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填方涵洞受力特性现场测试及数值模拟研究
本文关键词: 道路工程 垂直土压力 土压力集中系数 涵洞 偏载效应 出处:《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依托岢临高速公路高填方涵洞工程,对高填方路堤下混凝土拱涵垂直土压力及涵洞拱圈应力进行了现场跟踪观测,分析了涵顶土压力及拱圈应力的分布情况及演变规律,同时基于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计算出高填方路堤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对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涵洞结构与路堤填土之间存在明显刚度差异,造成高填方涵洞顶部形成土压力集中;涵顶土压力集中系数随填土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并逐渐趋于稳定;高填方涵洞拱圈内侧最大拉应力位于拱顶,而最大压应力则位于拱腰与拱脚之间,建议在涵洞拱圈内侧布设适量钢筋,防止涵洞开裂破坏;边坡可有效分担填土荷载,当涵洞靠近边坡修筑时,应考虑偏载效应对涵洞结构受力的影响.
[Abstract]:Based on the high fill culvert project of Ke Lin Expressway, the vertical earth pressure and arch circle stress of concrete arch culvert under high fill embankment are followed up and observed on the spot, and the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law of culvert top earth pressure and arch ring stress are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 based on the finite difference software Flac3D, the stress field and displacement field of high fill embankment are calculated, and the field measured data are verifi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obvious stiffness differences between culvert structure and embankment fill. The soil pressure concentration is formed at the top of the culvert with high fill, and the coefficient of soil pressure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height of the culvert, and the maximum tensile stress of the arch ring of the culvert is located at the top of the culvert, and the soil pressure concentration coefficient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height of the culvert. However, the maximum compressive stress lies between the arch and the arch foot. It is suggested that appropriate reinforcement should be placed on the inner side of the culvert arch ring to prevent the culvert from cracking and destroying. The slope can effectively share the fill load when the culvert is close to the slope. The effect of eccentric load on the stress of culvert structure should be considered.
【作者单位】: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黄土地区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基金】:山西省交通运输厅科研计划项目(2012-1-3)
【分类号】:U4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伟杰,喻明铮;浅谈灌浆法处理高填方下沉的方法[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5年01期
2 李玉环,魏利刚,江树华;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3年08期
3 周世良,胡晓,王多垠;强夯法在护岸工程高填方路基处理中的应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朱秀媛,张力滨;高填方路基沉降研究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5年02期
5 李培录;昆曲高速公路K86+300~+640段高填方施工总结[J];云南交通科技;2000年04期
6 赵晓磊;应力路径法实现高填方软土的加固与优化[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张友,王志远;高填方加筋土路堤的质量保证措施[J];山西交通科技;2002年S2期
8 洪海丽;;如何控制高填方路基的施工质量[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年16期
9 赵丽颖;;山区公路高填方涵洞的设计问题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04期
10 刘永跃;蒋璐璐;高雁北;;冲击压实在高填方施工中的应用[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海;张春青;赵林;;高填方涵洞的基础设计[A];中国公路学会2002年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2年
2 韩莉;张友;;高填方加筋土路堤的质量保证措施[A];中国公路学会2002年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2年
3 张友;;高填方加筋土路堤的质量保证措施[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公路设计与施工卷[C];2002年
4 李红超;司育强;李长旭;;综合加固方案在济南高速外环南线某高填方路基病害施工中的应用[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中册)[C];2008年
5 王桂林;彭跃;郭超;张永兴;;高填方涵洞不同顶板结构的设计对比[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6年
6 胡睦秀;;山岭重丘区公路高填方可用石砌“锅底型”边坡[A];中国公路学会’99学术交流论文集[C];1999年
7 卢小兵;范永政;吴国庆;;九寨黄龙机场高填方工程建设方法[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8 张莲花;杨艳;;西南某机场高填方段多级加筋土挡墙的稳定性评价[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林锋;石豫川;黄润秋;;高填方路基压实度不均导致路基病害机理研究[A];第七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东海;;复杂环境下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分析[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实例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西吕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 王成全;高填方加筋土路堤的质量保证措施[N];山西科技报;2009年
2 曾立 项菲菲;科技创新高速路[N];重庆日报;2007年
3 通讯员 谢永彬;中铁五局集团德商项目获业主重奖[N];人民铁道;2008年
4 特约通讯员倪作霖;十九局集团阿高速公路质量受到多方赞誉[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5 记者 晓石;营造和谐施工环境 实现多方互惠共赢[N];建筑时报;2006年
6 通讯员 倪作霖 范京华 于秀环;武吉项目受到交通部称赞[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7年
7 记者 高虹 侯小健 通讯员 张翠玲 实习生 蔡梦何;海南高速力保大动脉畅通[N];海南日报;2010年
8 记者 高雅敏 张世敬;道路桥梁建设加速[N];大同日报;2010年
9 倪作霖 安秀敏 万毅;中铁建承建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M5标段建成通车[N];中国建设报;2009年
10 倪作霖 王海峰 安秀敏;我国承建的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M7标建成[N];中国建设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杨锡武;山区公路高填方涵洞土压力理论及加筋减载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2 姜峰林;高填方涵洞EPS板减荷技术应用及数值模拟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谢婉丽;黄土地区高填方加筋土路堤变形与稳定性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4 付宏渊;桥头高填路基沉降预测及台背土压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5 宋焕宇;粗粒土斜坡高路堤变形性状与稳定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童怀峰;高填方路基加宽后处理技术及变形性状研究[D];郑州大学;2008年
7 周世生;高路堤涵洞空间竖向压力理论及结构型式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8 张卫兵;黄土高填方路堤沉降变形规律与计算方法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峰;富宁港工程陆域高填方施工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2 魏志华;周期性大变幅水位下港区高填方稳定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3 姚学瑞;高填方涵洞EPS减荷技术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4 庄云鹏;G105附线工程施工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5 邢文书;涵洞作用影响下的分层填筑高路堤的自身沉降规律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6 张浩华;软土高填方路基后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7 王成锋;山区机场高填方体沉降变形控制与评价[D];贵州大学;2008年
8 张井泉;高填方边坡稳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9 孟莉敏;岩溶山区高填方碎石土压实变形模拟与稳定性分析[D];贵州大学;2007年
10 孙迪;高填方软基公路纵向裂缝的分析与防治[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493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549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