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速350km高速铁路隧道气动效应基本规律试验研究
本文选题:高速铁路 + 隧道 ; 参考:《中国铁道科学》2014年01期
【摘要】:在高速铁路武汉至乐昌段和郑州西至三门峡南段,进行CRH2C和CRH380A型动车组以250~350km·h-1速度通过长度为287~1 0081m、隧道内有效净空面积为100m2的隧道和在2 728m长的九子仙隧道内交会的现场试验,研究时速350km高速铁路隧道气动效应的基本规律以及隧道气动效应对动车组动力学行为、车体结构强度和人耳舒适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动车组以350km·h-1及以下速度通过隧道和在隧道内交会的过程中,最大轮轴横向力为41.28kN,最大脱轨系数为0.70,最大轮重减载率为单峰值0.79,最大车内外压差为3 224Pa,车内空气压力3s最大变化值为1 064Pa,均在动车组运行安全性、车体强度及人耳舒适性指标的允许范围内;车内外空气压力基本随列车速度的提高而增加;相同速度条件下,在隧道长度小于3 000m时,车内外压力变化最大值总体上均随隧道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动车组的头型和密封的优化能够改善动车组通过隧道和在隧道内交会时的空气动力学性能。
[Abstract]:In the section of high-speed railway from Wuhan to Lechang and the south section of Zhengzhou from west to Sanmenxia, the field test of CRH2C and CRH380A type EMU passing through the tunnel with the speed of 250~350km h-1 at the length of 287G 1 0081 m and the effective clearance area of 100m2 in the tunnel and the intersection in the 2 728 m long Jiuzi tunnel is carried out.The basic law of aerodynamic effect in 350km high-speed railway tunnel and the influence of aerodynamic effect on the dynamic behavior, structure strength and ear comfort of EMU a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MU passes through the tunnel and intersects within the tunnel at the speed of 350km h-1 and below.The maximum axial transverse force is 41.28 KN, the maximum derailment coefficient is 0.70, the maximum wheel load reduction rate is single peak value 0.79, the maximum internal and external pressure difference is 3 224 Paa, and the maximum variation value of the air pressure in the vehicle is 1 064 Pa. all of them are safe to run in the EMU.The air pressure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ar basically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rain speed, and the tunnel length is less than 3,000 m under the same speed condition.The maximum pressure variation inside and outside the vehicl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unnel length,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head and seal of the EMU can improve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EMU when it passes through the tunnel and intersects within the tunnel.
【作者单位】: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
【基金】:铁道部科技研究专项任务计划项目(Z2009-073)
【分类号】:U45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Joseph A Schetz;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J];力学进展;2003年03期
2 武青海;列车空气动力学数值仿真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02年04期
3 王英学,高波;高速列车进出隧道空气动力学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铁道科学;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峰;邓园也;王明年;;地铁隧道带与不带竖井列车活塞效应模拟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2 逯林锋;刘堂红;张洁;;集装箱列车通过隧道气动阻力影响因素分析[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1年03期
3 王东屏;许乔奇;周韶泽;;动车组明线运行空气动力学数值仿真[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4 王东屏;何正凯;兆文忠;;横风工况下高速动车组空调表面气动性能数值分析[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5 李伟鹏;王东屏;兆文忠;;高速动车组通过隧道空气动力特性数值分析[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王东屏;赵强;兆文忠;;高速检测车明线运行辅助变流器进排风口表面压力数值分析[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7 王悦东;蔡喜艳;兆文忠;;流固耦合技术及在高速动车组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8 王东屏;徐光平;李明;兆文忠;;都市快轨列车圆形与矩形隧道运行气动特性数值分析[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9 宋洪磊;吴俊勇;吴燕;郑积浩;郑琼林;;空气动力作用对高速受电弓受流特性影响研究[J];电气化铁道;2010年01期
10 杨士超;李鲲;段跃新;袁超;;GF/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的抗风沙侵蚀性能[J];复合材料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竹清;;高速铁路越江隧道缓冲结构选择的数值模拟[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2 韩华轩;王英学;蒲佳;刘佩斯;;屏蔽门对高速铁路地下车站气动效应影响的研究[A];2008年铁路暖通空调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燕;高速受电弓—接触网动态性能及主动控制策略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赵晶;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气动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朱艳峰;高速铁路长大隧道热力效应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0年
4 余南阳;高速铁路隧道压力波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5 赵文成;高速铁路隧道缓冲结构的理论和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6 王东屏;CFD数值仿真建模技术研究及其在高速动车组中的验证[D];大连交通大学;2006年
7 陈锐林;强风作用下列车脱轨分析[D];中南大学;2008年
8 杨吉忠;考虑空气动力效应时高速列车运行安全平稳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9 李炎;铁路隧道列车活塞风特性分析及理论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0年
10 郗艳红;横风作用下的高速列车气动特性及运行安全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一帆;压力波动模拟试验系统的仿真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王现冲;地面气动效应对车下吊挂影响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王丹;地下矿山运输井巷活塞风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龚晓波;动车组自动开闭装置空气动力效应与结构强度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5 徐刚;兰新铁路挡风墙过渡地段流场特性研究及优化[D];中南大学;2010年
6 陈涛;高速铁路桥梁风障设置对列车及主梁气动性能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宋瑞斌;高速列车通过桥梁时相互气动性能的数值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李庆伟;基于Labwindows/CVI的列车设备舱压差测试软件系统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程虎;高速列车表面压力测试系统设计及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张杰;跨座式单轨车辆外流场仿真流程自动化及主参数提取[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高品贤,余南阳,雷波;隧道空气压力波浅水槽拖动模型试验的实时检测[J];铁道学报;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云东;范斌;;基于活塞风理论的高速铁路隧道衬砌压力计算改进方法[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2 王建宇;万晓燕;吴剑;;隧道长度对瞬变压力的影响[J];现代隧道技术;2008年06期
3 刘超群;彭红君;;减弱高速铁路隧道微压波辐射影响的研究[J];中国铁路;2011年04期
4 张慧玲;;高速铁路超大断面隧道支护参数及施工方法研究[J];铁道建筑技术;2009年08期
5 常翔;张献伟;;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控制[J];隧道建设;2007年S2期
6 刘杨;梅元贵;;客运专线隧道压力波数值分析中经验系数确定方法介绍[J];隧道建设;2007年S2期
7 程庆国,卢肇钧,周镜;加快高速铁路建设 促进综合运输发展[J];中国铁路;1998年08期
8 李承恕;高速铁路无线通信系统与GSM-R[J];铁道通信信号;1999年07期
9 赵非;高速铁路的旅客服务系统——话说高速铁路之七[J];铁道知识;2000年06期
10 王保成,韩锋;修建高速铁路的若干热点问题[J];甘肃科技;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常翔;张献伟;;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控制[A];中铁隧道集团2006年客运专线专题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2 常翔;张献伟;;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控制[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理论与应用——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常翔;张献伟;;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控制[A];第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常翔;张献伟;;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控制[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琴;晏兆晋;;高速铁路综合调度系统的比较与分析[A];扩大铁路对外开放、确保重点物资运输——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铁道分会场暨中国铁道学会学术年会和粤海通道运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国荣;赵品;;提高铁路运输速度 发展高速铁路 适应国民经济的大发展[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7 金守华;;客运专线建设管理中若干问题的思考[A];客运专线工程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8 王大庆;谢楠;陈英俊;;高速铁路抗震设防问题[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9 杜越;宋红红;;高速铁路路基水泥搅拌桩施工及质量控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林志海;;高速铁路牵引网距离保护探讨[A];中国铁道学会电气化委员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曹炳坤;世界高速铁路一瞥[N];联合时报;2002年
2 本报驻沪记者 沈颖;世界高速铁路概况[N];南方周末;2003年
3 记者 习少颖邋通讯员 曹锋;武广高速铁路技术难点全攻克[N];湖北日报;2007年
4 记者 矫阳;我今年将开工建设4100公里高速铁路[N];科技日报;2008年
5 廖景标;钦州将投入500亿元构建大交通[N];广西日报;2008年
6 通讯员 陈平军 记者 杨倩;石家庄火车北站广场开始升级改造[N];河北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刘仁;中国高速铁路专利申请近千件[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0年
8 周怀立 李文峰;武广高速铁路株潭段开工[N];湖南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焦红霞;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对世界影响深远[N];中国改革报;2010年
10 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 易宪容;我们如何应对高风险时代?[N];华夏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召兰;高速铁路大型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与状态评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2 王峥峥;跨断层隧道结构非线性地震损伤反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3 周丹;长大隧道、隧道群空气动力效应算法研究及应用[D];中南大学;2007年
4 赵庆国;高速铁路产业发展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5 赵晶;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气动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张嘉敏;高速铁路能力计算与评估之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李立明;隧道火灾烟气的温度特征与纵向通风控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8 赖永标;隐伏溶洞与隧道间安全距离及其智能预测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9 李献民;高速铁路加筋过渡段静动力特性数值分析及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10 赵平;高速铁路站场设计及参数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磊;高速铁路单开口隧道缓冲设施对气动效应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张进;隧道内卸压结构对高速列车气动效应缓解作用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3年
3 唐科;高速铁路快速背景下的高速公路客运应对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4 祁彪;地面沉降对京沪高速铁路(北京—济南段)影响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5 刘振江;高速铁路CFG桩—网复合结构的桩土应力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6 刘京辉;中国高速铁路道岔产品招标与技术引进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李昂;高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衔接换乘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丁丽娜;高速铁路供电系统保护配置[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9 娄奇鹤;高速铁路综合调度电力子系统仿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10 林青;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床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52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752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