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车均延误的快速公交停靠站布设位置
本文关键词: 快速公交停靠站 车均延误 排队长度 仿真 出处:《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提高快速公交(BRT)系统的运行效率,对BRT停靠站在交叉口的布设位置进行了研究.针对BRT停靠站设置在交叉口进口道和出口道两种情况,分别建立了车均延误模型(该延误包括信号控制延误、停靠站上下客时间以及车辆在停靠站等候服务的延误)和绿灯末排队长度模型,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一系列算例分析表明,车流量较小时,停靠站设置在进口道和出口道就延误而言没有区别,但当车流量较大时,应将停靠站设置在交叉口进口道.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of the BRT system, the location of the BRT stop at the intersection is studied, aiming at the two situations of the BRT bus stop at the entrance and exit of the intersection. The models of average vehicle delay (which includes signal control delay, the time of loading and unloading at the stop and the delay of waiting service at the stop) and the queue length model of green light are established respectively. A series of examples show that when the traffic flow is small,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erminal and the exit in terms of delay, but when the traffic flow is large. The stop should be set at the intersection entrance.
【作者单位】: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38008)
【分类号】:U491.17
【正文快照】: 快速公交(bus rapid transit,BRT)停靠站是快速公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其设计位置进行系统的考虑,否则便可能造成公交车延误的增加、停靠站超长排队影响主线交通通行、停车站成为交通瓶颈等不利影响,降低了公交服务水平,增加了发生交通阻塞的可能性及事故隐患,同时还会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吴志周;马万经;杨晓光;;考虑信号优先的相邻公交停靠站最佳布置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01期
2 孙锋;王殿海;马东方;马晓龙;;港湾式公交停靠站通行能力计算方法(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2年04期
3 杨晓光,阴炳成;公共汽车交通专用道及其停靠站最佳布置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7期
4 彭春露,彭国雄;一种新的城市主干道公交停靠站布置方法探讨[J];土木工程学报;2003年01期
5 马万经;谢涵洲;;考虑远端停靠站的交叉口公交优先控制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徐辉;朱荣军;王文达;宋飞;;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设计模式和优化设计方法[J];中国市政工程;2012年01期
7 孙锋;王殿海;马东方;;直线型公交停靠站通行能力计算方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霜南;;发展公共交通智能调度系统方案的研究探讨[J];安防科技;2006年11期
2 刘潇,张莉,李默涵,蔡若松;城市公交OD预测的平均增长系数法[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陈艳艳,安志强,荣建;2008年奥运观众交通需求预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4 王振报;朱跃华;陈艳艳;;配合大容量快速运输的实用常规公交线网规划方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5 王振报;陈艳艳;朱跃华;;多层次公交线网规划实用方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6 武勇彦;魏中华;荣建;刘小明;;大型活动公交客流分配方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7 王振报;韩东;陈艳艳;;大城市公交枢纽布局规划实用方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8 陈伟;任其亮;;保障性住房的公共交通建设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李林波,吴兵;出行者心理因素对公共交通发展的影响[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汤可夫,吴大为;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公交线网整体优化方法[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东旭;丛喜静;徐可心;;国外“公交优先”发展研究[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吕东旭;丛喜静;徐可心;;国外“公交优先”发展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高敏燕;黄贤金;;基于遗传投影寻踪模型的交通用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4 陈胜;喻定权;;长沙市快速公交系统构建[A];2006湖南省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6年
5 周欣;倪亚洲;;公交客流调查抽样方法及抽样模型的研究[A];“迎全运”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6 孟永平;徐玉莲;丁明;;厦门市公共交通近期发展策略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柳林;吴骏;;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与自行车交通结合模式研究[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3)[C];2007年
8 陈懿;戴维思;;公交优先战略研究[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郭婕;陈学武;;公交IC卡乘客上车站点确定方法及其应用[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汪娟;陈学武;王庆;;出行者心理需求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影响分析[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进杰;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广义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与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王爽;快速客运网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编制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张蕊;城市客运交通系统出行方式分担模型及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任剑;模糊环境下信息不完全的随机多准则决策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高联雄;智能公交系统数据挖掘研究与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司徒炳强;公交网络时刻表编制的理论建模及可靠性控制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茂奎;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客运一体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8 张水舰;基于GIS-T的城市交通最优路径诱导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9 张建刚;复杂网络同步理论在城市公交网络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
10 杨希锐;考虑公交优先的城市道路时空资源优化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世发;城市公交调查与优化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怡;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合作竞争模式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琦;城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协调发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宋安;基于双层规划的城市公交线网优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长春;基于准时信息的公交调度管理[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林积恩;青岛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王建辉;中小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协调发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胜虎;基于复杂网络的南昌市公交网络优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陈磊;基于随机需求的城市公交车辆调度问题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张强;基于微观仿真的公交运营优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孝宽;曹静;宫建;;公交停靠站对基本路段通行能力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2 柏海舰;李文权;;常规公交站台容纳线路能力计算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3 章小军;彭国雄;董博;张濵鹏;;非港湾式停靠站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1期
4 姚荣涵;王殿海;李丽丽;;机动车车头时距分布的韦布尔修正模型[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02期
5 柴茜;陈绍宽;毛保华;;考虑拥堵的快速路直线式公交站线路容纳能力[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S2期
6 杨晓光,阴炳成;公共汽车交通专用道及其停靠站最佳布置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7期
7 王茜,杨晓光;信号控制交叉口进口道公共汽车停靠影响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3年01期
8 吴洋;罗霞;;公交车辆站停时间与乘客行为的关系[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9 胡文婷;陈峻;万霞;;基于对交通流影响分析的直线式公交站选型优化[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10 胡江碧;王维利;张寿然;;高速公路小客车驾驶员安全注视特性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葛宏伟;城市公交停靠站点交通影响分析及优化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冠英;中途停靠站公交线路数上限的确定及驻站时间计算模型[J];上海公路;2000年02期
2 鲍红梅;;基于排队理论的公交车中途停靠站站长计算模型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2期
3 黄斌;李伟;杨天军;;公交车中途停靠站长度预测方法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0年Z1期
4 刘云;李景泽;;公共交通停靠站提升研究[J];城市建筑;2013年16期
5 许可唯;;基于运转分析的公交港湾式停靠站优化设计[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4年01期
6 杨大海;张卫华;;城市道路主辅停靠站设置方法与停靠能力研究[J];交通科技;2014年02期
7 李娜,陈学武;公交车中途停靠站停靠能力及设计站长计算初探[J];土木工程学报;2003年07期
8 王敬东;浅析港湾式公交汽车停靠站设置的条件[J];辽宁交通科技;2004年06期
9 丁建勋;黄海军;;考虑停靠站影响的公交运输系统模型[J];物理学报;2010年05期
10 顾海泉 ,尹倩贤 ,马俊仪;公交线路配合单向道实施的研讨[J];交通与运输;199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阴炳成;杨晓光;;路中型公共汽车交通专用道停靠站最佳设计方法[A];中国巴士快速交通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白仕砚;;港湾式公交中途停靠站的设置建议[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包凌雁 通讯员 石莹;1400多个停靠站为农民出行撑起“大伞”[N];宁波日报;2008年
2 记者/李铁刚;我市停靠站途经列车达77列[N];铁岭日报;2009年
3 记者 康行远 实习生 黄小萍 通讯员 王罗 高惠群;市区437个港湾式停靠站月底完工[N];嘉兴日报;2010年
4 记者 张华钢 通讯员 徐进;我市已建成120个农村港湾式停靠站[N];金华日报;2005年
5 欣闻;大石桥市公交车 停靠站点投入使用[N];营口日报;2010年
6 实习生 卢奕 记者 康行远;市区将新建744个候车亭和613个港湾式停靠站[N];嘉兴日报;2010年
7 罗国林;兴仁将建43个公交车停靠站[N];黔西南日报;2011年
8 记者 禹媚;中山已选520个点设校车停靠站[N];中山日报;2012年
9 李锋;广佛城巴6线路后天正式运营[N];广州日报;2008年
10 张鹏;宁夏统一规范危运车辆停靠站点[N];中国交通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秦建平;高速公路客运停靠站的规划与建设[D];长安大学;2000年
2 孙明东;北京城市二环辅路公交车停靠站优化设计及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3 刘惠丽;多线路公交中间停靠站优化设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4 刘思;快速公交系统中间停靠站的设置类型及综合评价体系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5 陈龙;公交优先技术及适应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906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490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