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轨道交通枢纽地铁换乘接运公交乘客平均候车时间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8 11:23

  本文选题:交通工程 切入点:换乘枢纽 出处:《公路交通科技》2014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分析4个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换乘乘客到站时间符合正态分布,建立换乘乘客平均候车时间模型,由此确定的平均候车时间与Welding公式计算的结果有很大的差异。应用微分理论,绘出平均候车时间变化曲线,发现接运公交发车时刻是影响平均候车时间的关键因素,且存在最小平均候车时间的发车时刻;通过敏感性分析发现平均候车时间受换乘乘客到站时间均值影响很小,但随方差变化较大;平均候车时间增大倍数超过接运公交发车间隔的增大倍数的2倍;并随着接运公交运营可靠度的降低而急剧增加。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our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 normal distribution of the arrival time of the transfer passengers, the model of the average waiting time of the transfer passengers is establish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verage waiting time and the result of Welding formula is very great. By using differential theory, the curve of average waiting time is drawn, and it is found that the departure time of bus is the key factor affecting the average waiting time. Through sensitivity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average waiting time is little affected by the average arrival time of the passengers, but it varies greatly with the variance. The average waiting time increased by more than 2 times of the bus departure interval, and increased sharply with the decrease of bus reliability.
【作者单位】: 深圳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深圳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08307,51208308)
【分类号】:U491.17;U29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宇石;陈旭梅;于雷;何波;林国鑫;;基于换乘站点的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运营协调模型研究[J];铁道学报;2009年03期

2 郭淑霞;陈旭梅;于雷;胡东方;;轨道交通换乘常规公交平均候车时间模型[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江志彬;费翔;滕靖;;常规道路公交与网络化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协作模式[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年12期

2 张毅;;平行于轨道交通的常规公交最优站点数量研究[J];公路;2014年07期

3 李昌宇;张晓东;李季涛;;大连北站旅客换乘常规公交等候时间分析[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4年S1期

4 邢爱晶;杜桂荣;张丹丹;;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效率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1年06期

5 吕慎;田锋;;轨道交通枢纽换乘乘客到站时间均值特征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3年21期

6 裴玉龙;申翔浩;周侃;;高铁乘客换乘常规公交平均等候时间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3年06期

7 王媛媛;倪少权;;城市轨道交通大小交路模式列车开行方案的优化[J];铁道学报;2013年07期

8 张铭;王富章;李平;;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辅助决策与应急平台[J];中国铁道科学;2012年01期

9 汪玉君;刘静;马仁锋;;全域规划视角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研究进展[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郭淑霞;基于时变二源数据的城市公交调度协调模型与算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赵莉;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交通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3 孙杨;城市轨道交通新线投入运营下常规公交线网优化调整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4 左忠义;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区域公交客流疏解组织优化与设计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5 周侃;高铁客运枢纽换乘行为分析与设施配置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魏华;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衔接优化关键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琦;城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协调发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任芳;城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接驳线路优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程远;基于服务水平的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于鹏;基于轨道交通的常规公交时刻表协调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王田田;面向乘客需求的高品质快速公交服务质量评价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刘宝状;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运营协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孙晓开;铁路客运站出发旅客到达规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赵硕;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常规公交站点衔接换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9 高寅寅;市郊轨道交通与公交线路接驳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10 卢小华;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协调及评价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文娟;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协调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多龙;李得伟;汪波;马伶伶;;轨道交通枢纽检票设备能力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3年08期

2 宋玉才,梁青槐;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三维可视化系统的开发[J];铁道建筑;2003年12期

3 朱雁飞;杨国祥;;上海大型轨道交通枢纽站施工中的主要技术问题与新技术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S2期

4 高世昀;龙佼;;徐家汇轨道交通枢纽建设配套交通规划初探[J];地下工程与隧道;2007年01期

5 陆文隽;;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轨道交通枢纽站设计[J];山西建筑;2008年11期

6 蒋顺章;;上海西站轨道交通枢纽的规划与换乘研究[J];上海建设科技;2008年05期

7 戴霄;夏胜国;刘金;;城际轨道交通枢纽规划内容与方法研究[J];江苏城市规划;2009年10期

8 耿楠;陆键;项乔君;唐汉杰;;轨道交通枢纽站视觉导向系统的评价体系及其应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年12期

9 张临辉;李朝阳;李俊果;;香港轨道交通枢纽简析及启示[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年01期

10 宋培臣;林涛;;上海轨道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发展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蒋维科;周立;;城际轨道交通枢纽地区整体规划设计实践——以苏州工业园区城铁综合商务区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2年

2 蔡鹏;赵伟;金新阳;陈岱林;唐意;;轨道交通枢纽仿真软件的研发[A];工程三维模型与虚拟现实表现——第二届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宋培臣;林涛;;上海轨道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发展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记者  吴卫群;地铁枢纽催生商圈“新贵”[N];解放日报;2006年

2 记者 张远铭 通讯员 谈国豪;建与城市融合的立体车站[N];广东建设报;2013年

3 ;上海将建60万平方米“地下城”[N];市场报;2004年

4 记者 倪明 通讯员 董福强 冯卫南 邓兴栋;亚运前45个地铁站无缝换乘[N];广州日报;2007年

5 杲云;举泰山之力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工作[N];证券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李淳;新湖明珠城推出河景房[N];房地产时报;2006年

7 记者 母克勤;地铁铺设商业黄金线[N];天津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琦;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乘客与环境交互理论[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2 马洪;轨道交通枢纽动态换乘效率及网络客流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3 李得伟;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乘客集散模型及微观仿真理论[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4 赵莉;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交通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5 吴先宇;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设施配置适应性分析及仿真优化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左忠义;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区域公交客流疏解组织优化与设计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苗晓娟;基于乘客集散动态仿真的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2 马莉;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乘客交通流状态分析与评价[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3 程斌;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换乘接驳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4 张帅;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内部空间交通流线设计初探[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刘沙沙;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地区的分形网络连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肖艳;轨道交通枢纽换乘衔接空间视觉环境设计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7 顾静航;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一体化布局及换乘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8 徐蔷薇;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乘客个体出行行为分析及建模[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9 李灿;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乘客流交通特性分析及建模[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10 张建勋;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动态仿真设计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836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5836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9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