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沉管隧道大比尺管节接头压弯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6 13:38

  本文关键词: 沉管隧道 结构试验 压弯 接头刚度 接头变形 出处:《结构工程师》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沉管隧道接头遭遇地震作用时,会发生压弯变形,而接头刚度最能表征其变形规律。目前,缺少沉管隧道接头力学性能试验数据,同时设计或计算分析采用的接头刚度模型没有充分的验证。根据接头构造设计特点,进行几何比尺为1∶10的大比尺管节接头压弯试验,研究接头在轴向压力为500 k N下的弯曲变形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轴向压力的增加,接头轴向压缩刚度有明显的增加;随着弯矩的增大,接头转角呈非线性增长,与此同时接头张开量呈反对称变化;卸载后接头存在一定的轴向和弯曲残余变形。
[Abstract]:When the joint of immersed tunnel is subjected to earthquake, it will be deformed under compression and bending, and the stiffness of the joint can best characterize its deformation law. At present, there is no experimental data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joint of immersed tunnel. At the same time, the stiffness model used in the design or calculation analysis is not fully verified.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al desig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oints, the compression and bending tests of the joints with a large scale joint with a geometric scale of 1:10 are carried out. The bending deformation of the joint under the axial pressure of 500 KN is studi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xial compression stiffness of the joint increases obviously with the increase of axial pressure, and the joint rotation angle increases nonlinear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bending mo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opening of the joint changes in antisymmetric, and there is a certain axial and bending residual deformation of the joint after unloading.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土木工防灾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08296)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G07B01)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K24B00)
【分类号】:U4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禹海涛;袁勇;刘洪洲;李贞新;;沉管隧道接头力学模型及刚度解析表达式[J];工程力学;2014年06期

2 黄帆;;沉管隧道GINA橡胶止水带数值模拟分析[J];结构工程师;2010年01期

3 严松宏,高波,潘昌实;地震作用下沉管隧道接头力学性能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艳宁;张兴业;袁有为;王建华;;沉管隧道有限元与等效质点抗震分析比较[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2 张旭;赵国勇;叶冠林;王建华;;沉管接头简化方法及三维抗震有限元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3 杨志华;兰恒星;张永双;李郎平;熊探宇;;强震作用下穿越断层隧道围岩力学响应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3年02期

4 Meysam Fadaee;I. Anastasopoulos;G. Gazetas;M.K. Jafari;M. Kamalian;;Soil bentonite wall protects foundation from thrust faulting: analyses and experiment[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2013年03期

5 舒小林;;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监测智能预警预报系统关键技术方法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6 禹海涛;袁勇;刘洪洲;李贞新;;沉管隧道接头力学模型及刚度解析表达式[J];工程力学;2014年06期

7 傅继阳;吴玖荣;徐安;;广州洲头咀沉管隧道地震响应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9期

8 胡指南;杨鹏;单超;任宇铮;党丁;;沉管隧道GINA止水带结构形式对比研究[J];隧道建设;2014年10期

9 禹海涛;袁勇;徐国平;陈越;;超长沉管隧道抗震设计及其关键性问题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10 严松宏,高峰,李德武,潘昌实;南京长江沉管隧道的地震安全性评价[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熊炜;范文;彭建兵;邓龙胜;闫芙蓉;;正断层活动对公路山岭隧道工程影响的数值分析[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严松宏;地下结构随机地震响应分析及其动力可靠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2 刘金云;软弱土层输水隧道地震响应及减震措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3 皇民;浅埋双洞隧道地震动力响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4 陈向红;大型水下隧道与附属竖井的地震响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苑俊杰;节理的存在对隧道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王新;大型盾构隧道地震动力响应数值模拟方法及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邵忠安;沉管管段系泊状态下缆绳受力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马行东;地震动荷载作用下地下洞室响应的初步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5年

5 龚昊;沉管隧道健康监测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陈一;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北岸竖井内弯管三维抗震分析[D];同济大学;2007年

7 周莹;地震作用下沉管隧道接头处动力可靠度分析[D];暨南大学;2008年

8 周雨薇;沉管隧道整体地震反应分析[D];暨南大学;2008年

9 毕明君;不均匀地基大型埋地箱涵的抗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10 林黎阳;沉管沉放阶段运动及动力响应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庄道庆;沉管隧道的防水技术[J];东海海洋;2001年03期

2 苏宗贤;何川;;盾构隧道管片衬砌内力分析的壳-弹簧-接触模型及其应用[J];工程力学;2007年10期

3 张建刚;何川;;盾构隧道衬砌整环力学机理模型[J];工程力学;2013年07期

4 潘永仁,彭俊,Naotake Saito;上海外环沉管隧道最终接头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04年01期

5 禹海涛;袁勇;徐国平;陈越;;超长沉管隧道抗震设计及其关键性问题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6 薛勇;沉管隧道接头研究[J];特种结构;2003年03期

7 杨雪梅;橡胶压缩蠕变性能测试方法[J];物理测试;2000年01期

8 任孝思,陈越,杨治兴,管敏鑫;珠江沉管隧道接头设计及处理技术[J];世界隧道;1996年06期

9 管敏鑫,唐英,万晓燕;沉管隧道接头的研究与设计[J];世界隧道;1999年06期

10 宋天齐,李延年;基础梁计算问题的商榷[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兴铎;水下沉管隧道的发展及施工技术[J];中国铁路;2001年05期

2 庄道庆;沉管隧道的防水技术[J];东海海洋;2001年03期

3 唐英,管敏鑫,万晓燕;沉管隧道接头的理论分析及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02年01期

4 路石;上海黄浦江第一座沉管隧道6月建成[J];铁道建筑;2003年07期

5 张庆贺,高卫平;水域沉管隧道基础处理方法的对比分析[J];岩土力学;2003年S2期

6 李兴碧 ,王明洋 ,钱七虎;沉管隧道的发展与琼州海峡的沉管隧道方案[J];岩土工程界;2003年07期

7 丁美;沉管隧道测量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市政工程;2003年06期

8 陆明;韩国将建造世界最长的沉管隧道[J];地下工程与隧道;2003年04期

9 梅甫良,曾德顺;沉管隧道管段预制时裂缝控制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4年01期

10 管敏鑫;沉管隧道在越江工程中的地位以及有关的新认识[J];现代隧道技术;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卫星;王克丽;景诗庭;;沉管隧道基础处理[A];矿井建设与岩土工程技术新发展[C];1997年

2 管敏鑫;严金秀;唐英;;沉管隧道技术在我国的应用[A];第一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1999年

3 金锋;;广州珠江沉管隧道设计工作中的几点体会[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4 张庆贺;高卫平;;沉管隧道施工阶段不同工况的受力性态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3年

5 丁美;;沉管隧道测量方法与特点[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数字区域建设与地理空间技术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4年

6 丁美;;沉管隧道测量方法与特点[A];华东地区第九次测绘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伟;李蓉;;长江沉管隧道水下地基注浆加固材料研究[A];重大隧道、地铁及地下工程的防水排水技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防水排水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8 常翔;张献伟;;生物岛—大学城沉管隧道工程重难点浅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常翔;张献伟;;生物岛——大学城沉管隧道工程重难点浅析[A];中国中铁隧道集团2007年水底隧道专题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叶亮;丁文其;朱令;景骞;刘鹏;;基于正交设计的沉管隧道变形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A];第三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龙艳;北方首条沉管隧道 七项技术国内第一[N];工人日报;2011年

2 通讯员 伍振 龙艳 李振勇;我国北方首条沉管隧道贯通[N];人民铁道;2012年

3 陈国雄邋通讯员 张健文;广州打捞局成功采用新工艺[N];中国水运报;2007年

4 通讯员 龙艳 李振勇;中国铁建召开沉管隧道技术交流会[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2年

5 记者 伍振 通讯员 龙艳;国内高震区首条沉管隧道创新成果丰硕[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4年

6 桂慧樵 周万里;亚洲最大的沉管隧道贯通黄浦江[N];经理日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陈果 实习生 庞丹丽 通讯员 左西尧;变截面管段国内首创[N];广东建设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任晶惠;用专业技术服务交通建设[N];中国交通报;2009年

9 谭俊生 任德杨 于洋;国内首座变截面沉管隧道[N];广东建设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翠;沉管隧道工程干坞及岸壁保护结构稳定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莹;地震作用下沉管隧道接头处动力可靠度分析[D];暨南大学;2008年

2 雷巨光;沉管隧道施工控制测量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邱峰;沉管隧道施工与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4 袁伟耀;变截面沉管隧道基础处理物理模拟试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贵红;沉管隧道抗震数值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6 李丹;广州洲头咀沉管隧道接头影响的动力分析[D];暨南大学;2006年

7 龚昊;沉管隧道健康监测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8 王贤辉;结构优化在沉管隧道中的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9 张敏;滨海新区海河沉管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10 梁懋天;佛山市汾江路南延线沉管隧道关键施工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382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5382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4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