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学研一体、工学结合”为特色的高职道桥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本文选题:产学研一体 切入点:工学结合 出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32期
【摘要】:基于道桥专业的人才培养,构建了产学研一体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了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了三位一体、多方共赢的工程实训中心,培育了监理公司、检测中心两个具有部级甲级资质的校办企业。建设成果在全国交通类院校得到广泛推广,促进了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地途径。
[Abstract]:Based on the talent training of Daqiao specialty, a talent training plan of integrating production, learning and research, combining work and study, building a national teaching resource bank, building a trinity and win-win 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 cultivating a supervision company, has been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of construction are widely spread in national transport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promote the leve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provide an effective way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作者单位】: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分类号】:G712;U44-4;U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书中,葛玻,蒋建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2 王进鑫;;适应知识经济变革需要的高校人才培养规格探析[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3 江冰,吴如漪,周燕,刘丹平,王萍;“3+1”学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2002年03期
4 吴秋凤;;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J];科技与管理;2006年04期
5 刘英;张子文;;打造优势 开拓电力人才培养新高地[J];中国电力教育;2006年02期
6 张丽萍;李晴;;关于我国高师人才培养规格研究综述[J];硅谷;2008年09期
7 董兵海;王世敏;;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丁振源;;关于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15期
9 高轩能;张惠华;;从大学生就业难看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07期
10 王秀梅;平萍;;本科教学改革中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远国;;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心建;;关于“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讨[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邓开陆;;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4 华小梅;丁坚勇;康俊明;;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饶凌平;丁坚勇;胡钋;华小梅;;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第一节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7 裘松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裘松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9 ;抓好人才培养 努力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A];全国纺织教育学会纺织教育交流会议文集[C];2004年
10 ;宁波大学颇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闽江学院院长 杨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N];福建日报;2008年
2 厦门大学校长 朱崇实;自觉担当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使命[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记者 沈朝晖;“百校千企”签订31项人才培养协议[N];宁波日报;2011年
4 记者 汪俞佳;文化产业要发展人才战略须先行[N];人民政协报;2011年
5 郝静;天津河北:“十佳”模范引领人才培养[N];检察日报;2012年
6 通讯员 洪玉管;人才培养也有质量认证[N];中国教育报;2012年
7 通化师范学院副院长 教授 刘惠洲;三个确立三个发挥 构建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2年
8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胡和平;充分发挥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N];中国教育报;2012年
9 西南科技大学 董发勤;跨文化联合校园的人才培养[N];光明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崔楠;西北地区涉农高校人才培养迫在眉睫[N];内蒙古日报(汉);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崔清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成中梅;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邓岳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李晓军;本科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肖鹏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非均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8 黄水林;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董垌希;中外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比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0 张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D];厦门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玉环;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与路径选择[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俊强;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郑燕;高职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韩文英;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5 范秀娟;我国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和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李婧;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模式的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7 李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庞颖;大学文化与创新人才培养[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李艳;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10 方向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950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695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