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S改性沥青的回收与评价
本文关键词: SBS改性沥青 沥青回收 老化 再生 出处:《公路工程》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残留物、老化对回收SBS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分析,研究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对旧沥青的回收及再生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少量的矿粉和三氯乙烯均能明显影响回收沥青的性能,研究提出的改进措施能有效减少残留物的含量和回收过程中的老化,保证回收沥青的真实性能;老化使沥青明显变硬,常用的再生剂对SBS改性沥青的改善效果有限,过多掺加量将减低沥青的高温性能。
[Abstract]:The residue, the effects of aging on recovery of SBS modified asphalt performance analysis, research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the recovery and regeneration effect of old asphalt were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a small amount of powder and trichloroethylene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recovery of asphalt and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propose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content of aging and recycling in the process of residue, ensure the real performance of recycled asphalt; aging asphalt obviously harden, regeneration agent commonly used modified asphalt on the improving effect of SBS Co., the high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of excessive dosage will reduce the asphalt.
【作者单位】: 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分类号】:U4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侯睿,李海军,黄晓明;路面旧沥青回收及其影响因素的试验分析[J];公路;2005年04期
2 苏举;;旋转蒸发器法沥青回收试验探讨[J];公路;2009年11期
3 胡建荣;;沥青老化预估方程研究[J];公路工程;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炎炎;周志刚;向烨;;旋转蒸发器法回收旧沥青试验方法探讨[J];湖南交通科技;2010年04期
2 陈锦辉;;就地热再生工艺室内外效果差异性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年04期
3 耿九光;戴经梁;原健安;;回收沥青中残留矿粉沉降理论分析及去除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09期
4 王黎明;谭忆秋;姜利;;路面旧沥青回收与基于耐老化性能的再生沥青评价[J];中外公路;2011年06期
5 包双雁;张柳;冯林;;海南东线高速公路PE改性沥青路面再生剂掺量范围确定[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年12期
6 唐颂;孙元鹏;;抽提回收过程对不同沥青结合料适用性研究[J];中外公路;2014年04期
7 高晓燕;李德超;;阿布森沥青回收试验方法探讨[J];河南科学;2008年07期
8 杨祖炎;;再生沥青碎石面层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价值工程;2012年04期
9 芦军;颜可珍;;沥青路面自然老化特征分析[J];路基工程;2008年06期
10 林卫杰;;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的工程适用性分析[J];民营科技;200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清平;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2 芦军;沥青路面老化行为与再生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3 耿九光;沥青老化机理及再生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4 赵斌;沥青混合料热再生机理及技术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炎炎;就地热再生PE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窦刚玉;SBS改性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张继森;热再生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与使用性能[D];湖南大学;2011年
4 刘琳琳;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工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魏荣梅;道路沥青的老化与再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张昌波;沥青混凝土厂拌热再生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7 赵利明;SBS改性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胡旭东;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回收与再生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9 刘金玲;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就地热再生工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薛亮;微波加热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公云;黄晓明;巴桑顿珠;;适应西藏高原环境的沥青抗紫外线老化试验研究(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08年04期
2 李海军,黄晓明,曾凡奇;道路沥青老化性状分析及评价[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4期
3 郑南翔;纪小平;侯月琴;;沥青紫外线老化后性能衰减的非线性预测[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04期
4 熊出华;张永兴;凌天清;刘燕燕;;一种新的沥青回收方法探讨[J];中外公路;2006年02期
5 张争奇,梁晓莉,李平;沥青老化性能评价方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6 彭波;丁智勇;戴经梁;;不同类型沥青胶浆路用性能对比[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7 徐静;洪锦祥;赵永利;刘加平;刘至飞;;改性沥青老化机理及再生剂的研究[J];石油沥青;2011年03期
8 徐静;洪锦祥;刘加平;;沥青老化机理综述[J];石油沥青;2011年04期
9 秦利萍;;沥青老化机理分析[J];石油沥青;2011年04期
10 张雪韬;陈淑萍;任德良;张恒龙;余剑英;;高粘度改性沥青的老化性能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介杰,文军,林艳华;国产改性沥青在路面上的应用[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2年02期
2 王丛愚,张岩,张海涛;简论改性沥青[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2年03期
3 马健萍,李豁,孙长新,李明耀,高再锐;新的改性沥青设备与加工技术[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2年02期
4 吴建国;改性沥青挥发份提取工艺的改进[J];青海交通科技;2002年03期
5 焦景波,稽立新;改性沥青基本性能浅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3年05期
6 孙宏斌,西庭玉;改性沥青专用研磨机[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3年07期
7 张雪峰,史云龙,刘宝丰;改性沥青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3年08期
8 鲍伟 ,梁庆韬;浅谈我国改性沥青业的超常规模发展[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3年04期
9 陈华鑫,卢军,彭廷,胡长顺;改性沥青的粘度特性和施工温度控制[J];石油沥青;2003年04期
10 郭银生,陈红彪;改性沥青简易气压喷洒罐加工方法[J];铁道建筑技术;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婉利;俞华信;罗望群;王玲;陈定利;;改性沥青新产品研究开发[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2 徐希娟;原健安;;化学改性沥青的应用前景分析[A];中国公路学会’2001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1年
3 郝培文;;改性沥青使用技术中的问题及发展趋势[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杨林江;施张兴;金海山;林大根;;浅谈乳化改性沥青发展方向及生产技术关键[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孔宪明;;改性沥青的显微观测[A];建筑防水工程新技术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6 ;塑性体改性沥青、弹性体改性沥青两项新国标实施[A];全国第十四届防水材料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王燕文;陈e,
本文编号:15428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542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