵及特征构建了客流后评估体系,并首次给出了轨道交通客流后评估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影响轨道交通客流的因素,以实际数据为基础总结了轨道交通的客流特征,为客流后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依据。 基于客流的组织及运营安全的角度,以实用性为出发点,研究了如何对客流进行后评估。客流后评估体系包括以下六部分:后评估的内容、后评估的方法、后评估的步骤、后评估时限的选择、后评估数据的收集、后评估指标的选取。后评估的内容包括:客流均衡性、客流量增长、客流发展趋势。其后评估方法依据客流特征规律采用定性对比法与定量对比法,并结合客流预测及客流发展趋势界定了客流后评估的时限。本文重点研究了客流后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以PSR框架模型为基础,结合PSR框架模型与客流后评估指标的特点分别构建了车站客流后评估指标体系、线路客流后评估指标体系、网络客流后评估指标体系。对客流进行后评估研究是为了解开现存的轨道交通客流困局,并为客流预测及轨道交通的运营提供可行建议。 为了验证客流后评估体系以及客流指标,以北京地铁5号线为例,进行了客流后评估。针对5号线的具体问题提出客流预测以及运营组织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U239.5;U293.13
【目录】:

  • 致谢5-6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2
  • 1 绪论12-22
  • 1.1 研究背景12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2-14
  • 1.2.1 研究目的12-13
  • 1.2.2 研究意义13-14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8
  • 1.3.1 国外后评估研究现状14-16
  • 1.3.2 国内后评估研究现状16-18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8-22
  • 1.4.1 研究内容18-19
  • 1.4.2 技术路线19-22
  • 2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析22-42
  • 2.1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概述22-23
  • 2.1.1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内涵22-23
  • 2.1.2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产生机理分析23
  • 2.2 车站客流特性分析23-27
  • 2.2.1 车站客流的时间分布特征23-25
  • 2.2.2 换乘客流特征25-26
  • 2.2.3 站台客流特征26-27
  • 2.3 线路客流特性分析27-33
  • 2.3.1 线路客流时间分布特征27-29
  • 2.3.2 线路客流空间分布特征29-33
  • 2.4 网络客流特性分析33-37
  • 2.4.1 网络客流时间分布特征33-35
  • 2.4.2 网络客流空间分布特性35-37
  • 2.5 客流影响因素分析37-39
  • 2.6 本章小结39-42
  • 3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后评估基本体系42-58
  • 3.1 后评估的理论基础研究42-45
  • 3.1.1 后评估的概念42-43
  • 3.1.2 后评估的分类43-45
  • 3.1.3 后评估的步骤45
  • 3.2 轨道交通客流后评估理论基础研究45-48
  • 3.2.1 客流后评估概念及特点45-47
  • 3.2.2 客流后评估目的47
  • 3.2.3 客流后评估的原则47-48
  • 3.3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后评估研究48-54
  • 3.3.1 客流后评估的基本内容48-50
  • 3.3.2 客流后评估的基本步骤50
  • 3.3.3 客流后评估的基本方法50-52
  • 3.3.4 客流后评估的基础数据52-54
  • 3.4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后评估时限确定54-57
  • 3.4.1 客流后评估的分类54-55
  • 3.4.2 客流预测的时期划分55
  • 3.4.3 客流后评估的时限划分55-57
  • 3.5 本章小结57-58
  • 4 基于PSR的客流后评估指标体系研究58-72
  • 4.1 PSR框架模型概述58-60
  • 4.1.1 PSR框架模型的基本原理58-59
  • 4.1.2 PSR框架模型的特点59
  • 4.1.3 PSR框架模型在客流后评估中的优势59-60
  • 4.2 基于PSR框架模型的指标体系构建60-62
  • 4.2.1 客流后评估指标选取原则60
  • 4.2.2 客流后评估指标的特点60-61
  • 4.2.3 基于PSR框架模型的后评估指标体系框架61-62
  • 4.3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客流指标体系62-70
  • 4.3.1 车站客流指标体系62-64
  • 4.3.2 线路客流指标体系64-68
  • 4.3.3 网络客流指标体系68-70
  • 4.4 本章小结70-72
  • 5 实例分析—北京地铁5号线客流后评估72-102
  • 5.1 北京地铁5号线概述72-73
  • 5.2 地铁5号线客流后评估内容73-74
  • 5.2.1 地铁5号线客流后评估主要内容73-74
  • 5.2.2 地铁5号线客流后评估步骤74
  • 5.3 地铁5号线客流特征分析74-81
  • 5.3.1 地铁5号线客流特征年限74-75
  • 5.3.2 地铁5号线客流特征分析75-81
  • 5.4 地铁5号线客流后评估指标的计算81-99
  • 5.4.1 客流后评估指标的选取81
  • 5.4.2 客流后评估指标计算分析81-99
  • 5.5 地铁5号线客流后评估结论及建议99-101
  • 5.5.1 地铁5号线客流后评估结论99-100
  • 5.5.2 地铁5号线客流后评估建议100-101
  • 5.6 本章小结101-102
  • 6 结论和展望102-104
  • 6.1 文章研究结论102
  • 6.2 展望102-104
  • 参考文献104-108
  • 作者简历108-111
  • 学位论文数据集111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琴;范东旭;;太原市轨道一号线站间OD及沿线区段空间分布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22期

    2 ;“城市轨道交通HVAC”视频访谈正式推出[J];暖通空调;2011年07期

    3 ;郭允冲: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J];市政技术;2010年S2期

    4 ;住建部将查在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J];建筑施工;2011年07期

    5 贺佳明;;轨道交通电力保障 助力城市飞速发展[J];电气时代;2011年09期

    6 乐荣秀;;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举办第二届轨道交通创新技术交流论坛[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年07期

    7 ;“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信息系统研发”通过技术审查[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1年06期

    8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J];都市快轨交通;2011年04期

    9 雷小琴;;南宁轨道交通公司向7所院校“预订”人才[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年07期

    10 曹莉;索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专家委员会成立 郭允冲出席成立大会并讲话[J];中国住宅设施;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仲衡;;序言[A];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新技术(第三集)[C];2009年

    2 付鹏;;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监控中心设计浅析[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理事会[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程谦;;基于工作过程的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项目课程开发[A];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黄衛;;前言[A];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新技术(第三集)[C];2009年

    6 金淮;黄伏莲;刘永勤;庞炜;;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地质环境安全问题[A];第二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朱蓓玲;;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背景下车辆基地布局及功能特点[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于松伟;;项目管理服务(PM)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实践及意义[A];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及设备国产化论坛论文集[C];2003年

    9 姚健;潘晓莉;郭海柱;;后建车站穿越运营车站施工技术分析[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全国各城市轨道交通在建线路汇总表[A];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新技术(第三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海成;[N];人民铁道;2009年

    2 记者 王文霞;[N];郑州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汪汀;[N];中国建设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霍峰;[N];青岛日报;2008年

    5 早报北京专稿 吴玉蓉;[N];东方早报;2005年

    6 记者 刘铮 周英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7 陆娅楠;[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8 记者 梁佳佳;[N];法治快报;2009年

    9 ;[N];中国证券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许未来;[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建玲;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后评估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王玉萍;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与分析方法[D];长安大学;2011年

    3 李丽群;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竞争理论与方法研究[D];江苏大学;2012年

    4 五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系统效能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范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经济效益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6 罗小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7 陆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综合效益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8 张育南;北京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整合发展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9 贺东;城市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赵宇刚;考虑服务水平的城市轨道交通换乘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冉;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及运营调度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史文雯;城市轨道交通短时客流预测与最优客运能力调配问题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曹云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4 张成;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5 方吉祥;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及运输组织方案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6 程晓青;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相关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7 王青亚;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方案探讨[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8 牛圣宽;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后评价[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9 王婷;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点线优化的运营组织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方礼君;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相关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后评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81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481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1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