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GIS中顾及能见度影响的最优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9 00:36

  本文选题:动态交通网络 切入点:能见度 出处:《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雨雾天气下的动态交通路径问题,分析了能见度影响因子,研究了基于AASHTO停车视距模型的安全车速,进行了顾及能见度影响因子的综合安全车速计算。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动态交通网络中的成本路径分析,探讨了能见度影响因子对距离成本、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等路径分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于动态交通路径研究,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Abstract]:In view of the dynamic traffic path problem in rain and fog weather,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visibility are analyzed, and the safe speed based on AASHTO parking horizon model is studied. The comprehensive safety speed calculation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factor of visibility is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cost path analysis in dynamic traffic network is carried out,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 of visibility on distance cost is discuss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is feasible and practical for dynamic traffic path research.
【作者单位】: 信息工程大学;
【分类号】:U492.22;P20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洪德;张俊;;基于角改进的城市交通网络实时最短路径算法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9年03期

2 潘江洪;白克钊;邝华;孔令江;;一种考虑能见度影响的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3 郭健;李爱光;阚映红;王进峰;王雨生;;顾及气象环境要素的可视性分析模型[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0年05期

4 宋晓宇;于澜洋;孙焕良;;动态交通网络中最优路径查找算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年06期

5 宋涛;董力耘;邝华;李兴莉;戴世强;;考虑停车视距的优化速度函数[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6 王江晴;张潇;;复杂环境下动态车辆路径问题的建模与求解[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0年04期

7 鄂德军;詹嘉;;雾天不同能见度下高速公路安全车速研究[J];公路与汽运;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娜;张道军;;基于空间推理及语义的图斑扣除线状地物面积关键算法及其在土地调查建库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5期

2 武舫;田智慧;胡鹏;;GIS数据模型中要素对象与要素类别的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3 王洪德;孟祥妹;;基于GIS的城区危险品运输可视化管控系统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年03期

4 刘桂芳,卢鹤立;从数字地球系统看3S技术[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冯敏,郭建文,盖迎春,冉有华;地质钻孔信息形化管理系统框架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J];冰川冻土;2005年02期

6 刘艳芳;铁路GIS空间数据库的设计思想[J];北京测绘;2002年04期

7 孟妮娜,周校东;固定格网划分的空间索引的实现技术[J];北京测绘;2003年01期

8 杨平,任娟;基于GDI+的高质量电子地图实现方法[J];北京测绘;2005年01期

9 李科;杜琳;游雄;;WebGIS中的空间数据库模型的研究[J];北京测绘;2007年04期

10 赵连柱;;北京市交通专题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北京测绘;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海龙;苏旭明;翁慧慧;;地理信息服务的思考与探索[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2 王结臣;李丽;陈焱明;;缓冲区生成研究进展评述[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3 王坚;高井祥;孙正明;;地球空间信息学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要求[A];全国测绘学科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马润赓;刘少峰;;基于网络的战场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系统的内容和关键技术[A];中国测绘学会九届三次理事会暨2007年“信息化测绘论坛”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赵连柱;郭金丽;吴璇;;北京市交通专题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A];数字测绘与GIS技术应用研讨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家耀;成毅;吴明光;孙庆辉;;网格GIS:新一代地理信息系统——纪念中国测绘学会成立50周年[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科;游雄;杜卫国;;地理信息服务网格关键技术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8年

8 张必胜;肖剑平;;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若干问题及解决思路探讨[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9 韩文军;崔昆;徐远;;矿产资源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和实现[A];'2005数字江苏论坛——电子政务与地理信息技术论文专辑[C];2005年

10 李忠新;;助航标志信息自动导入电子海图研究[A];华东地区第十次测绘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冲;网络环境下煤矿三维建模及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2 杨晋强;空间数据集群服务体系结构与算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3 贾奋励;电子地图多尺度表达的研究与实践[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4 张开广;郑州地区仰韶文化遗址空间模式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5 王强;空间信息服务聚合的关键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6 王晓理;地理信息数据结构处理优化应用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7 章莉萍;基于栅格模式的地图图形自动综合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夏兰芳;自然图形的度量格网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9 史云飞;三维地籍空间数据模型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10 杨族桥;DEM多尺度表达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静怡;基于车载导航系统的大区域路径规划算法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新忠;基于案例的地理时空过程表达模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孟翠翠;基于SWAT模型的黄水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毕军芳;基于开放式构架的移动空间信息服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吕进国;煤矿床数字化建模插值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6 李海永;面向电子政务地理信息共享服务的空间数据实体化方法[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7 王江;基于多约束条件的最短路径算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8 殷国伟;机载三维激光成像系统地面点提取与曲面拟合算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李琳;一种基于多级网格和改进QR-树的混合索引[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汤金娥;基于动态矩形遍历搜索的K-NN查询算法[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艳兰;基于参考面的可视域算法[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1年01期

2 秦世广;石广玉;陈林;王标;赵剑琦;于长文;杨溯;;利用地面水平能见度估算并分析中国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长期变化特征[J];大气科学;2010年02期

3 陈江涛;高速公路停车视距分析[J];湖南交通科技;2005年02期

4 袁国林,程建川;缓和竖曲线的视距研究(上)[J];中外公路;2002年02期

5 谭惠丽,张超英,刘慕仁,孔令江;主干道十字交叉路口交通流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6 谭惠丽;刘慕仁;孔令江;;十字路口红绿灯的控制效应[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7 王江晴;康立山;;动态车辆路径问题仿真器的设计与实现[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7年05期

8 吴和红;严明良;缪启龙;段春锋;;沪宁高速公路大雾及气象要素特征分析[J];气象与减灾研究;2010年04期

9 杨雪艳,谢静芳,周宪明,金顺梅;能见度影响因子分析及预报[J];吉林气象;2001年02期

10 陈燕,谭玉敏,齐清文;GIS环境下交通信息处理问题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相娥;薛立;谢腾芳;;凋落物分解研究综述[J];土壤通报;2009年06期

2 星光;2002年《中国岩溶》的影响因子又提高了20个百分点[J];中国岩溶;2004年02期

3 何亚婷;董云社;齐玉春;肖胜生;刘欣超;;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量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11期

4 韩学勇;赵凤霞;李文友;;森林凋落物研究综述[J];林业科技情报;2007年03期

5 问青春;李秀珍;贺红士;陈欣;仇伟光;张丽华;李丽光;李月辉;;岷江上游景观边界效应影响因子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6 王军德;王根绪;陈玲;;高寒草甸土壤水分的影响因子及其空间变异研究[J];冰川冻土;2006年03期

7 谭鑫;张宏;;我国高寒草甸土壤磷素研究进展[J];草业与畜牧;2009年03期

8 王雪梅;柴仲平;塔西甫拉提·特依拜;龚爱谨;程红梅;;干旱区土壤盐渍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例[J];土壤;2009年03期

9 段凯;魏那;戚惠艳;;关于遥感数据精度影响因子的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年03期

10 谢艳兵;贾庆宇;周莉;李荣平;吕国红;;盘锦湿地芦苇群落土壤呼吸作用动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邱炳文;陈崇成;高建阳;;福建省农业用地空间分布格局的尺度效应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谢苗苗;王仰麟;;景观类型的热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子分析——以深圳市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王成;郑婷;李世清;;田间土壤生物体氮的影响因子研究[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4 焦雯琚;朱清科;张宇清;张岩;吴秀芹;;陕北黄土区退耕还林地生物结皮分布影响因子研究[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5 陈明艳;程爱珍;黄汝红;;剖析阴霾天气的危害与应对措施[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侯晓慧;张晶;杜冲;张同晨;张连均;;路径选择中环路倾向性影响因子分析——以北京三环路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贾丙瑞;周广胜;王风玉;王玉辉;;放牧与围栏羊草草原土壤呼吸作用及其影响因子研究[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8 潘威;;17—19世纪长江三角洲东部地区—水网系统淤积情况的重建及影响因子的初步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李忠武;蔡强国;唐政洪;吴淑安;朱远达;;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作物生产力影响因子研究——以王家沟流域为例[A];第二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研讨会暨第六届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牛汝辰;;中国测绘期刊观察[A];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第7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余建斌;南极考察三线作战“雪龙”船突破南纬69度[N];中国海洋报;2008年

2 王秀萍 李国英;我省连续出现“灰霾”天气[N];山西经济日报;2007年

3 特派记者 田小明;内陆队即将穿越第一道软雪带[N];中国海洋报;2008年

4 孙覆海;亲历北极:行进地球之端[N];工人日报;2008年

5 华创;公路气象监测系统投入使用[N];中国气象报;2003年

6 张建松;十七“勇士”挺进冰穹A[N];人民日报;2008年

7 孙闻;徒步北极:“霰弹”打脸不觉疼,只因脸上已结冰[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8 本报记者  李志廷 实习生 王小龙;六盘山高程测量三问[N];宁夏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罗铮;欧洲GALILEO:儿时风光少年愁[N];解放军报;2009年

10 吴红雅 朱紫娇;锦绣中华美 学会描新图[N];大众科技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亮中;三峡库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2 解宪丽;基于GIS的国家尺度和区域尺度土壤有机碳库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白红英;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因子及其定量模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4 梁东丽;黄土性土壤氮素氧化亚氮气态损失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5 赵溪竹;小兴安岭主要森林群落类型土壤有机碳库及其周转[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6 姜艳;毛竹林土壤呼吸及其三个生物学过程的时空格局变化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晋;不同区域森林土壤甲烷氧化及其影响因子的初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2 杜亮;基于GIS的温州市地质灾害时空分布及影响因子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3 郑兴波;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呼吸变化规律及驱动机制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4 袁红叶;川中丘陵区不同林地土壤呼吸及枯落物分解释放CO_2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刘洁;金沙江干热河谷几种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入渗及贮水特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6 李江;中国主要森林群落林下土壤有机碳储量格局及其影响因子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7 张光亚;设施栽培土壤氧化亚氮(N_2O)释放和甲烷(CH_4)氧化及其微生物学机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8 王利鹏;基于GIS的埋地管道抗震性能评价OWA方法[D];河北理工大学;2009年

9 赵睿;干旱区LUCC时空特征分析及其模拟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10 曹奇光;晋西黄土区人工刺槐林地土壤水分特征及合理密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862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5862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8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