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带状城市交通特征剖析及生态交通规划实践

发布时间:2016-11-14 12:50

  本文关键词:基于TOD策略的旅游新区公共交通系统规划方法——以阳宗海风景区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2013年

带状城市交通特征剖析及生态交通规划实践——以阿勒泰中心城区为例

汪益纯  王树盛  

【摘要】:带状城市是受到地理环境和人为历史等因素影响,形成的呈狭长带状发展的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一类城市。带状城市特定的城市空间结构及土地利用形态对交通发展模式具有特殊要求。本文以阿勒泰中心城区为例,剖析了带状城市土地利用形态特征和交通特征,提出了"纵向以公共交通为主导、横向以慢行交通为主导"的带状城市生态交通模式,根据阿勒泰城市特征进一步细化提出"四重轴线"的带状城市生态交通网络总体组织方案,并根据总体组织思路对公共交通、慢行交通、道路交通等各专项规划方案进行了实践落实。

【作者单位】:
【分类号】:TU984.191
【正文快照】:

“带状城市”是指城市的形成受自然环境(如山脉、河流等)或人文历史因素等影响,城市核心区呈带状分布,外围组团向两侧延伸的一种城市形态[1]。带状城市在土地利用形态和空间分布结构上有着典型的特点,因此其交通特征也具有自身独特之处。本文以阿勒泰中心城区为例,通过对带状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倪捷;刘志强;高亦益;;带形城市的公共交通规划[J];城市问题;2009年01期

2 刘志林;秦波;;城市形态与低碳城市:研究进展与规划策略[J];国际城市规划;2013年02期

3 王树盛;;绿色交通中的“颜色搭配”[J];江苏城市规划;2011年08期

4 李晓燕;陈红;;城市生态交通规划的理论框架[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真;郭怀成;;环境可持续交通管理的概念、内涵与研究方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2 姜玉梅;郭怀成;郁亚娟;黄凯;刘永;;城市生态交通系统综合评价方法框架浅析[J];城市问题;2007年04期

3 刘阳;;浅谈如何构建绿色交通体系[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20期

4 田锋;;化工园区交通规划[J];化工技术经济;2006年06期

5 俞洁;杨晓光;尹瑞;夏胜国;;基于TOD模式的成长型城市公共交通规划[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6 姜涛;朱金福;;应急设施鲁棒优化选址模型及算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7 张邻;杜文;郭倩倩;;城市居住地与交通系统关系的谈判机制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8 曹正万;程斌;吴苏琴;;完善城市生态交通系统 优化市民和谐出行环境——以南京生态城市建设为例[J];科技信息;2012年36期

9 陈睿玮;彭其渊;;纽约地铁快慢线并行模式对带状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布置的启示[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3年02期

10 陈方;戢晓峰;魏雪梅;;基于TOD策略的旅游新区公共交通系统规划方法——以阳宗海风景区为例[J];人文地理;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云飞;王宁宁;盛艳明;付菊红;;关于生态交通建设的思考[A];第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单玉红;基于土地生态位和多主体的城市居住空间演化情景模型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2 张邻;城市交通与居住地选择之间关系[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朱佳翔;都市圈交通体系结构演化与优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石永林;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建设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5 褚祝杰;黑龙江省生态城市建设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6 何玉宏;城市绿色交通论[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7 雍怡;短距城市的理论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涛;生态城市绿色交通规划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2 任少飞;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公路策略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3 钟贵园;小城市公交线网规划探讨[D];长安大学;2011年

4 胡子木;生态城市建设的法律思考[D];复旦大学;2011年

5 付而康;基于用地协调的城市低碳交通体系建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蔡琎辉;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煤炭物流运输网络风险管理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7 吴斐琼;实现生态城市的规划途径[D];同济大学;2007年

8 陈蕾;我国中小城市交通规划及评价的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9 管菊香;基于生态交通的城市交通方式结构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10 王云玲;生态城市交通模式与规划方法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齐晔;;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6期

2 潘海啸;;面向低碳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新模式[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1期

3 王春才;赵坚;;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演化相互作用机制研究[J];城市问题;2007年06期

4 李强;李晓林;;北京市近郊大型居住区居民上班出行特征分析[J];城市问题;2007年07期

5 顾朝林;谭纵波;刘宛;于涛方;韩青;刘合林;戴亦欣;刘志林;郑思齐;;气候变化、碳排放与低碳城市规划研究进展[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3期

6 马静;柴彦威;刘志林;;基于居民出行行为的北京市交通碳排放影响机理[J];地理学报;2011年08期

7 申金升,雷黎,徐一飞;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学机制研究[J];系统工程;1997年05期

8 王树盛,黄卫,陆振波,俞先江;都市圈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法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年01期

9 董锁成;陶澍;杨旺舟;李泽红;李宇;;气候变化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2期

10 陆化普,高嵩;考虑可持续发展的主动引导型交通规划新理论体系的开发[J];公路交通科技;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萧宗谊;大连城市形态初探 Ⅱ.1905~ 1945年日本占领时期[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88年S2期

2 任平 ,王志良;中国城市带:实践与理论模型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3 成北;;北京市领导同志对首都规划建设做出重要批示[J];城市规划通讯;1995年09期

4 朱旗;开拓地下空间 建立立体城市——一个高效率的方案[J];地下空间;1985年03期

5 京;;北京市领导强调——按规划搞隔离片林,制止带状城市发展[J];城市规划通讯;1994年11期

6 何化忠;中山市中心城区对外交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1年01期

7 陈泳;朱小村;;南京嘉业国际城[J];新建筑;2011年04期

8 张水清,杜德斌;上海中心城区职能转移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6期

9 李永波 ,李银;实现工商联动 推进都市型工业发展[J];上海工业;2004年01期

10 章巧明;湖州中心城区犬类管理的经验[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阪神-淡路大地震对神户市的破坏和影响(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灾害管理研究队对1995年1月17日阪神-淡路大地震的研究报告)[A];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论文精选本论文集[C];2004年

2 吕静;王涤非;;从规划变迁看长春市绿地系统结构的演变[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文成;俞宁;;宁波市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与调度研究[A];2008年全国城市水利学术研讨会暨工作年会资料论文集[C];2008年

4 林航飞;何化忠;周商吾;陈小鸿;;中山市中心城区快速道路系统及立交的规划[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1998年全国市政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5 宋国伦;卢新海;;关于武汉“地王”现象的冷思考[A];节约集约用地 促进可持续发展[C];2005年

6 朱波;;城镇密集地区非中心城市协调规划浅析——以泉州、东莞为例[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冰寄海;程英男;王海涛;;基于GIS的长春市中心城区人口空间分布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饶入东;姜丽;;农村社区转型模式及建设方式的研究[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9 杨宪文;孙若天;;搞好城市防洪工程总体设计发挥防洪设施的综合效益[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1998年全国市政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10 金凯;于海婧;;打开封闭 开放社区——让居者融于大自然的思考[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孙梅芳 见习记者 连漪;[N];洛阳日报;2008年

2 阜新市经济学会 朱宝琦;[N];工人日报;2000年

3 边雯;[N];营口日报;2009年

4 记者 崔凌云;[N];兰州日报;2009年

5 潘继鹏;[N];中国气象报;2004年

6 记者陈晨;[N];新疆日报(汉);2009年

7 记者 张辉;[N];阿勒泰日报;2010年

8 通讯员石俊;[N];亚洲中心时报(汉);2011年

9 记者冯永芳;[N];阿勒泰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张辉;[N];阿勒泰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永安;中国副省级以上城市中心城区综合竞争力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2 翟国强;中国现代大城市中心城区边缘区的发展与建设[D];天津大学;2007年

3 郐艳丽;东北地区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程江;上海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环境水文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孙晓峰;海南岛东部环岛城市带复合防风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魏星;上海产业集聚及劳动力空间分布变动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陈建华;国际化城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空间结果[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8 牛雄;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南宁特大城市空间结构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9 张仁桥;上海工业集聚区的空间整合与模式创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郭永昌;上海社会阶层空间错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中小带状城市常规公交线网规划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2 蒲向军;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杨静秋;长春市城市空间结构调控与优化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龚振鹏;国电兰州热电公司热电联产电源建设战略规划[D];兰州大学;2007年

5 骆家毅;银监会阿勒泰监管分局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6 李海涛;都市中心城区经济发展定位及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7 郑雄彬;南宁市中心城区城市开敞空间综合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3年

8 赵文恒;定州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UGB)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张静;合肥市中心城区增长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10 戴军;上海市中心城区商务办公区区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TOD策略的旅游新区公共交通系统规划方法——以阳宗海风景区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42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742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7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