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路协同环境下交通控制与诱导协同研究
本文选题:车路协同 + 交通控制 ; 参考:《兰州理工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使得许多城市都或多或少的面临着交通拥堵的问题,因此,如何保证城市交通系统的有序运行就成为了交通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基本手段,二者之间既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又互相独立、各有侧重,因此,只有使二者有效的协同起来才能更好的保证交通系统的有序运行。车路协同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用于解决交通问题的有效方法,因此,将车路协同系统引入到交通控制与诱导协同的研究之中对解决交通问题、适应交通的发展速度和进一步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车路协同环境下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时车速和排队长度的交通控制与诱导协同模型来提高交通系统的效能。车路协同系统是智能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道路和车辆两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拥有先进的路侧系统和车载系统,通过有线或者无线通讯方式可以方便的获取车速和排队长度等路况信息,在车速和排队长度的基础上,以路网总行程时间作为目标函数建立交通控制与诱导协同模型,同时加之相应的约束条件,对各个控制和诱导参数进行限制,以达到减小路网总行程时间和均衡路网流量的最终目标。 交通控制与诱导协同模型的求解采用对问题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操作简单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文中分析设计了遗传算法中的编码方式以及选择、变异、交叉等遗传算子,将目标函数直接转化为适应度函数,然后通过惩罚函数将协同模型中的约束条件加入到适应度函数之中,从而简化遗传算法对所求参数的求解步骤,使得模型的求解易于在仿真软件中实现。 文章最后通过在Vissim微观交通仿真软件中建立了一个小型路网来模拟车路协同环境中的数据获取,小型路网由8条道路和四个交叉口组成,在路网中的每条道路上相应的断面分别设置数据检测点和排队长度计数器来采集平均车速和排队长度,通过在路网中进行路径的设置来模拟实际的交通环境中的OD交通量,然后在Matlab中利用遗传算法对协同模型进行仿真求解,经过以上的模拟和仿真后得到的结果证明了本文的方法和模型能够有效的减小路网的总行程时间和均衡路网流量。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traffic, many cities are more or less faced with the problem of traffic congestion. Therefore, how to ensure the orderly operation of urban traffic system has become a hot spot in the field of traffic engineering. Traffic control and traffic guidance are the basic means to solve urban traffic problems. Only by making the two effective cooperation can better ensure the orderly operation of the traffic system. The vehicle-road cooperativ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d it is also an effective method to solve traffic problems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ntroduce the vehicle-road coordination system into the study of traffic control and guidance coordination in order to solve traffic problems adapt to the speed of traffic development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raffic system. In this paper, a traffic control and guidance collaborative model based on real-time speed and queue length i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raffic system. The vehicle-road coordinat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It considers the road and vehicle factors comprehensively, and has advanced road-side system and vehicle-borne system. Traffic information such as speed and queue length can be easily obtained by wired 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n the basis of speed and queue length, the traffic control and induced cooperative model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total travel time of road network as the objective function.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constraints, the control and induced parameters are restricted to achieve the ultimate goal of reducing the total travel time of the road network and balancing the network flow. The cooperative model of traffic control and guidance is solved by genetic algorithm, which has good robustness and simple operation. In this paper, genetic operators such as selection, mutation and crossover are analyzed and designed. The objective function is transformed directly into fitness function, and then the constraints in the cooperative model are added to the fitness function by penalty function, which simplifies the steps of solving the parameters obtained by genetic algorithm. The solution of the model is easy to be realized in the simulation software. In the end, a small road network is built in the Vissim microscopic traffic simulation software to simulate the data acquisition in the collaborative environment. The small road network is composed of 8 roads and four intersections. Data detection points and queue length counters are set up in each section of the road network to collect the average speed and queue length, and the OD traffic volume in the actual traffic environment is simulated by setting the path in the road network. Then genetic algorithm is used to solve the cooperative model in Matlab. The simulation an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and model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total travel time and equilibrium network flow of the road network.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U495;U491.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源华,陈洪仁,李元诚;干道交通控制的子系统比拟方法及控制时段确定[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2 王金艳,刘铁成;高速公路交通控制策略[J];河南交通科技;1998年03期
3 周彤梅,冶文斌;道路交通控制的发展趋势研究[J];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4 于万霞;杜太行;郑宏兴;;基于粒子群的模糊神经网络交通信号控制[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07期
5 毛汉颖;杨钢锋;黄振峰;;交通信号机基于DSP的方案设计[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白小雷;;UTC交通信号机流量数据报告的实现[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0年20期
7 胡洋;高速公路道路交通控制系统初探[J];辽宁交通科技;2004年08期
8 袁伟;朱兆芳;;路网交通流动态分配模型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年09期
9 宋运林;董超俊;;混沌蚁群算法及其在相位差优化中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5期
10 杨钢锋;毛汉领;黄振峰;;基于DSP的交通信号机方案设计[J];交通与计算机;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国伍;;关于发展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几个问题[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于泉;荣建;张金喜;;交通控制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平行建设探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3 巨永锋;刘新华;;平面交叉口交通控制计算机仿真系统研究[A];2003年全国系统仿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徐欣;徐立鸿;;城市单交叉口两级加权神经网络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A];'2008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吴德志;刘志荣;林淑芬;;城市道路交通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A];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提升福建制造业竞争力的战略思考专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鹏;常玉林;;信号交叉口机动车饱和度配时方法研究[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强伟;;信号控制交叉口最佳周期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黎冬平;陈峻;;路段人行横道信号控制方式研究[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成卫;李学敏;陈昱光;袁满荣;;过饱和交叉口单点信号配时方法研究[A];2008第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闻育;吴铁军;;城市交通控制在线滚动优化方法[A];第二十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典丽;H3C关注国家轨道交通信息化建设[N];人民铁道;2008年
2 洪涛、张洋、志新、立辉,,记者 贾建勇;我市引进西门子高科技交通控制系统项目在京签约[N];承德日报;2005年
3 工宣 ;烟台建成交通控制系统集成平台[N];人民公安报;2005年
4 刘长林;北京轨道交通控制“心脏”年底竣工[N];中华建筑报;2007年
5 李进胜 记者 卢军 邵晶岩;个体车成为交通事故多发群体[N];黑龙江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潘强;峰会交通:彰显政府软实力[N];中国改革报;2006年
7 夏丹邋通讯员 刘新海 岳川东;烟台蓄势城区立体大交通[N];烟台日报;2007年
8 谭富仁;白山黑水共建平安和谐校园[N];北方法制报;2008年
9 科左后旗公安交通警察大队 杨溢;环形交叉路口交通控制模式初探[N];通辽日报;2011年
10 罗瞻;确保高速公路平安高效运行[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满荣;昆明市主城区交通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亮;城市快速路交通流采集与控制相关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3 保丽霞;基于信息集成的城市交通流诱导与交通控制协同的关键理论及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杨立才;城市道路交通智能控制策略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谭满春;面向ITS的高速公路网交通分配与入口匝道控制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0年
6 李凤;公交信号优先协调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彭博;大范围交通控制与交通流诱导协同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富;城市事故灾难道路交通应急组织理论与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李健;结合部路网匝道系统结构分解与协同控制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10 闻育;复杂多阶段动态决策的蚁群优化方法及其在交通系统控制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斌;基于大系统递阶优化的交通控制与诱导协同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2 张洁彬;基于车辆间通信的智能十字路口交通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中山大学;2013年
3 谢颖;交通控制子区动态划分和信号协调优化控制[D];广西工学院;2011年
4 李艳君;基于博弈论的交通控制与诱导一体化模型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5 唐磊;基于MapX的交通控制仿真系统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6 魏玉晓;城市道路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协调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7 刘光柱;动态双向绿波优化控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张媛媛;锦州市交通控制时空优化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2年
9 秦雷;基于组团式山地城市交通演变机理的交通控制技术与策略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10 王川;车路协同环境下交通控制与诱导协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780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778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