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拼宽后纵向接缝受力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2 05:24

  本文选题:桥梁拼宽 +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 ; 参考:《中外公路》2014年05期


【摘要】:大量高速公路需要通过拼宽改造以适应不断增加的交通量。该文以京港澳高速公路上某4×16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的拓宽改造工程为依托,首先通过比较现有空心板桥拼接模式,选择合适的拼接方案,然后利用桥梁分析软件Midas/Civil建立空间梁格模型,讨论不同收缩徐变模式、不同拼接时间、不同新桥沉降量对拼接纵缝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收缩徐变模式对纵缝应力计算结果影响较大但趋势基本一致,延长新桥空心板的存梁时间可有效降低因收缩徐变产生的应力;桥墩沉降可能导致纵缝开裂,拼宽设计时应适当增大桩长、桩径,以控制新建桥梁的总的沉降量,综合考虑收缩徐变及沉降等的影响对组合作用下接缝的裂缝宽度进行了验算,并对接缝位置配筋进行了设计。
[Abstract]:A large number of freeways need to be adapted to the increasing traffic volume. Based on the widening and rebuilding project of a 4 脳 16m prestressed concrete hollow slab bridge on the Beijing-HongKong-Macao Expressway, this paper first selects the suitable splicing scheme by comparing the existing splicing modes of the hollow slab bridge. Then using the bridge analysis software Midas/Civil to establish the spatial girder model,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hrinkage and creep mode, different splicing time and different new bridge settlement on the joint longitudinal joi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rinkage and creep mode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longitudinal joint stress, but the trend is basically the same. Prolonging the storage time of hollow slab of new bridg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stress caused by shrinkage and creep, and the settlement of pier may lead to longitudinal joint cracking.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total settlement of the new bridge, the width of the joint crack under the combined action should be checked and calculated by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shrinkage, creep and settlement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total settlement of the new bridge by increasing the pile length and the pile diameter. The position of butt joint is designed.
【作者单位】: 湖南路桥建设集团公司;
【分类号】:U445.6;U4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韶海;;浅谈沪杭甬高速公路拓宽工程新老桥梁纵缝拼接施工[J];公路;2006年03期

2 聂鹏,曲向进,刘奉侨,丛林,郭忠印;沈大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路基加宽容许工后不均匀沉降指标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11期

3 吴文清;付佳佳;单宏伟;韩大章;;高速公路宽幅空心板梁桥横向拓宽结构形式的比较[J];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03期

4 张世平;廖朝华;;高速公路桥涵构造物扩建的拼接设计思路[J];中外公路;2006年02期

5 鞠金荧;;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扩建工程桥梁拼接设计构思[J];中外公路;2006年06期

6 吴文清;叶见曙;鞠金荧;华斌;;高速公路扩建中桥梁拓宽现状与方案分析[J];中外公路;2007年06期

7 张娟秀;刘军;叶见曙;魏佳明;;空心板侧表面粗糙处理研究[J];中外公路;2013年06期

8 房谷锦;;江六高速公路桥梁拼宽设计方法[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3年12期

9 方志;常红航;阳先全;袁怡;;混凝土箱梁桥拓宽拼接后收缩和徐变引起的横向效应[J];中国公路学报;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育智;李乔;唐亮;罗刚林;;双索面斜拉桥主梁剪力滞效应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4期

2 崔颖波;龚德华;贾山;赵人达;杨永清;向天宇;;预应力混凝土曲线连续刚构桥结构行为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2期

3 曾莉;雷霖;邹志全;;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牛腿开裂及加固模型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4 郭毅;文华斌;占玉林;;钢管混凝土组合格构柱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动力特性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2期

5 彭玉明;;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箱肋拱桥的计算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彭增刚;;关于消除公路桥预制板(梁)支座脱空问题的探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7 张运涛;;预应力T形梁产生变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8 郭东海;胡成;;连续箱梁施工控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9 肖玉德;;系杆拱桥的吊杆索力测试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张运涛;;非标准条件下混凝土收缩徐变试验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少伟;游日;;超大跨径变截面钢筋混凝土拱式渡槽抗震分析[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2 游日;胡少伟;;超大拱式变截面渡槽收缩徐变影响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3 郑愚;钟永刚;;对GFRP筋混凝土桥梁面板内压缩薄膜效应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赵卓;;旧桥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结构加固破坏荷载试验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5 吴刚;;纪念碑式桥墩造型设计[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6 刘培贤;;浅谈卫河特大桥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施工方法[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7 吉增晖;;钢筋混凝土桁架桥梁受损修复技术初探[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8 宗周红;夏樟华;;既有桥梁拓宽纵向接缝研究及应用[A];全国既有桥梁加固、改造与评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郭岩昕;夏樟华;宗周红;;斜交空心板连续梁桥拓宽力学性能分析[A];全国既有桥梁加固、改造与评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王荣霞;郑刚;李建军;;预制倒T截面组合箱形梁的抗弯性能研究[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德增;斜塔斜拉桥施工与运营过程中的力学行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灿;横向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及预应力损失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傅珍;高速公路拓宽工程路基差异沉降及控制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4 唐国斌;基于全寿命设计的混凝土箱梁桥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张方;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时变性能及分析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王荣霞;节段接缝剪切变形及其在桩—土—桥梁体系中的影响效应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陈衡治;大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计算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祝明桥;混凝土薄壁箱梁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与分析[D];湖南大学;2004年

9 李立峰;正交异性钢箱梁局部稳定分析理论及模型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10 周建民;考虑时间因素的混凝土结构分析方法[D];同济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冲;钢筋混凝土刚架拱桥受力机理与节点加强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辛保兵;既有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剩余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向烨;基于行车舒适性的高填方路基差异沉降指标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伟;预应力连续箱梁桥结构优化设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杨志威;钢结构平面拱桁架屋盖的支撑系统效能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武建中;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备用束设置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渠昱;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及应力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亮;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施工期船撞风险分析[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9 廖兴;斜交连续梁桥地震反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韩非;长春市前进大街立交桥异形箱梁桥计算与检测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虎鑫,,陈荣生;高等级公路工后不均匀沉降指标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2 鲁昌河;广佛高速公路新旧桥梁结构连接试验段设计[J];广东公路交通;2003年04期

3 胡盛,廖朝华;后张预应力混凝土宽幅空心板的设计与施工[J];公路;2001年10期

4 马春生,宋神友;广佛高速公路湖洲大桥主桥新旧结构连接设计[J];公路;2003年S1期

5 刘汉清,曾国东,应荣华;老路拓宽容许工后不均匀沉降指标研究[J];公路;2004年03期

6 蒲广宁;饶中;孟屯良;丁学良;;30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病害成因分析及对策[J];公路;2008年07期

7 张丽芳;郭涛;吴文清;叶见曙;;旧桥拓宽中拼接方式对旧桥受力状态的影响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2期

8 孙文智;肖质江;;某宽幅空心板桥上部结构病害诊断及处治[J];公路交通技术;2011年02期

9 谢慧才,李庚英,熊光晶;新老混凝土界面粘结力形成机理[J];硅酸盐通报;2003年03期

10 鞠金荧;;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扩建工程桥梁拼接设计构思[J];中外公路;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成;陈兆栓;徐郁峰;庞键;;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收缩徐变效应的概率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7期

2 彭仙淼;陈惟珍;;收缩徐变对开裂后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结构的影响[J];中国市政工程;2012年05期

3 李建斌,石现峰;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收缩徐变分析[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潘钻峰;吕志涛;刘钊;孟少平;;苏通大桥连续刚构收缩徐变效应的不确定性分析[J];工程力学;2009年09期

5 方坚宇;马吉倩;;收缩徐变对简支变连续结构受力性能影响研究[J];公路;2012年11期

6 欧珍华;张永水;沈小飞;;涪陵乌江二桥收缩徐变研究[J];中外公路;2007年02期

7 刘沐宇;卢志芳;;混凝土桥梁时变性和不确定性下的收缩徐变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0期

8 周松柏;胡楚荣;李鹏艳;胡勇;;大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收缩徐变效应[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9 赵启林;陈立;翟可为;杨洪;宋建国;;复杂状态下桥用高强混凝土收缩徐变性能试验[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张勤功;;桥梁收缩徐变模型的比选[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建仁;余钱华;汪维安;杨胜;郭坚;;广西布柳河大桥收缩徐变模型的比选[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5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游日;胡少伟;;超大拱式变截面渡槽收缩徐变影响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洪军;曲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收缩徐变效应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2 杨廷树;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收缩徐变精细化分析[D];长安大学;2012年

3 袁鹏飞;高强混凝土箱梁桥收缩徐变效应分析[D];重庆大学;2013年

4 向星峗;高速公路桥梁加宽中新旧桥的收缩徐变效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5 王瑞花;湘江大跨度预应力连续梁桥的仿真计算和收缩徐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朱果;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收缩徐变效应分析[D];重庆大学;2012年

7 邢德兆;大跨度PC桥梁的收缩徐变效应分析与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8 马坤;大跨度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收缩徐变效应随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9 汪维安;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收缩徐变效应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05年

10 易刚祥;碳纤维机敏材料在混凝土桥梁结构收缩徐变性能测试中的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858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7858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6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