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泥炭质土地基上人行木栈桥沉降监测及模拟

发布时间:2018-02-01 15:44

  本文关键词: 泥炭质土 沉降监测 修正剑桥模型 沉降模拟 出处:《公路工程》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对杭州江洋畈生态公园泥炭质土地基上人行木栈桥沉降及泥炭质土地表沉降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木栈桥的沉降主要来自泥炭质土的固结沉降。为深刻认识木栈桥的沉降特性及发展趋势,保证其使用安全,对泥炭质土沉降开展了数值模拟。采用PLAXIS并选用剑桥模型进行分析,并选取实测点的沉降监测结果进行对比,模拟结果表明监测结果吻合较好。对泥炭质土的长期沉降趋势进行预测,表明江洋畈生态公园泥炭质土沉降将会趋于稳定。
[Abstract]:The settlement of pedestrian trestle and peat surface settlement on peat soil foundation in Jiangyangfan Ecological Park of Hangzhou were monito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ttlement of wood trestle mainly comes from the consolidation settlement of peat soi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peat soil settlement was carried out. PLAXIS and Cambridge model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settlement of peat soil, and the results of settlement monitoring of measured points were compar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nitoring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and the long-term settlement trend of peat soil is predicted,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sedimentation of peat soil will tend to be stable in Jiangyang Fan Ecological Park.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建工学院土木系;杭州市园林文物局钱江管理处;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8421,51322809)
【分类号】:U446;U448.18
【正文快照】: 1概述杭州西湖自唐朝至清朝,共经历23次疏浚,白堤、苏堤、阮公堤和杨公堤均为西湖疏浚土堆积形成。杭州解放时,西湖淤积严重,水深仅0.55 m,1952年、1976年、1999年分别对西湖进行了3次大规模疏浚。最后一次疏浚2002年完成,共疏浚2 600 000 m3土,经初步水土分离后管道运输至玉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广信;;土的清华弹塑性模型及其发展[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2 李强;李刚;;沪苏浙高速公路泥炭质土的工程性质研究[J];公路工程;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崇辉;王增红;;含水率对粘性土击实干密度的限制作用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2 姚仰平;祝恩阳;;K_0压密土的湿化试验规律及其描述[J];工业建筑;2008年04期

3 李守巨;于申;李德;武力;;遗传算法的堆石料非线性本构模型参数反演方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9期

4 李守巨;于申;崔娟;曹丽娟;;盾构机切刀切土过程的有限元模拟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3年06期

5 顾育国;赵义;;溪洛渡坝址下游左岸杨家沟堆渣场稳定性分析[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4年04期

6 王燕;胡玉定;;探索黄土实用湿化模型的研究方向[J];山西建筑;2007年31期

7 于浩;;堆石料湿化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山西建筑;2010年05期

8 王靖涛;周葆春;;论土体本构关系对应力路径的依赖性[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S1期

9 姚仰平;侯伟;罗汀;;土的统一硬化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10期

10 肖杨;邓安;;基于椭圆 抛物双屈服面模型的砂 聚苯乙烯颗粒轻质填料应力应变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姚仰平;侯伟;罗汀;王乃东;孔玉侠;;统一硬化模型[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广信;司韦;张其光;;非饱和土的清华弹塑性模型[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邓安;肖杨;;考虑配比的砂-聚苯乙烯颗粒轻质填料本构模型分析[A];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8年

4 刘斯宏;王子健;傅中志;王怡舒;王柳江;;一个基于细观结构的颗粒材料屈服函数[A];颗粒材料计算力学研究进展[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立科;非饱和黄土动力本构模型及其在地铁车站地震反应分析中的应用[D];长安大学;2010年

2 仇敏玉;交通荷载对道路工后沉降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施维成;粗粒土真三轴试验与本构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8年

4 上官子昌;土压平衡盾构机密封舱压力控制机理模型及其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秦理曼;基于能量耗散的土的本构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戴永浩;非饱和板岩细观试验与本构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7 路德春;基于广义非线性强度理论的土的应力路径本构模型[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8 凌华;非饱和土强度变形实用计算方法[D];河海大学;2006年

9 张其光;无粘性土的减载弹塑性分析[D];清华大学;2006年

10 王秋生;基于超塑性力学的软粘土本构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林南;多因素作用下广西黏土抗剪强度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朱崇辉;粗粒土的渗透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3 司韦;非饱和土的增湿试验及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4 王燕;原状黄土的力学特性及其模拟[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5 吕英华;大型石油储罐应力与基础沉降分析[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6 张静涛;辽西湿陷性黄土强度特性及力学模型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顾育国;溪洛渡坝区杨家沟渣场稳定性分析与侵蚀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8 付江山;圆形浅基础地基承载力极限分析与数值模拟[D];中南大学;2010年

9 程星磊;部分排水条件下饱和砂土的力学特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10 张磊;密砂单调剪切特性的试验研究及其本构模型的数值验证[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瑞平,李广信;以塑性功函数为硬化参数的土的弹塑性模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2 郭瑞平,李广信,阪上最一;土的应变软化模型及其在边值问题中的应用[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8期

3 李广信;堆石料的湿化试验和数学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1990年05期

4 陈正汉,周海清,DGFredlund;非饱和土的非线性模型及其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1999年05期

5 张建民;砂土的可逆性和不可逆性剪胀规律[J];岩土工程学报;2000年01期

6 李广信,郭瑞平;土的卸载体缩与可恢复剪胀[J];岩土工程学报;2000年02期

7 李广信,黄永男,张其光;土体平面应变方向上的主应力[J];岩土工程学报;2001年03期

8 李广信,武世锋;土的卸载体缩的试验研究及其机理探讨[J];岩土工程学报;2002年01期

9 沈珠江;广义吸力和非饱和土的统一变形理论[J];岩土工程学报;1996年02期

10 方祥位,陈正汉,申春妮,孙树国;剪切对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影响的探讨[J];岩土力学;2004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卫东,唐雪云,何泌洲;深层搅拌法在处理泥炭质土中的应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2年02期

2 饶军应;张庆文;;云南省泥炭、泥炭质土地基治理技术进展[J];西部探矿工程;2007年10期

3 沈俊海;王艳群;;桓仁至永陵高速公路泥炭质土工程地质评价[J];北方交通;2009年02期

4 李强;李刚;;沪苏浙高速公路泥炭质土的工程性质研究[J];公路工程;2010年06期

5 刘伟;赵福玉;杨文辉;陈晓峰;;安嵩线草海段泥炭质土的特征及性质[J];岩土工程学报;2013年S2期

6 王方中;赵朝发;张珏;林锦涛;;西湖泥炭质土微观结构和矿物组成分析[J];公路工程;2013年04期

7 柴飞;;夯扩挤密碎石桩在石环公路泥炭质土地基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8年Z1期

8 李斌;向才斌;;水泥砂浆桩复合地基在昆明枢纽泥炭质土中的试验研究与应用[J];铁道建筑技术;2011年09期

9 崔维秀;薛元;谯春丽;;昆明枢纽泥炭土及泥炭质土地基处理[J];高速铁路技术;2013年02期

10 张兆锋;;石膏水泥粉喷桩加固泥炭质土层的研究[J];山西建筑;2008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建经;梁锺琪;;昆明泥炭质土的力学特性[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2 杨翔;郭永发;罗云飞;;盾构法穿越泥炭质土水下隧道设计关键技术探讨[A];第三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方中;人行桥沉降观测及下卧西湖泥炭质土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2 赵朝发;泥炭质土物理力学特性、本构模拟及工程应用[D];浙江大学;2014年

3 熊恩来;云南泥炭、泥炭质土的力学特性及本构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822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4822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4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