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高速公路路基滑坡分析监测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4 04:38

  本文选题:滑坡 切入点:无线远程监测 出处:《公路工程》2014年01期


【摘要】:通过对某滑坡的形成机理分析,对滑坡采用触发式位移计和双阀容栅式雨量计对滑坡进行无线远程监测,并且通过全站仪对3个位移计监测点进行对比观测,准确、实时的得到了整个滑坡发展的时间空间变化情况,更好的了解滑坡随降雨的变化而变化的发生和发展情况,同时根据监测分析情况,采用放缓边坡后采用骨架内植草的防护形式进行处理,边坡目前处于稳定状态。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landslide, the landslide triggered by displacement meter and double valve capacitive gauge for wireless remote monitoring of the landslide, and the total station on the 3 point displacement meter monitoring were observed, accurate, real-time by the time and space change of the landslide developmen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landslide change with the variation of rainfall and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ituation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monitoring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by slowing down the slope after the skeleton in grass protection form processing, the slope is in stable state now.

【作者单位】: 湖南省炎汝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U418.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吉旺,李波;浅谈永连公路VA3标高边坡病害的防护处治措施[J];湖南交通科技;2005年01期

2 邬凯;盛谦;张勇慧;李志勇;李红旭;岳志平;;山区公路路基边坡地质灾害远程监测预报系统开发及应用[J];岩土力学;2010年11期

3 王惠勇,李玉娟,肖梅峰,芮勇勤,郑健龙;高速公路路堑边坡滑坡机理及其加固技术探讨[J];中南公路工程;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存宝;李元鑫;戴玉双;朱哲明;;车辆荷载和静荷载对路肩式挡墙影响的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4期

2 钱让清;刘波;;合肥市膨胀土试验研究[J];安徽地质;2008年02期

3 余宜林;;六潜高速公路路基填筑施工质量控制[J];安徽地质;2009年03期

4 刘长平;;山区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J];安徽地质;2010年03期

5 张峰岩;;石灰处理路基弱膨胀土的施工质量管理[J];安徽地质;2010年04期

6 蒋家龙;刘长平;张正;;特殊环境条件下某滑坡地质灾害治理方案研究及探讨[J];安徽地质;2011年04期

7 田治金;浅谈贵州山区公路改建工程边沟优化设计[J];安徽建筑;2005年04期

8 管斌;;合六高速公路膨胀土分析及其施工对策[J];安徽建筑;2008年04期

9 齐永生;;庐江牛广路路基回弹模量初探[J];安徽建筑;2010年03期

10 周光富;宋海兵;;宁淮高速公路景观排水设计与探讨[J];安徽建筑;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玉标;芮勇勤;;地下暗河引起路堤沉陷与失稳过程相似模型试验[A];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2011年度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洪亮;王晓华;沈可;;天津滨海新区重载交通工作区深度的分析[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刘文涛;吕大邦;杨宏宇;;济南至莱芜高速公路设计中的环境保护措施[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4 赵博;;利用GEO-SLOPE软件的边坡稳定的可靠度分析[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5 蒋家龙;方必量;;K24+093~K24+144段滑坡成因分析及稳定性评价[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6 石振明;俞松波;陈建峰;沈明荣;;格栅加筋路堤离心模型试验的模型材料选择[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楼增焕;陈建峰;;交通循环荷载下加筋灰土的动力特性初探[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8 彭军;简文彬;吴迪;杨大明;;文山—辰山公路岩质高边坡稳定性评价[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高水琴;汪益敏;;道路扩建中应用袋装砂井加固软土地基工程实例[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喻邦江;舒海明;鄢霞;;h型组合抗滑桩在王家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玉娴;粘性土工程性质的温度效应试验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温世亿;膨胀土渠坡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王雯璐;侧填荷载对高填方涵洞地基承载力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4 石茜;稻草加筋滨海盐渍土的强度与变形特性[D];兰州大学;2011年

5 王曰国;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土地基理论与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陈涛;山区机场高填方地基变形及稳定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傅珍;高速公路拓宽工程路基差异沉降及控制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8 武红娟;气候变化对甘肃黄土地区公路边坡侵蚀影响及防治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9 张永清;山区高速公路路基差异沉降特性与控制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10 包卫星;内陆盐渍土工程性质与公路工程分类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新明;钢渣稳定土的路用性能研究及应用[D];郑州大学;2010年

2 王国荣;冶石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崔晓如;高填方路基沉降变形分析与预测及其控制标准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湛文涛;膨胀土填料分类指标的工程适用性及CBR指标快速测定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陶文平;南方红粘土公路路基设计与修筑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黄向群;路基荷载下软土地基侧向变形特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杨博;应用DCP快速检测土基压实质量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杨黎;饱和粉土路基的变形特性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9 吴智慧;岩质高边坡开挖防护数值模拟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10 梁博轩;预应力管桩在佛开高速公路拓宽工程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芮勇勤,贺春宁,王惠勇,陈宇亮,Yue Z Q,Lee C F,唐春安;层状边坡渐进破裂与失稳过程数值模拟探讨[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许强,黄润秋,李秀珍;滑坡时间预测预报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4年03期

3 陈冰,李志勇;湘耒路红砂岩路堑边坡防护设计及滑坡分析[J];湖南交通科技;2000年02期

4 许利凯;李世海;刘晓宇;冯春;;三峡库区奉节天池滑坡实时遥测技术应用实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S2期

5 叶英;穆千祥;张成平;;隧道施工多元信息预警与安全管理系统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6 何满潮;;滑坡地质灾害远程监测预报系统及其工程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7 高华喜;殷坤龙;;降雨与滑坡灾害相关性分析及预警预报阀值之探讨[J];岩土力学;2007年05期

8 梁桂兰;徐卫亚;何育智;赵志峰;谈小龙;;边坡工程监测信息可视化分析系统研发及应用[J];岩土力学;2008年03期

9 张强勇;陈晓鹏;刘大文;胡建忠;李杰;蔡德文;;岩土工程监测信息管理与数据分析网络系统开发及应用[J];岩土力学;2009年02期

10 张成平;张顶立;骆建军;王梦恕;吴介普;;地铁车站下穿既有线隧道施工中的远程监测系统[J];岩土力学;2009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云华,饶如龙,徐书勇;闽西公路山区几个典型滑坡治理初步探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9年03期

2 乔建平,赵宇,杨文;四川省及重庆市滑坡危险度区划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0年01期

3 周东;长安垃圾场2~#倾倒平台滑坡的治理[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0年01期

4 马中伟,王国芳,唐道华;斗山街滑坡治理工程设计与施工[J];岩土工程界;2000年04期

5 肖武权,李亮,阮波;京珠高速公路耒宜段谢家湾滑坡成因与特征分析[J];勘察科学技术;2002年04期

6 王培清,黎普明;藏东南地区地质灾害浅析[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2年04期

7 曲香;如何防治建筑企业质量体系运行滑坡[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2年03期

8 吴平;郴州互通滑坡稳定性评价及治理设计[J];中南公路工程;2003年02期

9 陈晓清,韦方强,崔鹏;福建省南平5一17滑坡泥石流及防治对策[J];水土保持通报;2003年06期

10 夏金梧,郭厚桢;长江上游地区滑坡分布特征及主要控制因素探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娟萍;卢会国;;自动化雨量计量系统的设计[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2 梁春荣;唐国敏;龚洁;;雨量计盒式自记笔的优化[A];2008年广西气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东高红;刘黎平;;雨量计密度对校准雷达估测降水的影响及单点对校准的贡献[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第四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C];2011年

4 魏国栓;王国新;李肖霞;李易航;蔡春献;;基于近红外前向散射技术的光学雨量计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9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1年

5 王国贵;;雨量计(器)安装维护对降水测值的影响[A];首届气象仪器与观测技术交流和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6 马永安;;双阀容栅式雨量计介绍[A];首届气象仪器与观测技术交流和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7 丁志平;曾敏;;SL3-1型翻斗式雨量计的维护[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三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杨煜灿;沈晓玲;;绍兴地质灾害发生的气象条件初探[A];平安浙江气象保障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白玉华;张永祥;;关于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课程教学内容探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10 邓清禄;崔政权;晏同珍;;黄土坡滑坡系统的坠覆—滑坡—改造三阶段发育特征[A];岩土工程论文集[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欣;我向巴基斯坦赠送气象设备[N];中国气象报;2008年

2 本版编辑 记者 胡艳波 焦健 傅世忠 通讯员 柳淋 周鹏 奇学蕊;密织防洪网夯实防洪堤[N];人民铁道;2008年

3 韦中兴;平凡水文的不平凡巨变[N];黄河报;2006年

4 记者 杨滨 特约记者 呼兴宝;沈阳局多种科技手段提升铁路水害预防预警能力[N];人民铁道;2006年

5 曹改英 曹红茜;PDA雨量数据采集系统的研制及应用[N];黄河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王建忠 通讯员 景俊国;雨夜大撤离[N];中国气象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曹丹 本报通讯员 方明高;信息化手段 为防洪工作增加安全砝码[N];人民铁道;2010年

8 唐明邋郑亚文;漏提示和漏岗者将被追究责任[N];人民铁道;2007年

9 特约记者 李其荣 通讯员 吴芳;汛期前完成防洪准备[N];人民铁道;2009年

10 吴荣龙邋郑仕勇;六盘水铁路职工雨夜守护400公里线路安全[N];贵州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晓清;滑坡转化泥石流起动机理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2 吕庆;边坡工程灾害防治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白云峰;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及工程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4 朱宝龙;类软土滑坡工程特性及钢管压力注浆型抗滑挡墙的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5 常方强;波浪作用下黄河口海底滑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李萍;黄土边坡可靠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7 张亚萍;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制作流域径流预报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8 杨红坡;基于再生核质点法的地基承载力及边坡稳定性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9 李雪平;基于GIS的区域斜坡稳定性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5年

10 王建国;残采期抚顺西露天矿边坡动力响应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健;双桶双虹吸称重雨量计的研究与开发[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2 归金娟;雨量计自动校验仪设计[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3 高晓荣;多种遥感平台(雷达、卫星)资料和雨量计资料综合定量降水估计技术[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0年

4 李慧兰;山地城市滑坡及危岩地质灾害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5 周陶;滑坡治理中现浇钢筋砼格构梁与预应力锚索复合结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杨汉臣;微型钢管桩在边坡治理中的应用及其机理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7 陶海冰;GIS平台下的滑坡中抗滑桩一体化设计[D];浙江工业大学;2005年

8 瞿万波;边坡抗滑桩作用机理及其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9 刘钟森;黄土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有限元方法[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10 张国辉;全自动全站仪滑坡监测数据的远传和处理[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567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6567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0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