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路协同环境下基于路径的信号协调优化模型
本文选题: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切入点:交通信号协调 出处:《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车路协同环境下的动态路径流量、初始排队长度等信息及车辆-信号控制系统实时通信的运行环境,研究并建立了双向协调路径、车辆动态速度和交叉口配时参数的集成优化模型,克服了传统交叉口信号协调方法中路段行驶车速固定、受初始排队长度影响显著和不能优化协调路径的缺点。模型以协调路径流量与速度乘积最大为目标,以双向协调路径、相位差、车辆推荐速度等为决策变量进行优化,并建立了排队、车速、信号配时参数等一系列约束条件以确保集成优化解的可行性,从而实现了协调控制系统不停车通过量最大且延误最小的目的。与经典Maxband模型及Synchro软件的信号协调控制优化方案的比较表明,本文模型能够显著地提高绿波带宽,降低停车次数,提高协调效益。对路径流量波动、路段长度、最大限速及饱和度的敏感性分析进一步表明本模型能适用于不同的道路和交通条件,实时优化协调路径、车速及相位差。
[Abstract]: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of dynamic path flow, initial queue length and the real-time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of vehicle-signal control system, a bidirectional coordinated path is studied and established. The integrated optimization model of vehicle dynamic speed and intersection timing parameters overcomes the traditional intersection signal coordination method in which the road speed is fixed.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initial queue length, the model can not optimize the coordinated path. The model takes the maximum product of the coordinated path flow and velocity as the goal, and takes the bidirectional coordinated path, phase difference and recommended vehicle speed as decision variables to optimize the model. A series of constraints, such as queue, speed and signal timing parameters, are established to ensure the feasibility of integrating the optimal solution. Compared with the classical Maxband model and the signal coordination control optimization scheme of Synchro software, this model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green wave bandwidth,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maximum no-stop throughput and minimum delay in the coordinated control system, and compared with the classical Maxband model and the signal coordination control optimization scheme of Synchro software, the proposed model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green wave bandwidth.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path flow fluctuation, section length, maximum speed limit and saturation further shows that this model can be applied to different road and traffic conditions and optimize the coordinated path in real time. Speed and phase difference.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86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1AA1104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8345,11272067)
【分类号】:U4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卢凯;徐建闽;李轶舜;;进口单独放行方式下的干道双向绿波协调控制数解算法[J];中国公路学报;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姬利娜;宋清华;;非对称放行方式下的干道双向绿波协调控制[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10期
2 丁燕;孙剑;;基于驾驶模拟器的多车协同速度引导试验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3 王鹏飞;李政;李双喜;康晓昱;梁小霞;李宁;;基于Synchro系统的交叉口信号协调控制仿真——以秦皇岛市河北大街西段为例[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4 陈小红;钱大琳;黄军红;;交叉口与人行横道信号协调控制优化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5 卢凯;郑淑鉴;徐建闽;李林;;面向双向不同带宽需求的绿波协调控制优化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6 卢凯;徐建闽;陈思溢;李林;;通用干道双向绿波协调控制模型及其优化求解[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1年04期
7 刘小明;王力;;基于综合绿波带最宽的交叉口信号协调控制优化方法[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年01期
8 卢凯;徐建闽;郑淑鉴;李林;;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方案过渡优化算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2年06期
9 李岩;赵志宏;李鹏飞;黄身森;陈宽民;;过饱和状态交通信号控制方法综述(英文)[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3年04期
10 惠彦彦;蒋盛川;杜豫川;王宁鸣;;过饱和状态干线协调控制策略适用性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小红;混合交通环境下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优化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2 牟海波;城市交通信号控制及其应用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2年
3 张敏捷;基于群体动力学的交通协调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柴琳果;基于车路协同系统的交通仿真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2 郑淑鉴;过饱和下的干道协调控制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刘轼介;干道群协调控制模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4 谭伟丽;非优化建模思想主导的干道协调信号控制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5 梁杰;车队行驶离散特性分析及其在协调控制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6 周劲;城市交通信号控制技术及其在番禺城区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7 赵伟明;面向交通控制的时段划分与子区划分[D];浙江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卢凯;徐建闽;叶瑞敏;;经典干道协调控制信号配时数解算法的改进[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01期
2 张海军,杨晓光,张珏;两种交叉口信号相位设计方法的比较[J];交通与计算机;2005年01期
3 林晓辉;徐建闽;卢凯;杨传岗;;各进口单独放行条件下的双向绿波设计方法研究[J];交通与计算机;2007年05期
4 陈喜群;李瑞敏;;基于仿真的交通信号控制优化策略研究[J];交通与计算机;2007年05期
5 郑长江,王炜,陈淑燕;行人过街信号与交叉口信号的协调控制[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杂志 首届运通杯优秀论文颁奖暨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2004年3月18日)[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4年02期
2 ;庆祝《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进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暨编委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4年04期
3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五届理事会成立暨中国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研讨会会议纪要[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5年01期
4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杂志第二届编委会暨编委论坛会议纪要[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3年02期
5 王笑京,李斌,高海龙,张建通;第十届智能交通系统世界大会概况和我国发展方向的讨论[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4年02期
6 胡家伦;上海智能交通发展战略的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4年03期
7 赵春,王炜,李伟;基于GIS的公路网管理决策支持系统[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5年01期
8 周立军;王殿海;李卫青;;人工神经网络及粒子群优化算法在跟驰模型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04期
9 于德新;高鹏;杨兆升;;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区域交通控制效果评价[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10 张和生;张毅;温慧敏;胡东成;;利用GPS数据估计路段的平均行程时间[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珊珊;陈禹;;基于多主体的动态路径优化模拟[A];Well-off Society Strategies and Systems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4年
2 侯学隆;饶永红;刘文庆;;虚拟战场环境中CGF动态路径规划研究[A];’2004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伍速锋;杨晓光;云美萍;;出行选择中的交通信息效用模型构建方法研究[A];第二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大海;靳文舟;;基于区域差别政策的城市摩托车交通问题对策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5 余碧莹;邵春福;;基于时空模型的道路网交通状态预测[A];2008第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陈伟欣;杨俊辉;肖力扬;;基于WEB的城市轨道AFC仿真测试平台设计[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8年
7 韩平;李斌;崔永;;我国M_2/GDP的动态增长路径、货币供应量与政策选择[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8 何胜学;范炳全;;多用户动态交通流分配模型及算法研究[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周溪召;张开益;;基于SUE和DT的动态交通网络的最优收费设计[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孟旭航;刘玉玲;白洁;;航线天气预报中航迹规划仿真研究[A];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汤东宁;我国交通运输综合集成水平亟待提高[N];科技日报;2001年
2 张伟;灾害频起 谁来关注城市健康?[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年
3 闫佳 杨洁;建设现代化中国交通体系[N];科技日报;2004年
4 林岚 杨洁;创建我国交通运输学理论体系[N];科技日报;2004年
5 张丽霞;极端气候拉响城市应急警报[N];中国社会报;2004年
6 刘娟;交通资源整合需求迫切[N];国际经贸消息;2002年
7 北电网络公司高级系统工程师 冯向辉;IPSEC VPN的设计(上)[N];通信产业报;2002年
8 ;Web服务需要业务管理[N];网络世界;2003年
9 ;IPSEC VPN:让通信更畅通[N];中国电子报;2002年
10 北电网络中国有限公司 冯向辉;北电网络安全路由技术[N];中国电子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何筱微;我国通货膨胀过程形成机制和作用机制的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唐平;多智能体系统冲突消解与智能机器人动态路径规划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2年
3 刘妍;突发事件条件下应急交通路径选择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王薇;基于网络平衡的大范围交通协调控制系统理论及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陆琳;不确定信息车辆路径问题及其算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6 俄文娟;无信号交叉口车车冲突检测与消解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曾诗鸿;金融脆弱性理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刘艳;三维虚拟人行为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震洪;动态路径诱导系统的最优路径算法研究及相关软件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2 张玲;智能交通中动态多路径选择的几类智能算法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云;基于遗传算法的动态路径优化[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4 景玲;城市动态路径诱导系统框架及最优路径选择算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5 邱国焕;人民币汇率波动和通货膨胀率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6 董佑平;基于交通信息的城市路网最优路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7 马良灿;城市公交路协同车载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D];山东理工大学;2012年
8 李迪;基于博弈论的城市交通管控策略与仿真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库峰;面向车路协同的车载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10 郭伟;基于电磁导航的车路协同仿真系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164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616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