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海隔震桥梁基于性态的抗震设防标准
本文选题:近海 + 桥梁工程 ; 参考:《自然灾害学报》2014年01期
【摘要】:针对目前我国近海隔震桥梁抗震设防标准的现状,通过引入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思想,建立近海隔震桥梁的抗震设防标准。将近海隔震桥梁按桥梁的使用功能、政治、经济的影响分为三个设防等级,通过定义三个设防水准,将多级设防思想应用到实践中。将桥梁结构划分为"五种"性态水平,结合各类桥梁相应的地震动水准建立12个结构最低性态目标,其中一级桥梁采用三水准设防,二、三级桥梁采用两水准设防;本文根据三类隔震桥梁的重要性建立抗震设计类别。结果表明采用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方法为我国近海隔震桥梁制定抗震设防标准是可行的。
[Abstract]:I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eismic for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offshore isolated bridges in China, the seismic fortification standard of offshore isolated bridges is established by introducing the idea of seismic design based on behavior.The offshore isolated bridge is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 according to its function, politics and economy. By defining three levels, the idea of multi-level defense is applied to practice.The bridge structure is divided into "five" behavior levels, and 12 minimum structural behavior targets are establish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orresponding ground motion level of all kinds of bridges, in which the first grade bridges adopt three leveling fortification,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grade bridges adopt two leveling fortification.According to the importance of three kinds of isolated bridges, the aseismic design category is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feasible to establish seismic for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offshore isolated bridges in China by using the method of seismic design based on behavior.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 广东省地震工程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1CB013606)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J07B02)
【分类号】:U442.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谢礼立,张晓志,周雍年;论工程抗震设防标准[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6年01期
2 叶爱君;范立础;;大型桥梁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探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2期
3 谢礼立,马玉宏;基于抗震性态的设防标准研究[J];地震学报;2002年02期
4 陆本燕;刘伯权;邢国华;吴涛;;桥梁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防目标与性能指标研究[J];工程力学;2011年11期
5 朱建钢,黄兴建;经济增长速度对抗震设防标准的需求[J];自然灾害学报;1994年04期
6 马玉宏,谢礼立,赵桂峰;地震环境下不同重要性建筑的抗震设防水准[J];自然灾害学报;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玉宏;赵桂峰;谢礼立;崔杰;;考虑地震环境下现役结构抗震加固设防地震动参数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2 周宏庚;马巍;沈小璞;;合肥市重要公共建筑震害预测与对策探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3 周可哥;;工程结构振动控制研究综述[J];安徽建筑;2010年02期
4 薛素铎;李雄彦;蔡炎城;;摩擦滑移水平隔震支座的性能试验[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5 薛素铎;赵伟;李雄彦;;摩擦摆支座在单层球面网壳结构隔震控制中的参数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6 李雄彦;薛素铎;;摩擦-弹簧水平隔震系统的模型与设计[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7 陈玲玲;钱胜国;徐德毅;陈敏中;;大型水工渡槽减隔震设计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年01期
8 翟泽冰;张根广;李静;;大型渡槽设置隔震支座效果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年03期
9 张锴;郭文华;;大跨度斜拉桥铅芯橡胶支座的参数优化[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郝金伟,程华,陈辉国;由日本地震看城市“直下型”地震[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晓唐;颜云燕;唐德嘉;;铅芯橡胶隔震双槽渡槽设计与动力分析[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2 季永兴;张燎军;卢永金;;潮汐河口特大跨度水闸抗震标准及设防措施[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3 李鸿晶;王静萍;;工程结构抗震设防水准之我见[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1年
4 李永刚;鲁显金;杨少辉;;结构被动控制方法综述[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5 张于晔;袁万城;樊伟;;大型桥梁抗震能力设计的局部策略[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0年
6 管仲国;李建中;;城市快速路高架桥抗震体系选择与经济性对比——上海浦东内环线改扩建工程[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周振兴;闫兴非;陈巧珊;;新型连续梁用抗震支座(力分布式)的研究、设计和实施[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谢礼立;马玉宏;刘曾武;;考虑地震环境的不同重要性类别结构抗震设防水准的确定[A];庆贺刘锡良教授执教五十周年暨第一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1年
9 杨梦蛟;;汶川大地震既有铁路桥隧建筑物震害情况与思考[A];中国铁道学会2008年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一等奖论文[C];2009年
10 宋恒扬;;汶川大地震桥梁震害对山区既有简支梁桥抗震加固的启示[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俊杰;基于ArcGIS Server的震害风险管理系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刘文静;LRB隔震桥梁的可靠性与等效线性化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万海涛;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抗震性能试验及其基于变形性能的参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肖东升;基于GIS和CA的地震灾害压埋人员情景分析与评估理论[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5 贾俊峰;桥梁三维隔震分析与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汪志昊;自供电磁流变阻尼器减振系统与永磁式电涡流TMD的研制及应用[D];湖南大学;2011年
7 李江;高层建筑结构振动半主动控制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8 史志利;大跨度桥梁多点激励地震反应分析与MR阻尼器控制[D];天津大学;2004年
9 朱文正;公路桥梁减、抗震防落梁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10 杨孟刚;磁流变阻尼器在大跨度桥梁上的减震理论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克彬;大型渡槽结构主动变阻尼控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贺钢锋;不对称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的设计参数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黄春;城市最优化抗震设防标准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薛颖亮;中欧风荷载、地震作用、荷载效应组合的对比研究及欧洲规范版SATWE软件开发[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0年
5 刘奕;曲线连续梁桥耗能减震方法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6 陈思佚;某公路桥非隔震和隔震方案的抗震性能对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孙聪;榫减震系统的研究及其在大跨度连续梁桥上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师少辉;多TMD对斜拉桥减震设计与效果分析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何栋;整浇装配式桥台设计方案及有限元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刘级;不同结构体系斜拉桥地震反应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聿贤,张敏政;缺乏强震观测资料地区地震动参数的估算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4年01期
2 高小旺,鲍霭斌;抗震设防标准及各类建筑物抗震设计中“小震”与“大震”的取值[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9年01期
3 尹之潜,李树桢,杨淑文,赵直;震害与地震损失的估计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0年01期
4 谢礼立,张晓志,周雍年;论工程抗震设防标准[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6年01期
5 李应斌,刘伯权,史庆轩;基于结构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研究与展望[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4期
6 周雍年,张晓志,谢礼立;工程抗震设防标准的效益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1期
7 张令心,王中秀,江近仁;结构抗震设防标准及其决策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2期
8 司炳君;李宏男;王东升;孙治国;王清湘;;基于位移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I):拟静力试验[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年01期
9 马玉宏,谢礼立;不同重要性结构的抗震设防水准[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10 朱建钢,,黄兴建;工程项目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经济学观点[J];四川地震;199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栋国;;关于北川县小城镇灾后恢复重建,抗震设防标准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18期
2 李松;;北京:延伸抗震设防[J];w
本文编号:17687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768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