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软土盾构不同穿越形式对既有隧道扰动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18-02-28 22:24

  本文关键词: 维有限元方法 上穿 下穿 先下后上夹穿 既有隧道变形 出处:《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上海某实际隧道叠交段土层分布为背景,采用3维有限元方法对新建隧道分别以先下后上夹穿、下穿和上穿3种形式穿越既有隧道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在每种穿越形式下既有隧道的变形,给出了每种穿越形式下控制既有隧道变形的合理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在盾构开挖过程中,既有隧道圆形断面不仅出现变形,而且也出现了扭转;新建隧道先下后上夹穿既有隧道的控制重点不是既有隧道最终沉降,而是开挖过程中出现的最大沉降值;下穿形式下,控制重点为既有隧道最终状态沉降曲线;上穿形式下,控制重点为既有隧道的大幅度上浮.同时对比了实测和模拟数据,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研究成果为地铁叠交段穿越形式的选择、施工及既有隧道保护技术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
[Abstract]: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of soil layer in an actual tunnel in Shanghai, a 3D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new tunnel through the existing tunnel in three ways: first, then through the top, and then through the top. In this paper, the deformation of the existing tunnel in each crossing form is analyzed, and the reasonable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deformation of the existing tunnel in each crossing form are give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ircular section of the existing tunnel not only deforms during the excavation of shield tunneling, but also the deformation of the circular section of the existing tunnel. Moreover, there is torsion. The control emphasis of the new tunnel is not the final settlement of the existing tunnel, but the maximum settlement value in the excavation process; in the form of underpass, the main control point is not the final settlement of the existing tunnel, but the maximum settlement value in the process of excavation. The control emphasis is the final state settlement curve of the existing tunnel, and the control emphasis is the large floating of the existing tunnel under the upper penetration mode. At the same time, the measured and simulated data are compared. The reliability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verified, 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election of crossing form, construction and existing tunnel protection technology.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172238)
【分类号】:U455.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肖潇;张孟喜;吴惠明;张治国;;多线叠交盾构施工引起土体变形数值模拟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2 房明;刘镇;周翠英;史海欧;;新建隧道盾构下穿施工对既有隧道影响的三维数值模拟[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志良;刘涛;;盾构穿越复杂地段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2 朱林;;双连拱隧道三维施工过程数值模拟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3 职洪涛;路明鉴;杜守继;;盾构隧道通缝拼装管片上浮的数值模拟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S2期

4 陶连金;唐四海;金亮;;隧道上穿既有车站结构的变形预测及安全评估[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5 罗仕庭;杨静;漆泰岳;赵林;;地铁换乘通道动态施工力学行为FLAC~(3D)模拟[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6 孙玉永;周顺华;;盾构隧道侧穿地下连续墙的轴线控制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7 靳晓光;张宪鑫;李勇;林志;;大型地下立交动态施工过程3D有限元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8 王渭明;路林海;;台东交叠隧道施工过程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9 王建秀;付慧仙;朱雁飞;唐益群;杨坪;;基于地层损失的盾构沉降计算方法研究进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10 卫俊杰;罗汉中;黄醒春;;复杂地层盾构施工信息化及扰动位移控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智;魏新江;魏纲;;盾构隧道与邻近结构物相互影响研究分析[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黄俊;;无水砂卵石地层盾构隧道推进施工效应的数值模拟[A];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王勇;徐干成;乔春生;;公路隧道数值模拟分析及衬砌安全性评价[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高峰;陈俊林;;道路隧道盾构施工对既有地铁隧道的影响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赵军;李元海;;杭州地铁交叉重叠隧道盾构施工地表沉降三维数值分析[A];第九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朱继文;;盾构隧道与下立交长距离叠交工程设计施工技术[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陈立生;王洪新;;土压平衡式盾构平衡控制的新思路[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焦苍;罗琼;孙兆远;李波;刘建平;何剑;;客运专线超大断面隧道不同工法引起围岩变形机理分析[A];中铁隧道集团2006年客运专线专题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东海;;复杂环境下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分析[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实例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王渭明;路林海;;青岛台东站近距离交叠隧道施工过程数值模拟分析[A];第八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开武;地铁车站的结构变形远程监控系统[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2 宁文光;富水小净距交错重叠地铁隧道施工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刘春虎;盾构土压平衡比控制特性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4 陈鹏;平行三孔小净距隧道相互影响分析及围岩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严中;倾斜地表条件下隧道开挖面稳定与地表塌陷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赵光;盾构近距离穿越既有重叠隧道工程安全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张顶锋;越江隧道保护区内新建平行隧道对既有隧道的影响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李震;地面超载条件下泥水盾构斜穿防汛墙扰动位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王国平;变工序暗挖地下街对地铁隧道变形影响及方案优选[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韩德元;地铁盾构施工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白廷辉,尤旭东,李文勇;盾构超近距离穿越地铁运营隧道的保护技术[J];地下空间;1999年04期

2 王渭明;路林海;;台东交叠隧道施工过程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3 陈宇;朱继文;;双圆盾构隧道的流固耦合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4 蒋明镜;王富周;朱合华;;考虑尾隙的盾构隧道土压力离散元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5 孙阳;沈水龙;关战伟;;水平旋喷加固盾构进出洞口三维有限元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6 曾小清,曹志远;半解析数值法在地铁工程双线隧道分析中的应用[J];工程力学;1998年01期

7 汪成兵;刘丰军;廖少明;闫治国;杨宏伟;;大直径泥水盾构浅覆土掘进隧道稳定性分析[J];公路;2007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新荣;郭子红;裴丽;王吉明;林志;王芳其;;交错既有隧道次生力学效应三维模型试验[J];岩土力学;2011年09期

2 于清浩;;新建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分析[J];铁道建筑技术;2011年10期

3 李健;李昕;李华;;既有隧道改扩建工程结构安全性研究[J];公路隧道;2013年01期

4 刘方琨;丁云;朱崇钊;;新建建筑物对既有隧道的变形响应分析[J];工程建设;2013年05期

5 郭保生;刘庆潭;;既有隧道丙烯酸防水材料的实验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6 杜鹏;周莹;吴欣;;水库蓄水对既有隧道影响的稳定性分析[J];山西建筑;2010年19期

7 张丽娟;孙巍;谢明;袁勇;;竖向近距离卸载对既有隧道影响的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8 丁一波;杨威;;既有隧道与后建地下变电站的相互作用机理分析及处治措施[J];上海电力;2011年05期

9 许有俊;陶连金;李文博;王枫;;地铁上穿工程中既有隧道结构周围土体注浆加固范围研究[J];铁道建筑;2012年11期

10 张帆;袁文山;苏逢彬;张玉;;邻近既有隧道的新建隧道稳定性控制对策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韩银全;滕文彦;周向阳;崔春霞;;既有隧道安全性分析与加固技术[A];第二届湖北省力学学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毕强;吴金刚;马杰;;新建隧道近距离上穿既有隧道的力学分析及工程处理措施[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辉;;新建铁路路基对下方既有隧道影响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刘树佳;张孟喜;吴惠明;李林;;新建盾构隧道上穿对既有隧道的变形影响分析[A];《岩土力学》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5 魏奇芬;吴逢春;;新建盾构隧道对邻近既有隧道的影响研究[A];湖北省公路学会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年——2013年)[C];2014年

6 刘奕晨;;顶管穿越既有隧道施工风险控制[A];第二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通讯员 张立清 曹晓东 袁仁祥;30万次爆破无事故[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姜兆华;基坑开挖时邻近既有隧道的力学响应规律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2 吴克新;青岛地铁交叠隧道施工力学响应与地面建筑变形控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磊;拟建比邻建筑对既有隧道的技术影响分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3年

2 孙芳强;新蛇皮沟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的稳定性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3 李冀伟;地铁隧道盾构下穿对既有隧道的影响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4 张超;既有隧道对临近爆破的振动响应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5 李辉;上跨隧道对既有隧道的变形影响及控制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6 裴丽;立交隧道近接施工对既有隧道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潘晓马;邻近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8 钟建辉;邻近隧道爆破施工对既有隧道影响的数值分析[D];天津大学;2005年

9 谢晓锋;立交下穿隧道爆破施工对既有隧道动力响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10 孙箭林;钻爆法施工下穿既有隧道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492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5492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4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