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集料磨耗的虚拟试验分析
本文关键词: 道路工程 粗集料 离散单元法 洛杉矶磨耗 能量叠加 出处:《公路交通科技》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道路工程中广泛应用的粗集料洛杉矶磨耗试验,采用离散单元法对影响磨耗损失的重要因素进行了分析。依据能量跟踪的方法,以三维颗粒流程序PFC3D为平台,二次开发了离散球体运动分析程序,就试验条件和集料微观属性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钢球对集料磨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集料的磨耗程度与集料的属性、颗粒的碰撞能量及有效碰撞频率密切相关,颗粒主要是在钢球和集料的冲击作用下发生磨耗损失;磨耗损失程度随着颗粒接触刚度的提高而减小。
[Abstract]:Based on the Los Angeles wear test of coarse aggregate widely used in road engineering,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wear loss are analyzed by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Based on the energy tracking method, the three-dimensional particle flow program PFC3D is used as a platform. The program of discrete ball motion analysis is developed, and the test conditions and microscopic properties of aggregate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eel bal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ggregate wear, and the wear degree of aggregate and the properties of aggregate are discussed. The impact energy and effective collision frequency of particl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The wear loss of particles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impact of steel balls and aggregates, and the degree of wear loss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tact stiffness of particles.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分类号】:U414.1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俊;黄晓明;;采用离散元方法评价集料的骨架结构[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2 段希祥;球磨机钢球尺寸的理论计算研究[J];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1989年08期
3 黄晚清;陆阳;;应用离散单元法研究散体微观结构[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7年01期
4 张华;陆阳;;基于有限差分与离散元耦合的支挡结构数值计算方法[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09期
5 陆阳;周永江;张蓉;;SMA粗集料结构的数值模拟[J];中国公路学报;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丽君;孙永成;杨宗文;;基于LabVIEW系统的GTM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2 刘凤翰;陈晓玲;;水泥混凝土用粗骨料不同粒径针片状颗粒影响系数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3期
3 艾思平;;厂拌热再生沥青的应用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4 董先明;;浅谈彩色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J];安徽建筑;2008年04期
5 刘应托;;浅议公路改建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工艺[J];安徽建筑;2008年06期
6 黄志福;;论机制砂在高速公路中应用的经济效益[J];安徽建筑;2009年02期
7 陈德金;张金宝;;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在公路改建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2009年03期
8 吴兆兵;;AC-25C再生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浅谈[J];安徽建筑;2010年01期
9 唐正辉;;浅析沥青碎石室内目标配合比设计[J];安徽建筑;2010年06期
10 杜雪芹;;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合料原材料的质量管理[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庆飞;罗春梅;段希祥;王晶;;选择性磨矿的进展及应用[A];2010'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代印松;;浅谈水泥稳定碎石生产配合比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公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平利;赵佃强;;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新思路[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4 孙雪龙;凌晨;;集料压碎值指标探讨[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扈惠敏;李德章;柳炳康;朱朝晖;;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集料工程性质研究[A];安徽节能减排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付佳丽;扈惠敏;柳炳康;;再生水泥稳定碎石料路用性能的试验研究[A];安徽节能减排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窦占双;崔勇;陈俊夺;;浅谈大粒径沥青碎石混合料LSM-30施工质量控制[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8 陈俊夺;窦占双;崔勇;;浅谈沥青马蹄脂混凝土SMA-13配合比设计[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9 薛军;史寿宾;;水泥稳定风化砂底基层施工控制[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10 许彦召;杨红芬;;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施工问题及对策[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桂忠;球磨机装补球方法体系研究与精确化装补球软件开发[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郭永杰;非标准两段球磨磨矿流程实施精确化装补球方法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罗春梅;球磨机节能降耗新途径机理及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付玉;纳米蒙脱土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老化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振霞;沥青路面复合基层结构与材料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6 段跃华;基于X-ray CT的沥青混合料粗集料基础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胡海祥;中矿选择性分级再磨新技术磨—浮新工艺机理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宋立杰;生活垃圾焚烧炉渣特性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9 谢涛;基于CT实时观测的沥青混合料裂纹扩展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10 黄晚清;SMA粗集料骨架结构的细观力学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博书;铁尾矿砂免烧砖的制备及其特性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建伟;城市主干道级配碎石材料组成分析与应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航;掺温拌剂的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于志新;排水性沥青路面在山区高速公路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炎炎;就地热再生PE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胡英芳;基于OpenGL的离散粒子系统仿真的设计与实现[D];南昌大学;2010年
7 夏恩品;球磨机介质运动数值分析及介质直径实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卓;球磨机的磨球直径选择及数值模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振;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价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1年
10 马光超;级配碎石过渡层沥青路面结构组合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叔藩;SMA路面技术在美国的发展[J];公路;1998年10期
2 贾渝;SMA混合料设计[J];国外公路;1994年03期
3 唐志平;胥建龙;;离散元与壳体有限元结合的多尺度方法及其应用[J];计算力学学报;2007年05期
4 沙庆林;沥青和沥青混凝土现状[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1年03期
5 黄晚清;陆阳;;应用离散单元法研究散体微观结构[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7年01期
6 卢永贵,赵可,张登良;SMA骨架标准研究[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7 彭波;;改性沥青玛蹄脂及沥青玛蹄脂碎石路用性能[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8 陈虬;许廷兴;;动态响应分析的有限元-边界元耦合迭代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9 段希祥;;矿石细磨过程的钢球尺寸研究[J];云南冶金;1986年05期
10 段希祥;;碎散物料的P_(80)和d_(95)粒度及其相互换算[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1985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海年;郝培文;胡世通;;粗集料形态特征研究与应用[J];公路;2008年10期
2 汪海年;郝培文;庞立果;邸建红;;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粗集料级配特征[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1期
3 李小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级配优化[J];中外公路;2005年04期
4 潘艳珠;吴文亮;王端宜;;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沥青混合料级配离析评价方法[J];中外公路;2011年04期
5 解必德;傅香如;毛占淼;;沥青与集料粘附性的影响因素与评价方法[J];青海交通科技;2006年06期
6 雷茂锦;仰建岗;江祥林;;骨架密实型二灰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研究[J];交通科技;2006年06期
7 赵颖超;黄元库;樊吉飞;施正宝;;露石混凝土在桥面调平层中的应用[J];青海交通科技;2010年S1期
8 李继峰;常娟;;水泥稳定碎石嵌挤结构的配比设计在工程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7年05期
9 英红;陈华;赵勇;;沥青混合料二维图像集料接触结构分析方法[J];公路工程;2007年06期
10 肖能文;孙心琮;;浅析沥青路面存在的离析问题[J];科技信息;2008年3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辉;张起森;;AK-13抗滑表层的改进研究[A];第六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徐希娟;周新锋;岳卫民;;基于路用性能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建华;张金喜;刘英;;不同含气量的混凝土孔隙结构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4 朱旭红;王纯鸣;;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5 范啸;沈烨;;关于道路安全评价模型的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6 艾力·斯木吐拉;;新疆高等级公路灾害性天气事故预防系统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7 傅工范;赵文琴;;破旧水泥混凝土面板再生利用的研究[A];浙江省公路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朝晖;李振科;李九苏;;道路再生骨料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9 吴兵兵;刘佳;范志勇;周明凯;;水泥-脱硫渣稳定碎石作路面基层材料的研究[A];第一届两岸三地绿色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留俊;;公路软基处理方案决策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工程排水与加固技术理论与实践——第七届全国工程排水与加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靳晓磊;一批道路工程相继竣工通车[N];石家庄日报;2006年
2 孙滨;武汉六大道路工程昨日通车[N];湖北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林U,
本文编号:15080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508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