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交叉口集聚车辆跟驰模型
本文选题:交通工程 切入点:信号交叉口 出处:《中国公路学报》2014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验证优化速度模型和广义力模型在模拟信号交叉口停车跟驰行为方面的适应性,在试验分析基础上提出考虑信号灯作用的跟驰模型,分别基于现有优化速度模型和广义力模型构建模拟系统对信号交叉口的停车跟驰行为进行仿真,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采用实测数据标定广义力模型的参数,分析标定后模型的适应性;通过试验分析构建信号交叉口停车跟驰模型需考虑的因素并构建1个新的跟驰模型。结果表明:现有优化速度模型不适合描述信号交叉口的停车跟驰行为;重新标定的广义力模型仍存在倒车问题;新提出的跟驰模型能够避免倒车问题且能够很好地拟合实测数据。
[Abstract]:In order to verify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optimal velocity model and the generalized force model in simulating the stopping and car-following behavior at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a car-following model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signal lights i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experiment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existing optimal speed model and generalized force model, the simulation system is constructed to simulate the stopping and car-following behavior of signalized intersec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reasons are analyzed, and the parameters of the generalized force model are calibrated by the measured data.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calibrated model is analyzed. The factors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ignalized intersection stopping and car-following model are analyzed and a new car-following model is constru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isting optimal speed models are not suitable to describe the stopping and car-following behavior of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The recalibrated generalized force model still has the problem of reversing the car, and the new car-following model can avoid the problem of reversing and fit the measured data well.
【作者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省交通安全监控网络工程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1134004)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3JQ7014)
【分类号】:U491
【共引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家宝;姚宁波;张玉民;;基于网络道路交通流仿真平台的研究与设计[A];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与传动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2 王青;雷丽;;基于熵的油耗率相对增量理论模型的建立及分析[A];第二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两岸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8年
3 项俊平;李书杰;陈宗海;;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交通网络绿波协调控制方法[A];第13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胡中梅;;快速路合流区上游车头时距分布研究[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杨兆升;王彦新;保丽霞;陈昕;刘新杰;;高密度区匝道控制和诱导在高速公路通道管理中的协同运作[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付毅;姚丹亚;;城市信号灯交叉口混合交通问题研究综述[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段青;赵建国;丁青艳;潘景山;;城市道路交通状态判别方法探讨[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曾滢;杨晓光;;信号控制交叉口动态车道功能设置模型[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段青;李艳东;;城市道路交通路面车流量拥堵程度算法探讨[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杨少辉;马林;陈莎;;对我国城市交通控制理论研究的思考[A];2008第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东繁;基于微观模型的城市道路交通流若干典型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董春娇;多状态下城市快速路网交通流短时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韩萍;环形交叉口交通流运行特性[D];吉林大学;2011年
4 吴彪;高速公路作业区行车风险与安全控制策略[D];吉林大学;2011年
5 郭伟伟;适应展宽段设置的信号交叉口控制方案优化[D];吉林大学;2011年
6 刘昕;基于IPv6的智能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方法[D];吉林大学;2011年
7 郑贤清;基于交通录像资料的交通流参数测量和模型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张邻;城市交通与居住地选择之间关系[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贾宁;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的解析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祝站东;基于道路环境的双车道公路运行速度模型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航飞,张建华;上海市平面信号交叉口评价体系研究[J];上海公路;2004年02期
2 王嘉祺,程建川,王昊;信号交叉口增量延误分析[J];交通与计算机;2005年05期
3 李庆丰;王兆安;杨建国;;信号交叉口不同走向行人延误的比较[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12期
4 徐良杰;王炜;;信号交叉口左转非机动车影响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06年01期
5 袁晶矜;袁振洲;;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评价体系指标的分析及应用[J];公路交通技术;2006年04期
6 王京元;王炜;;信号交叉口行人相位配时方法(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06年04期
7 李淑娟;李秀峰;王炜;;信号交叉口车辆拖延行为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3期
8 董玉佩;成卫;陈月明;;中小城市信号交叉口空间优化设计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7年06期
9 付立家;黄叶娜;白云;;城市信号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设计方法[J];公路交通技术;2008年S2期
10 王宏哲;朱鸣;;信号交叉口直行与左转车辆分时优化方法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朱新征;陈永胜;钟小明;;公路四路信号交叉口事故预测模型[A];第九次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张鹏;常玉林;;信号交叉口机动车饱和度配时方法研究[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周建山;田大新;韩旭;王云鹏;;基于车路协同的单点信号交叉口自适应优化控制方法[A];第七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优秀论文集——智能交通技术[C];2012年
4 韦清波;何兆成;林科;;信号交叉口左转待行区的交通仿真模型研究[A];2008第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哈富;韩皓;;基于仿真分析的信号交叉口人行横道通行能力研究[A];构建生态人文交通 促进经济跨越发展——第十九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马建明;信号交叉口优化设计及其微观仿真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1年
2 南春丽;信号交叉口多目标交通组织优化模型及面向智能体仿真[D];长安大学;2007年
3 王京元;信号交叉口时空资源综合优化实用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4 环梅;基于生存分析的信号交叉口非机动车穿越行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5 郭伟伟;适应展宽段设置的信号交叉口控制方案优化[D];吉林大学;2011年
6 蒋海峰;信号交叉口混合交通流干扰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7 邵长桥;平面信号交叉口延误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璇;信号交叉口左转保护/许可控制的安全分析和选择规范[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2 张改;考虑一般到达的信号交叉口自适应配时优化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3 徐以刚;城市信号交叉口空间优化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4 原涛;信号交叉口系统仿真及车辆折算系数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1年
5 陶经辉;信号交叉口评价指标体系及对策研究[D];江苏大学;2002年
6 李飞燕;城市道路平面信号交叉口运行可靠性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张强;非等周期协调信号交叉口间车辆排队模式及测算方法[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8 李元元;信号交叉口公交优先控制策略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9 王铁成;信号交叉口间路段上的车辆排队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美玲;信号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217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621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