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铁路桥梁桩基础抗震性能拟静力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6 01:26

  本文关键词: 铁路桥梁 群桩基础 非线性 模型试验 拟静力试验 出处:《铁道标准设计》2014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研究群桩基础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及桩身进入非线性状态后桩身内力变化过程和应力分布规律,通过对群桩基础缩尺比例模型进行拟静力试验,分析研究桩基础的破坏机制、承载能力及桩身应力分布;采用M塑性铰模拟墩的弹塑性、PMM塑性铰模拟变轴力作用下桩身的弹塑性和日本规范中推荐的方法模拟土的非线性建立有限元模型,对群桩-承台-墩整体结构进行PUSHOVER分析。结果表明:(1)水平荷载作用下,各桩受力不均匀,外排桩的桩身应力大于内排桩的桩身应力;(2)高承台桩桩身最大应力点位于土面以下2~4倍桩径范围内。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variation process of internal force and stress distribution of pile body after the foundation soil and pile body enter into nonlinear state under horizontal load, the quasi-static test was carried out on the scale scale model of pile group foundation. The failure mechanism, bearing capacity and stress distribution of pile foundation are analyzed and studied. A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M-plastic hinge to simulate the elastoplasticity of the pier and the PMM plastic hinge to simulate the elastoplasticity of the pile body under variable axial force and the method recommended in the Japanese Code to simulate the nonlinear behavior of the soil. The PUSHOVER analysis of pile group pile-cap pier structure i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horizontal load, the pile forces are not uniform. The maximum stress point of pile body of high pile cap is in the range of 2 ~ 4 times pile diameter below the soil surface, and the stress of pile body of outer row pile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pile body of inner row pile (2) the maximum stress point of pile body of high pile cap is 2 ~ 4 times below soil surface.
【作者单位】: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68017)
【分类号】:U443.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钻孔灌注桩水平承载力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1977年04期

2 陈祥;孙进忠;蔡新滨;;基桩水平静载试验及内力和变形分析[J];岩土力学;2010年03期

3 张振拴;杨树标;张涛;梁耀哲;;预应力管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2年S1期

4 张永亮;陈兴冲;孙建飞;;桥梁群桩基础非线性静力计算模型及拟静力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传越;;某顶进框架桥架空装置设计及施工方法[J];安徽建筑;2012年01期

2 李家稳;张海燕;韩宝明;张弥;;四孔连续框构桥设计技术的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3 靳青林;;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1期

4 严利咏;任重;;山坡上墩台基础稳定性的模糊综合评判[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9年02期

5 罗如登;叶梅新;莫朝庆;;桥梁支座水平静力约束方向抗震中的弹簧刚度取值方法对比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6 胡迎新;鲁四平;;自重初应力对格构柱高墩-连续板梁桥动力特性的影响[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7 刘俊;王合希;;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在刚构连续梁桥中的应用[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8 王鹤;;浅谈锁口钢管桩围堰的设计与施工[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03期

9 杨开屏;;双层独柱式高架车站结构设计[J];都市快轨交通;2009年05期

10 吴雪婷;徐光黎;;基于极限状态设计法的铁路工程地基处理设计体系构建[J];地质科技情报;201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科宇;人工挖孔嵌岩灌注桩承载性状的试验与理论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2 李中国;基于结构—土相互作用的高填方锚索桩板墙设计理论的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年

3 王平卫;全套管灌注桩承载性状及施工工艺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4 印长俊;软岩地基中大直径嵌岩桩复合桩基的原型观测与理论分析[D];中南大学;2008年

5 蒋冲;山区高桥墩—桩基结构体系承载特性及其分析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6 聂如松;软土地基桩基础桥台工作机理与设计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邓亚士;高速磁浮交通迭合式轨道梁变形及力学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邹力;后注浆群桩基础沉降性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9 马远刚;基桩承载能力自平衡测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10 吴雪婷;温州浅滩软土工程特性及固结沉降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必辉;大型箱梁制存梁台座沉降计算分析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姚盛丹;动水效应下拱桥的地震响应及船桥碰撞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3 郑建强;陡坡高墩双排嵌岩桩承载特性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4 朱文兵;软土地基桥梁桩基础沉降测试及预测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宋真民;京沪高速铁路深厚软土地段桥梁桩基性能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李志辉;铁路高墩、大跨、长联简支梁桥上无缝线路桥墩纵向水平线刚度优化[D];中南大学;2011年

7 单丽萍;无砟轨道高速铁路CFG桩桩—筏复合地基沉降计算[D];中南大学;2011年

8 赵品毅;北江桥成桥状态和施工过程的受力性能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9 户东阳;高速铁路大跨度钢箱提篮拱桥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10 赵尊焘;京九线九江长江大桥运营性能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跃庆,吕西林;几次大地震中地基基础震害的启示[J];工程抗震;2001年02期

2 陈兴冲,朱f^;允许提离的弹塑性Winkler地基上桥墩的地震反应[J];工程力学;1999年05期

3 王成华,孙冬梅;横向受荷桩的p-y曲线研究与应用述评[J];中国港湾建设;2005年02期

4 黄雨,舒翔,叶为民,唐益群;桩基础抗震研究的现状[J];工业建筑;2002年07期

5 王惠初;鲁子爱;;P—Y曲线法在镇江大港横向受载桩中的应用[J];华东水利学院学报;1986年01期

6 马志涛;;水平荷载下桩基受力特性研究综述[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7 章连洋,陈竹昌;计算粘性土p-y曲线的方法[J];海洋工程;1992年04期

8 李彰明,全国权,刘丹,秦亚生;土质边坡建筑桩基水平荷载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6期

9 叶万灵,时蓓玲;桩的水平承载力实用非线性计算方法——NL法[J];岩土力学;2000年02期

10 洪平,洪汉平;水平荷载下桩的可靠性分析[J];岩土力学;2004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兴虎;赵建德;史庆轩;侯炜;;一种多功能拟静力试验装置[J];结构工程师;2011年S1期

2 张扬;武振宇;;纵向板-矩形管节点拟静力试验的数值模拟(英文)[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10期

3 彭自强;葛翔;;火电厂预应力框架拟静力试验与推覆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10年02期

4 徐金蓓;赵均;许洋;王浩;刘扬;;带边框约束的混凝土核心筒拟静力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3年S2期

5 王墩;赵海琼;吕西林;;建筑结构拟静力试验方法的加载制度[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年03期

6 吴炎海,程浩德;带开孔梁钢筋混凝土框架拟静力试验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7 夏樟华;宗周红;钟儒勉;;基于双向拟静力试验的钢筋混凝土箱型薄壁墩抗震性能[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8 郭经峰;李升才;王文杰;;焊接复合箍筋柱蜂窝梁组合节点的拟静力试验[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9 李海锋;罗永峰;李德章;丁大益;;合肥新桥机场航站楼大型箱形钢柱的拟静力试验[J];工程力学;2013年08期

10 李旭红;房贞政;陈浩德;;预应力混凝土空间框架节点二维拟静力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卢怡思;张耀庭;徐茂华;;拟静力试验柱的数值建模分析[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下)[C];2013年

2 完海鹰;李娟;;半刚性钢框架的拟静力分析[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闫兴非;孙利民;叶献国;;小剪跨比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桥墩拟静力试验[A];第十七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房明;墙板-钢框架协同体系拟静力试验及有限元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王英;半刚性钢框架整体性能的有限元分析及拟静力试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3 贾晓舜;装配式木框架结构消能节点拟静力试验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359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5359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c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