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不同空气压力下沥青混凝土的透水性能

发布时间:2018-04-03 20:32

  本文选题:道路工程 切入点:沥青混凝土 出处:《公路交通科技》2014年04期


【摘要】:对我国常用沥青混合料进行对比,发现在压实后其空隙率远高于设计值,使刚建成的沥青路面存在透水的风险,从而引起路面水损坏的发生。提出了沥青混合料空隙层次模型,并通过不同空气压力下沥青混合料的透水性能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上述模型是合理的,常压下沥青混凝土的吸水率要小于其空隙率,而正压下的吸水率与常压吸水率基本相同;交替压力下的吸水率与真空吸水率相似,均高于常压吸水率,说明真空压力是促使沥青混凝土吸水的主要原因。
[Abstract]:By comparing the common asphalt mixture in our country, it is found that the porosity of the asphalt mixture is much higher than the design value after compaction, which makes the newly built asphalt pavement have the risk of water permeability, thus causing the pavement water damage.The void hierarchy model of asphalt mixture is put forward and verified by the water permeability test of asphalt mixture under different air press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bove model is reasonable and the water absorption of asphalt concrete under atmospheric pressure is less than its porosity.The water absorption rate under positive pressure is basically the same as that under normal pressure, and the water absorption rate under alternate pressure is similar to that under vacuum pressure, which is higher than that under normal pressure, which indicates that vacuum pressure is the main reason for water absorption of asphalt concrete.
【作者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分类号】:U4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罗志刚;周志刚;郑健龙;凌建明;;沥青路面水损害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2 谢华昌;苏华才;;浅议沥青混凝土路面水破坏机理及其防治重点[J];公路;2009年03期

3 姜永昌;沥青路面水损害分析与防治措施[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04期

4 陈团结,贾润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水损害部分原因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5期

5 李美江;王旭东;;沥青面层层间粘结状况对水损坏的影响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03期

6 易军艳;冯德成;杨振丹;;基于渗水特性的沥青混合料空隙率标准[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萍;吴会荣;路明周;;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前后其体积参数变化规律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2 卢元均;;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对策[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李凡,宋劲松,孙四平;沥青路面平整度影响因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4 许琪;旧路拓宽施工技术与工艺[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5 赵晓春;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早期裂缝产生的原因和处理工艺[J];安徽建筑;2003年02期

6 姚大发,李忠清;桥面铺装沥青面层的病害与防治[J];安徽建筑;2003年06期

7 叶志成,朱朝辉;沥青路面早期水损坏的原因分析[J];安徽建筑;2005年04期

8 王巍;;城市道路刚改柔工程设计探讨[J];安徽建筑;2009年02期

9 李娜;;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成因分析与对策[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10 孙宁;;玉龙路排水性沥青面层施工[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海燕;娄中波;张彩利;;地下道路阻燃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易富;梁冰;郭颖荷;;基于路表径流和面层渗流的路面降雨入渗耦合模型[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秦禄生;;沥青稳定碎石ATB-25和ATB-30路用性能试验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4 刘朝晖;李宇峙;黄云涌;;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罩面工程中SMA的应用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5 王红祥;张明;;高速公路纵向裂缝病害分析及处治措施[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6 王玉顺;;沥青路面裂缝病害成因浅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7 高民欢;;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病害的治理、养护技术[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8 羡蓓蓓;张超;卜力平;;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效益费用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9 陈团结;李刚;韦刚;;中法承载板地基承载力测试的数值仿真与比较[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10 孔宪明;;废胶粉在沥青行业的应用[A];固体废弃物在城镇房屋建筑材料的应用研究——中国硅酸盐学会房建材料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杨勇;粗集料表面微观构造分形性质探讨与沥青路面抗滑性能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骁;纳米蒙脱土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的流变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付玉;纳米蒙脱土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老化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皓玉;车辆与路面相互作用下路面结构动力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路永婕;重载汽车与路面相互作用动力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但汉成;饱和沥青路面动力耦合分析与路面非饱和排水设计理论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董忠红;重型车辆—沥青路面系统动力响应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8 徐鸥明;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指标与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9 李海滨;基于半刚性基层适应性的沥青路面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10 平树江;基于复合式基层的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超;交通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开裂的有限元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丽丽;道路病害视频检索与识别系统的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任武;微波加热沥青路面热再生养护机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及实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于志新;排水性沥青路面在山区高速公路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洪刚;水—温冻融条件下沥青路面病害特征及发展机理[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万平;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黄雄立;冰灾对湖南高速公路路面性能的影响及灾后养护对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傅广文;融雪剂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炎炎;就地热再生PE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向烨;基于行车舒适性的高填方路基差异沉降指标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赤平;;沥青混合料最大粒径、结构层厚度与混合料性能之间关系分析[J];重庆建筑;2006年09期

2 罗志刚,周志刚,郑健龙;沥青路面水损害问题研究现状[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罗志刚,周志刚,应荣华,袁江雅;沥青路面水损害浅析与排水处治措施[J];湖南交通科技;2002年04期

4 李美江;王旭东;;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损坏的试验分析[J];公路;2006年07期

5 李闯民,李宇峙;沥青混合料设计施工中的几个问题[J];公路交通科技;2002年04期

6 张宏超,孙立军,黄进堂;沥青路面新泛油病害及其机理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2年06期

7 严二虎,沈金安;半刚性基层与沥青层之间界面条件对结构性能的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01期

8 陈景;孙澎涛;李福普;沈金安;;沥青混合料渗水系数的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1期

9 刘国杰;黄晓明;;特大桥梁沥青铺装层层间稳定性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6期

10 贾渝,张全庚;沥青路面水损害的研究[J];石油沥青;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耀明;朱赞凌;;基于一维模型的沥青混凝土的开裂温度分析[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林伟;;基于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法的沥青混凝土经济性评价[J];交通标准化;2009年19期

3 卞国龙;;沥青混凝土应用聚丙烯腈纤维的分析[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黄晓辉;;道路工程建设中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探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8期

5 裴彬;王睿;;浅谈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J];山西建筑;2010年28期

6 任立锋;王富玉;卢丽娜;赵骊沧;;矿料级配设计方法及评述[J];吉林交通科技;2009年02期

7 魏相周;许新华;;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分析[J];青海交通科技;2006年04期

8 王洪辉;;旧混凝土路面冷再生技术的探讨[J];青海交通科技;2006年02期

9 熊锐;陈拴发;关博文;丛培良;马莉莉;;冻融与腐蚀耦合作用下沥青混凝土性能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10 刘建华;郭忠印;丁志勇;方路;;公路排水设计中的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产庭;;防止沥青混凝土面层拥包及减少开裂的研究[A];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2 李中云;潘立堂;张炳亮;张磊;;浅谈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因素及其处理措施[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3 郭平;张娟;;旧沥青路面水泥现场冷再生施工工艺研究[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成启;;沪蓉国道清江特大桥工程设计与技术特点[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5 范建海;方晓睿;张世飙;吴少鹏;林振华;;湖北襄十高速公路武许段中、下面层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研究[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公路设计与施工卷[C];2002年

6 王丽红;;浅谈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调试[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7 王辉;张起森;;AK-13抗滑表层的改进研究[A];第六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孟楠;范蓉馨;;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措施和施工思考[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2007年

9 田小革;郑健龙;张起森;;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10 刘朝晖;褚晨枫;张起森;;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与设备[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靳晓磊;一批道路工程相继竣工通车[N];石家庄日报;2006年

2 孙滨;武汉六大道路工程昨日通车[N];湖北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林U,

本文编号:17067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7067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9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