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长公路隧道双洞互补式通风物理模型试验
本文关键词: 隧道工程 特长公路隧道 模型试验 互补式通风 换气风量 出处:《中国公路学报》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研究双洞互补式通风的可行性和换气风量对隧道通风的影响,基于大别山公路隧道双洞互补式通风方案,建立了1∶10的物理模型试验系统。通过测试分析,研究了2条横通道内换气风量变化对隧道内各区段风速和风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互补式通风方案是可行的,通过横通道使下坡段富余的新鲜空气进入上坡隧道,可降低上坡隧道污染物浓度;使上坡段内污染空气进入下坡隧道,可降低上坡隧道的风速,从而达到"同流合污"的通风目的;增大送入上坡隧道换气通道的风量,可以降低下行隧道出口处污染物浓度,同时会使上行隧道出口处污染物浓度升高;增大送入下坡隧道换气通道的风量,可以降低上行隧道出口处污染物浓度,同时会使下行隧道出口处污染物浓度升高。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feasibility of two-hole complementary ventilation and the effect of ventilation rate on tunnel ventilation, a 1:10 physical model test system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two-hole complementary ventilation scheme of Dabie Mountain Highway Tunnel.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e of air exchange rate on wind speed and pressure in each section of the tunnel i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lementary ventilation scheme is feasible, and the extra fresh air from the downhill section is allowed to enter the upstream tunnel through the cross passage. It can reduce the concentration of pollutants in the upward slope tunnel, make the polluted air in the upper slope section enter the downhill tunnel, reduce the wind speed of the upward slope tunnel, and thus achieve the purpose of "confluence pollution"; increase the air volume of the air exchange passage into the upward slope tunnel, It can reduce the concentration of pollutants at the outlet of the downlink tunnel, at the same time, it will increase the concentration of pollutants at the exit of the uplink tunnel, increase the amount of air coming into the downhill tunnel to exchange air, and reduce the concentration of pollutants at the exit of the uplink tunnel. At the same time, it will increase the concentration of pollutants at the outlet of the downlink tunnel.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陕西省公路桥梁与隧道重点实验室;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金】:交通运输部行业联合科技攻关项目(2009-353-342-56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3G1502027,2013G3214011)
【分类号】:U45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范厚彬,樊志华,董明刚;公路长隧道污染物的运移机理及一维解析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2年03期
2 胡彦杰;邓敏;杨涛;;双洞互补式通风在大别山隧道中的应用研究[J];交通科技;2011年02期
3 闫治国;杨其新;王明年;朱合华;;火灾工况下公路隧道竖井通风模式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6年11期
4 方磊;谢永利;杨晓华;;公路隧道竖井送排式通风送风口角度优化模型[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5 任锐;谢永利;;海底隧道半横向通风方式模型试验与数值仿真[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6 张光鹏;雷波;田明力;;空气交换方法在公路隧道纵向通风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1年01期
7 王亚琼;谢永利;刘洪洲;任锐;;海底隧道半横向通风孔物理模型试验[J];中国公路学报;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琼;谢永利;张素磊;刘晓东;;氮氧化物对隧道需风量影响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10期
2 张京龙;孙三祥;李含;;公路隧道双洞互补式通风系统横通道角度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12年02期
3 汪承凯;;探讨隧道工程中自然风的合理利用[J];安徽地质;2014年01期
4 ;Full-scale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fire fume refluence of sloped long and large curved tunnel[J];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2011年S1期
5 茅靳丰;黄玉良;朱培根;姚亦君;李伟华;蒋国政;;火灾工况下城市隧道自然通风模型实验[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6 武金明;张京龙;孙三祥;李含;;双洞互补式隧道通风横通道风机位置的确定[J];现代交通技术;2012年02期
7 李含;孙三祥;张京龙;;双洞单向公路隧道横通道定位及风机选型[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2年02期
8 张靖岩;王婉娣;彭伟;霍然;李炎锋;;纵向风速对隧道内烟气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年01期
9 刘晓阳;李炎锋;李俊梅;赵明星;孙晓龙;;纵向通风条件下对隧道内烟气运动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年04期
10 彭辉;雷进生;姚金阶;;隧洞施工爆破炮烟自然扩散模型研究[J];路基工程;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光鹏;公路隧道双向换气式纵向通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2 张静;引水隧洞施工通风模拟分析与施工方案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任锐;公路隧道复杂通风方式物模试验的适用性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长安大学;2011年
4 赵红莉;公路隧道通风排烟网络分析及计算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楼慧元;特长公路隧道非对称风量U式互补纵向通风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2 曹正卯;关角隧道运营通风防灾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刘宏;大型地下互通式立交通风防灾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4 马永杰;公路隧道纵向通风神经模糊控制系统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5 杨霄;公路隧道竖井送排式纵向通风神经网络在线控制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6 方勇;公路隧道前馈式通风控制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7 蓝红莉;公路隧道环境计算机模拟及其通风系统控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姚敏丽;锦屏隧洞通风设计和控制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李飞;近距离公路隧道送排风相互影响机理及其对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5年
10 胡春艳;市政公路隧道顶部开孔自然通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园;冯炼;;半横向通风方式下公路隧道火灾数值模拟[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2 范磊;曾艳华;何川;;设排烟道的隧道中火灾烟气控制效果的模拟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3 苑郁林;通风网络理论在公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中的应用[J];公路;2003年10期
4 王明年,杨其新,曾艳华,袁雪戡,杨忠;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网络通风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2年04期
5 范厚彬,樊志华,董明刚;公路长隧道污染物的运移机理及一维解析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2年03期
6 张旭;徐琳;韩星;;长大越江公路隧道组合通风设计分析[J];暖通空调;2008年02期
7 闫治国;杨其新;王明年;朱合华;;火灾工况下公路隧道竖井通风模式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6年11期
8 夏永旭,王永东,赵峰;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通风方案探讨[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9 夏永旭,张进县,王永东,胡学富,赵峰,靖搏;雁门关公路隧道通风方案[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孙巧燕,杜爱月,苏诗琳;基于模糊控制的公路隧道通风控制系统[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方磊;长大公路隧道通风物理模型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闫治国;长大公路隧道火灾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永福;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出口区中间段施工通风技术[J];现代隧道技术;2004年03期
2 聂树民,邝树华;特长公路隧道瓦斯地段施工通风方案[J];工程设计与建设;2004年05期
3 王明年,杨其新,曾艳华,袁雪戡,杨钟;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火灾模式下网络通风研究[J];地下空间;2002年01期
4 唐经世;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工程[J];建筑机械;2003年02期
5 孔祥金;亚洲第一特长公路隧道——陕西秦岭终南山隧道[J];广东公路交通;2003年02期
6 乔怀玉;陈忠明;李建安;;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二次衬砌施工技术[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6年05期
7 赵秋林,薛新功,刘培硕;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的规划与设计[J];现代隧道技术;2000年04期
8 杨其新,阎治国;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火灾模型试验研究[J];广西交通科技;2003年03期
9 孙全德;亚洲第一长大公路隧道——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贯通[J];现代隧道技术;2004年02期
10 闫治国;杨其新;朱合华;;秦岭特长公路隧道火灾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璋;陈光明;;龙潭特长公路隧道设计与技术创新[A];湖北省公路学会成立三十周年暨二○○八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明年;郭春;;特长公路隧道通风防灾关键问题探讨[A];面向低碳经济的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隧道及地下空间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郭陕云;常翔;陈智;翟进营;赵沛泽;刘树年;王莉莉;;隧道工程篇[A];工程建设技术发展研究报告[C];2006年
4 徐志胜;杨铠腾;李洪;姜学鹏;;特长公路隧道火灾烟囱效应计算方法研究[A];2008年铁路暖通空调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5 税明东;赵伟;;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快速掘进施工[A];铁路长大隧道设计施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高连成;;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出口段钻爆法快速施工技术[A];铁路长大隧道设计施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陈骏;刘仁阳;;大风垭口公路隧道特大土石流、涌水设计施工技术[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5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闫治国;杨其新;朱合华;;长大公路隧道火灾温度场分布试验研究[A];2005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土木建筑学科)论文集[C];2005年
9 刘柏林;程久胜;董健;;夹活岩隧道通风竖井及风机房设计[A];湖北省公路学会高速公路隧道监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晓刚;赵海华;李惠玲;方正;;高速公路隧道通风排烟模拟试验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白秋薇;我国特长公路隧道定额多个缺项得以填补[N];中国交通报;2009年
2 记者刘德联 通讯员魏绵峰 胡建华;江苏省特长公路隧道后云台山隧道贯通[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3 葛运溥 毕仁忠;情寄西部山水 更喜秦岭洞天[N];中国交通报;2007年
4 长安大学隧道工程安全研究所所长、教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夏永旭;隧道运营管理:要智能更要智谋[N];中国交通报;2008年
5 安立广 李晓明;“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关键技术研究”通过交通运输部鉴定验收[N];陕西日报;2009年
6 杨炜;防灾救灾技术取得突破 确保长大隧道安全运营[N];中国交通报;2009年
7 星子;我省首条高海拔超长公路隧道开工[N];青海日报;2007年
8 王欢院邋安立广;我省认真排查治理桥梁隧道安全隐患[N];陕西日报;2007年
9 安立广 侯军亭;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通风技术研究通过鉴定[N];中国交通报;2006年
10 焦卫华 张海新;锁定中国工程质量最高奖[N];中国交通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姜学鹏;特长公路隧道事故灾害与应急救援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2 于丽;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火灾模式下通风设计和控制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3 王永东;公路隧道运营安全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4 吴德兴;特长公路隧道火灾独立排烟道点式排烟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张焱;特长公路隧道排烟道顶隔板结构抗火性能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杨高尚;公路隧道火灾性能化疏散设计与消防安全评估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7 张念;高海拔特长铁路隧道火灾燃烧特性与安全疏散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涛;特长公路隧道监控系统的冗余控制设计与实现[D];长安大学;2013年
2 彭锦志;坡度对特长公路隧道火灾烟气蔓延特性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邓欣;水下特长公路隧道通风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4 夏丰勇;特长公路隧道双洞互补式通风数值模拟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5 张存根;鸳鸯会特长公路隧道施工监测分析及施工优化[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年
6 高崇霖;终南山高速公路隧道洞群稳定性评价[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7 周仁强;长大公路隧道火灾模式下通风及控制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栾荣璇;特长公路隧道平导式通风技术应用及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9 曹振;特长公路隧道分段纵向通风火灾排烟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10 楼慧元;特长公路隧道非对称风量U式互补纵向通风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052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505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