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区道路系统路网空间特征及其与LST和NDVI的相关性
本文选题:城市道路网 切入点:空间特征 出处:《生态学报》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城市道路系统是人类活动最为频繁的场所之一,研究路网空间特征与相关环境指标的关系,可为定量分析城市建设过程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为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管理提供方法。对北京市五环内各级道路抽样调查及面向对象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识别,建立道路空间信息数据库,运用TM影像反演获得地表温度(LST)及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研究4种不同分析网格下城市路网特征与两者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较大分析网格下(4×4),路网空间指标与LST mean及NDVI mean相关性显著;中等网格下,除LST与NDVI的平均值外,路网空间指标还可与两者最小值建立相关性;在较小窗口下(32×32),除平均值与最小值,还可建立特定道路指标与LST max及NDVI max的联系;各路网指标中,单位面积道路总长与LST及NDVI相关性最强;加权道路结点数在8×8和32×32网格分析中,与NDVI的相关性高于该指标未加权值,而结点指标均不适合与LST max建立联系;在各分析网格下,4项道路指标均与NDVI mean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道路绿地建设规模还不足以对NDVI的强度及分布产生较大影响。
[Abstract]:Urban road system is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 places for human activit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road network and related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is studied. It can be used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impact of urban construction process on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o provide a method for urban infrastructur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The road spatial information database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 and normalized vegetation index (NDVI) were obtained by using TM image inversion.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urban road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and them under four different analytical grids was studied. Under the larger analytical grid, the spatial index of road network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LST mean and NDVI mean, and the spatial index of road network can be correlated with the minimum value of LST and NDVI in addition to the average value of LST and NDVI in medium grid. In addition to the average value and the minimum valu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cific road index and LST max and NDVI max can be established under the smaller window, among which the total length of road per unit area has the strongest correlation with LST and NDVI. In 8 脳 8 and 32 脳 32 mesh analysi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weighted road node number and NDVI is higher than that of unweighted index, but nodal index is not suitable to establish a connection with LST max, and the four road indexes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NDVI mean in each analysis grid. It shows that the construction scale of road green space is not enough to influence the intensity and distribution of NDVI.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171442,70873121)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SKLURE2008-1-01)
【分类号】:U41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静;吴俐民;左小清;;面向对象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道路信息提取[J];测绘科学;2011年05期
2 李双成,许月卿,周巧富,王磊;中国道路网与生态系统破碎化关系统计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5期
3 丁凤;徐涵秋;;基于Landsat TM的3种地表温度反演算法比较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4 覃志豪,李文娟,徐斌,陈仲新,刘佳;陆地卫星TM6波段范围内地表比辐射率的估计[J];国土资源遥感;2004年03期
5 王云;崔鹏;李海峰;;道路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6年02期
6 宗跃光,周尚意,彭萍,刘超,郭瑞华,陈红春;道路生态学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3年11期
7 刘世梁;温敏霞;崔保山;董世魁;;道路网络扩展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以景洪市纵向岭谷区为例[J];生态学报;2006年09期
8 张兆明;何国金;肖荣波;王威;欧阳志云;;基于RS与GIS的北京市热岛研究[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7年01期
9 周纪;陈云浩;李京;翁齐浩;易文斌;;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热岛容量模型及其应用——以北京地区为例[J];遥感学报;2008年05期
10 张光智,徐祥德,王继志,杨元琴;北京及周边地区城市尺度热岛特征及其演变[J];应用气象学报;2002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太安;道路和城市化对中国景观破碎效应初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海燕;李政海;李建东;宋国宝;;廊道研究进展与主要研究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5期
2 冯义龙;田中;何定萍;;重庆市区绿地园林植物群落降温增湿效应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3 郭倩;沈润平;荣裕良;;基于EOS/MODIS数据的裸土多层土温遥感反演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0期
4 谭桂容;蔡哲;徐永明;;基于Landsat影像的南京地区热岛效应[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5 赵小艳;杨沈斌;申双和;王伟;;基于遥感的南京市城市热岛效应时空演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2期
6 梁红;姜晓艳;于清野;;沈阳市冬季冰层厚度特征研究及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9期
7 彭燕梅;杨云源;何萍;徐成东;马如彪;;基于Landsat TM5影像的云南楚雄市城市热岛效应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4期
8 王强;;基于地表相对湿度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6期
9 周志民;;城市热岛遥感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10 苑跃;赵晓莉;刘庆;王凌;;城市热岛效应对宜宾站气温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沙鸥;郑伯红;;夏热冬冷地区宏观层面的城市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初探——以湘西花垣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汪甜;刘胜祥;;景观生态评价在高速公路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以攀枝花高速公路为例[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3 殷利华;姚忠勇;薛宁;黄小卫;万敏;;道路生态学视野下黄土公路绿化改造景观分析与评价[A];全国公路生态绿化理论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郭小平;张虎威;彭海燕;史晓丽;王亮;靳钢雷;;北京公路生态绿化评价体系研究[A];全国公路生态绿化理论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沈润平;陶苏林;;廊道结构对南京市热岛效应影响的遥感分析[A];中国遥感应用协会2010年会暨区域遥感发展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李延明;郭佳;;北京城市热岛效应时空变化特征及缓解措施研究[A];2010北京园林绿化新起点[C];2010年
7 赵晶晶;黄慧萍;李晓松;裴亮;吴炳方;;基于TM6城区冬季地表温度反演方法探究[A];2009全国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暨首届测绘博客征文颁奖论文集[C];2009年
8 仲跻芹;;北京城市边界层热岛的数值模拟[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城市气象与科技奥运”分会论文集[C];2003年
9 李令军;虞统;;基于MODIS数据解析北京市大气颗粒物分布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继志;张光智;杨元琴;徐祥德;;北京及周边地区雾形成过程与大气污染特征的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睿;多源遥感数据和GIS支持下的台风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梁霞;基于青海半干旱地区公路生态恢复集成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李坚;基于分形理论滇池流域水土流失生态影响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冯晓刚;城市热岛效应演变与成因遥感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德生;重庆市渝北区地表景观格局时空演化及生态环境响应[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屈广义;铁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及案例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张弛;上海市城市热岛的时间多尺度分析与数值试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华;西南丘陵山区农村道路构建及其景观效应[D];西南大学;2011年
9 张竞成;多源遥感数据小麦病害信息提取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0 曾胜兰;道路建设对路边植物群落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娅琳;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生态敏感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韩筱婕;基于城市热岛减缓的湖泊湿地景观功能连通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高为霞;青龙湾沙区植物群落构建的环境特征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莹莹;城市热岛变化特征及其与下垫面之间的关系[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吉中会;城市化对长江下游沿江城市气候影响的对比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超;村庄用地综合适宜度评价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7 蒋世章;基于TM/ETM+数据的厦门市城市热岛动态监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瀚阅;劈窗算法陆表温度反演精度比较与敏感性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季青;闽东南沿海地区热环境综合信息图谱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毕丽霞;长沙市生态园林植物造景及发展思路的探讨[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敬华,李国平;城市热岛效应的分析[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1991年Z1期
2 丁凤;徐涵秋;;单窗算法和单通道算法对参数估计误差的敏感性分析[J];测绘科学;2007年01期
3 史文中,朱长青,王昱;从遥感影像提取道路特征的方法综述与展望[J];测绘学报;2001年03期
4 李双成,许月卿,周巧富,王磊;中国道路网与生态系统破碎化关系统计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5期
5 韩增林,杨荫凯,张文尝,尤飞;交通经济带的基础理论及其生命周期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2000年04期
6 肖笃宁,李秀珍;当代景观生态学的进展和展望[J];地理科学;1997年04期
7 覃志豪,Zhang Minghua,Arnon Karnieli,Pedro Berliner;用陆地卫星TM6数据演算地表温度的单窗算法[J];地理学报;2001年04期
8 张镱锂,刘林山,摆万奇,郑 度,李双成,阎建忠;青藏公路对区域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影响——以格尔木至唐古拉山段为例[J];地理学报;2002年03期
9 丁凤;徐涵秋;;TM热波段图像的地表温度反演算法与实验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2006年03期
10 王仰麟,赵一斌,韩荡;景观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概念、指标与案例[J];地球科学进展;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寒风;林航飞;袁文平;孙素梅;;上海中心城平面交叉口评价系统研究[J];中国市政工程;2005年06期
2 吴海燕;高进博;冷传才;;路网容量最大流的一种改进算法[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6年02期
3 广晓平;马昌喜;汪海龙;;河谷型城市道路交通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6年06期
4 王凤莲;;太原市交通现状及改善建议[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年02期
5 俞大浪;;城市道路网规划[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3期
6 张辉;;浅析城市道路网规划[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15期
7 吴洪洋;;城市道路网规划的SEIA体系与实证研究[J];中外公路;2005年06期
8 陈颖;;项目后评价中交通量分析与预测研究[J];科技信息;2009年14期
9 邹胜勇;张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体系框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罗仁朝;王德;;基于聚集指数测度的上海市流动人口分布特征分析[J];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涛;周伟丹;;基于健康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网体系规划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2 李春强;李红军;;河北省冬小麦春季干旱遥感监测研究[A];农业生态与卫星遥感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冷传才;吴海燕;张蕊;;城市道路网容量研究与应用综述[A];第七次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曹丽晓;;上海市老年人外出休闲活动的空间特征[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疏良仁;忻飚;杨媛宇;;平湖古村空间特征及保护研究——以宁波东钱湖殷湾-莫枝古村保护规划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韩军彩;陈静;岳艳霞;高祺;阎瑞淑;;36年来石家庄市各等级降水日数时空特征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翁桂兰;柴彦威;;深圳居民酒吧消费行为及其空间特征研究[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8 张锦荣;;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的空间特征解析[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黄金凤;;女子100米栏全程速度变化与时间空间特征[A];第七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1年
10 周围;周正中;张德民;;基于高阶累积量的空间特征估计方法[A];第十二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5)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雷蕾 通讯员 周兆金;打通瓶颈 形成网络[N];丽水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于红丽;大道唱响民心歌[N];大同日报;2010年
3 边兆聚;《菏泽市道路网与停车场规划》通过专家评审[N];菏泽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郭耀华;关注民生服务百姓[N];安徽日报;2009年
5 记者 潘建中邋吴栋梁;以实际成效兑现承诺取信于民[N];温州日报;2008年
6 记者 张伟东;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N];白银日报;2006年
7 顾巍钟;长江大桥不宜建“姊妹桥”[N];新华日报;2007年
8 林轩;续写历史名城魅力新篇章[N];西安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张中宝 柏彬;逾百公里路网撑开椰城骨架[N];海南日报;2011年
10 记者 马芳;2006年首府城建十大新闻揭晓[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胜武;基于组合网络的城市道路网可靠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陈隆文;春秋战国时期金属铸币的空间特征与地理基础[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黄茂军;地理本体的形式化表达机制及其在地图服务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祝江力;城市道路管理功能分类机理探讨[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5 张华;遥感数据可靠性分类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6 梁松;城市规划动态监管卫星遥感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7 董菲;武汉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艳艳;子空间特征提取方法及其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李勇周;人脸识别中基于流形学习的子空间特征提取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张易凡;多光谱遥感图像融合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俏;基于浮动车技术的城市道路网状况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2 姚芳;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案的评价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2年
3 刘云翔;最短路径分析及GIS/GPS集成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4 邹卓阳;3S技术在矿区空间位置核查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5 陈琳;中小城市道路网合理级配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柴铁锋;山地校园规划与空间的特色创造[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7 史永红;城市道路网的布局规划及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许宏峗;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方法与评价[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9 郭倩;基于EOS/MODIS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及多层土温估算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10 王丽丽;沿海地区县域人口迁移机制及其空间特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354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635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