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MLS66重载-高频加载下沥青路面应变行为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17 04:38

  本文选题:道路工程 + 沥青路面 ; 参考:《中国公路学报》2014年10期


【摘要】:为考察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在超重高频动载及环境温度交互作用下的力学响应状况,采用MLS66在高温及常温条件下进行半轴超载50%的足尺加速加载试验。结合加载次数、温度、模量等参数,分析了可控荷载条件下路面结构层底部三向瞬时及累积应变响应的空间分布及时程变化,并对实测值与计算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面层底部瞬时应变实测值大于计算值,基层中两者较吻合;纵向瞬时应变比为1/5~1/2,且温度越高,应变比越小;高温下瞬时应变幅值为常温下的2~6倍;面层纵向应变温度系数约为横向的2倍,基层(底基层)的三向应变温度系数大致相同;瞬时应变幅值和应变温度系数与路面深度分别呈幂指数、负线性关系;加载次数与累积应变、地震波模量呈双对数线性关系,可用于沥青面层疲劳预估。
[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cal response of semi-rigid base asphalt pavement under the interaction of heavy and high frequency dynamic load and ambient temperature, MLS66 was used to carry out 50% full-scale accelerated loading test of semi-rigid base asphalt pavement under high and normal temperature.Combined with the parameters such as loading times, temperature and modulu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transient and cumulative strain response at the bottom of the pavement structure under controllable load is analyzed, and the measured and calculated values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asured value of the instantaneous strain at the bottom of the surface layer is larger than the calculated value, and the measured value of the instantaneous strain in the base is more consistent, the longitudinal instantaneous strain ratio is 1 / 5 / 1 / 2, and the higher the temperature, the smaller the strain ratio, and the amplitude of the instantaneous strain at high temperature is 2 ~ 6 times of that at normal temperature.The longitudinal strain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the surface layer is about 2 times of that of the transverse layer, the triaxial strain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the base (bottom base) is approximately the same, the instantaneous strain amplitude and the strain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have a power exponent and a negative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road depth, respectively.The loading times have a logarithmic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cumulative strain and the seismic wave modulus, which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fatigue of asphalt surface.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68044)
【分类号】:U416.2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少幸;张肖宁;孟书涛;任伟新;;基于ALF加速加载试验的沥青层疲劳损伤[J];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01期

2 董泽蛟;柳浩;谭忆秋;陈凤晨;王宝新;;沥青路面三向应变响应现场实测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7期

3 管志光;庄传仪;林明星;;足尺沥青混凝土路面加速加载动力响应[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4 Cinzia Maggiore;Gordon Airey;Paul Marsac;;A dissipated energy comparison to evaluate fatigue resistance using 2-point bending[J];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2014年01期

5 查旭东,张起森;沥青路面结构室内直槽试验验证的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0年05期

6 董忠红;徐全亮;吕彭民;;基于加速加载试验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动力响应[J];中国公路学报;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起伟;黎晓;梁乃兴;;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动力响应试槽试验[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2 吕彭民;张扬;;温度对长大上坡路段沥青混凝土路面动力响应的影响[J];公路;2013年07期

3 徐勋倩;王建波;朱建民;高强;朱勇;王亚萍;;基于轮胎与桥面耦合作用的钢桥面铺装早期病害机理研究[J];中外公路;2013年04期

4 徐吉存;庄传仪;叶亚丽;宋小金;;基于正交设计的粒料基层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影响因素灰熵分析[J];中外公路;2013年04期

5 叶亚丽;庄传仪;王林;宋小金;;基于加速加载试验的柔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动力响应[J];公路;2013年11期

6 肖川;邱延峻;曾杰;李保险;;FWD荷载作用下的沥青路面实测动力响应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4年02期

7 庄传仪;叶亚丽;王林;;级配碎石基层沥青路面FWD反算模量换算系数[J];重庆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8 庄传仪;王林;叶亚丽;;动应变传感器标定方法及与沥青混合料协同变形评价研究[J];公路;2014年04期

9 田海波;郑传峰;秦泳;吕丹;张婷;;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疲劳开裂控制因素研究[J];公路;2014年06期

10 肖川;邱延峻;黄兵;;基于车辆加载试验的沥青路面动力响应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4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但汉成;饱和沥青路面动力耦合分析与路面非饱和排水设计理论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张泉;碎石化沥青加铺结构力学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管志光;足尺路面加速加载试验系统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庄传仪;基于加速加载响应的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指标与参数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5 吴志勇;基于多级等幅荷载下的沥青混合料损伤累积和沥青面层疲劳损伤破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振新;混凝土碎石化沥青加铺层路面结构模型试验[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刘艳萍;橡胶封装FBG沥青路面竖向应变传感器的开发与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3 田庚亮;光纤传感技术监测沥青混合料应变响应有效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4 李生龙;沥青路面结构信息监测及疲劳性能预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刘宁;半刚性基层长寿命路面力学响应的现场测试与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6 尚阳;基于FBG传感器的道路结构信息监测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7 张扬;重载车辆作用下长大上坡沥青路面力学行为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少幸;张肖宁;徐全亮;孟书涛;;沥青混凝土路面光栅应变传感器的试验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6年02期

2 颜利;周晓青;李宇峙;邵腊庚;;基于直道足尺车辙试验的沥青路面重载轴载换算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3期

3 董泽蛟;谭忆秋;曹丽萍;钟阳;;水-荷载耦合作用下沥青路面孔隙水压力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4 叶国铮;李秩民;刘浩熙;赵汉涛;;柔性路面应力应变的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1979年03期

5 董泽蛟;曹丽萍;谭忆秋;;饱水沥青路面动力响应的空间分布分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6 管志光;王旭光;张吉卫;;路面加速加载试验设备控制系统的研究[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崔鹏;邵敏华;孙立军;;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指标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8 李怀璋,余群;车辆路面计算机仿真系统中的沥青路面应力应变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01年04期

9 刘大维,陈静,霍炜,陈秉聪;车辆行驶速度对路面损伤的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3年01期

10 张宏超;孙立军;;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现象与试验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孟书涛;沥青路面合理结构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傅珍;超载运输对路面结构的损伤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有贵,林家胜,罗竟;超载汽车对沥青路面的影响[J];广西交通科技;2000年04期

2 林有贵,罗竞;广西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的研究[J];广西交通科技;2000年S1期

3 王进满,黄广忻,李智荣,邓卫明;沥青路面早期推移防治的探讨[J];山西交通科技;2000年02期

4 王东伟,李永胜,阮川民,靳长征;沥青路面的加热修补[J];山西交通科技;2000年02期

5 余东坡,王鲁军;沥青路面低温开裂问题的探讨[J];公路交通技术;2004年02期

6 刘春波,董秀梅;沥青路面的裂缝预防及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4年02期

7 姜海波,杨文婷,洪沛;沥青路面的水损害分析[J];森林工程;2004年03期

8 刘桂强;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及其防治措施[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4年03期

9 赵保平;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及预防措施探讨[J];山西交通科技;2004年02期

10 陈造奇;一种由美国引进的沥青路面保护剂悄然进入我国高速公路[J];上海公路;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姬东;李黎;;沥青路面水破坏原因分析与设计探讨[A];第四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承斌;穆杰;邵龙潭;;微波加热沥青路面及其控制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暨“2009年微波创造美的生活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张泽文;;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关键施工质量管理实践[A];湖北省公路学会二○○九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钱国超;;江苏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十五”技术回顾与展望[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5 万里鹏;程琳;;浅谈沥青路面水破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年

6 许志鸿;董占文;吴文海;;沥青路面结构的可靠性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茅以升诞辰10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1995年

7 陈景;沈金安;李福普;;沥青路面渗水测定方法的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2002年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2年

8 张晓冰;黄晓明;;沥青路面温度状况分析[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公路设计与施工卷[C];2002年

9 贺俊;;沥青路面的施工与监理的质量控制[A];沥青路面施工监理交流材料汇编[C];2002年

10 镇亦明;戴建军;胡爱梅;;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几个技术问题的探讨[A];沥青路面施工监理交流材料汇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珍珍;美专家提出系统考虑沥青路面质量[N];中国交通报;2006年

2 赵会;岷江大道沥青路面全面开铺[N];眉山日报;2008年

3 驻张家港首席记者 王乐飞 通讯员 蒋恒;港城“尝鲜”沥青路面修复新技术[N];苏州日报;2011年

4 实习生 李茜邋杨捷;彩色沥青路面制作“独占鳌头”[N];长江日报;2007年

5 记者袁岚;沥青路面寿命可达50年[N];中国建材报;2010年

6 朱振宇;江苏交通科学研究院集成研究打造抗水损沥青路面[N];中国交通报;2011年

7 楚天高速公路养护中心 王云波;沥青路面顶成“麻麻脸” “千斤顶”配块枕木如何[N];湖北日报;2005年

8 张春跃;我市一项沥青路面修复技术达到国际水平[N];保定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陈淑华 通讯员 郭晓萍;探索沥青路面“长寿”之道[N];泉州晚报;2012年

10 记者 陈云芬;沥青路面关键技术破题[N];云南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立涛;沥青路面温度应力及超孔隙水压力计算[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王书云;基于生心理因素的沥青路面性能关键参数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3 黄志义;特长隧道沥青路面火灾过程燃烧机理与安全性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聂鹏;辽宁省沥青路面合理结构类型与区划原理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关彦斌;大孔隙沥青路面的透水机理及结构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罗辉;沥青路面粘弹性响应分析及裂纹扩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王端宜;设计沥青路面及其方法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3年

8 郭红兵;设置开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裂缝缓解层的沥青路面抗裂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9 蔚旭灿;应用数学力学方法研究沥青路面结构特性[D];长安大学;2008年

10 王虹;基于融雪化冰的传导沥青路面优化设计及粘弹性响应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继忠;云南省高海拔地区沥青路面温度场及温度应力数值计算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2 胡勇;沥青路面质量动态控制系统[D];长安大学;2009年

3 程亮;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的沥青路面结构分析[D];长安大学;2009年

4 张文;沥青路面极限承载力与使用寿命预估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5 李雪莲;沥青路面关键质量指标与付费系数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邓融;水和荷载耦合作用下沥青路面动力响应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孙兆刚;干旱寒冷地区沥青路面温度应力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史恒志;邯郸地区运煤道路超重型交通沥青路面结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0年

9 娄峰;基于模糊理论的沥青路面可靠性分析[D];湖南大学;2005年

10 偶昌宝;沥青路面结构动力响应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621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7621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f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