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高烈度地震区高边坡支挡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2 05:36

  本文选题:边坡工程 + 高烈度地震区 ; 参考:《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S2期


【摘要】:利用振动台试验可以模拟地层受剪切波作用的现场动力条件的特点,针对位于8度高烈度地震区的玉蒙铁路的路堑高边坡工点,通过大型振动试验,对单排桩和双排桩支挡结构在不同地震加速度条件下的桩身受力、土体加速度、桩顶位移情况进行测试,对比分析单排桩和双排桩抗滑支挡结构在高边坡中的支护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单排桩和双排桩的桩后总土压力、动土压力分布相似,均为反S形,且单排桩的总土压力、动力土压力要比双排桩相同位置的总土压力和动土压力大1.5~2.0倍;相同地震加速度下,双排桩结构的土体加速度要比单排桩结构的土体加速度小,双排桩下桩的桩顶位移要比单排桩的桩顶位移小。说明对于高烈度地震区高边坡的加固,双排桩支挡结构的支护效果明显好于单排桩支挡结构。
[Abstract]:The shaking table test can be used to simulate the field dynamic conditions of strata subjected to shear wave. Aiming at the high slope of Yumeng railway located in the 8 degree high intensity earthquake area, a large-scale vibration test is carried out. The stress of pile body, the acceleration of soil and the displacement of pile top of single row pile and double row pile supporting structure under different earthquake acceleration conditions are tested, and the support effect of single row pile and double row pile anti-slide retaining structure in high slope is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total earth pressure and dynamic earth pressure of single row pile and double row pile are similar, all of them are anti-S shape, and the total earth pressure and dynamic earth pressure of single row pile are 1.5 ~ 2.0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double row pile in the same position. Under the same seismic acceleration, the soil acceleration of double-row pile structure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single-row pile structure, and the displacement of pile top under double-row pile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single row pi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pport effect of double row pile retaining structure is better than that of single row pile retaining structure for high slope reinforcement in high intensity seismic area.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西南交通大学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分类号】:U41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江波;郑颖人;叶海林;冯夏庭;;埋入式抗滑桩支护地震边坡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2 年廷凯;栾茂田;杨庆;;考虑地震效应的阻滑桩加固土坡简化分析方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3 仵锋锋;曹平;万琳辉;;相似理论及其在模拟试验中的应用[J];采矿技术;2007年04期

4 于玉贞;李荣建;柴霖;吕禾;李广信;;铜质模型桩加固边坡的动力离心模型试验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8年05期

5 申永江;孙红月;尚岳全;黄立;严克伍;;滑坡推力在悬臂式双排抗滑桩上的分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S1期

6 范秋雁;许胜才;崔峰;;一类双排桩支护结构内力计算[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S1期

7 于玉贞;邓丽军;;抗滑桩加固边坡地震响应离心模型试验[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09期

8 于玉贞;李荣建;李广信;郑瑞华;;抗滑桩静力与动力破坏离心模型试验对比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7期

9 叶海林;郑颖人;李安洪;杜修力;;地震作用下边坡抗滑桩振动台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10 杨波;郑颖人;赵尚毅;李安洪;;双排抗滑桩在三种典型滑坡的计算与受力规律分析[J];岩土力学;2010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涛;;农业水利建设中黄土边坡抗震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2 罗渝;何思明;何尽川;;地震作用下抗滑桩作用机制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年06期

3 蒋世庭;喻明灯;雷云佩;;膨胀土边坡双排抗滑桩土压力监测与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4 ;Application of dynamic analysis of strength reduction in the slope engineering under earthquake[J];Engineering Sciences;2010年03期

5 祝建;姜海波;蔡庆娥;;西康高速公路K129滑坡失稳分析及治理工程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J];工程地质学报;2012年03期

6 范秋雁;许胜才;崔峰;;一类双排桩支护结构参数优化与工程应用[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7 赵涛;折学森;;基于地震力的边坡优化设计[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8 向远华;;锚杆框架梁-双排抗滑桩支护膨胀土边坡工作特性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3期

9 年廷凯;李东晨;徐海洋;李红英;;双排抗滑桩加固边坡稳定性与荷载传递机制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3年04期

10 年廷凯;徐海洋;李东晨;;不同截面型式抗滑桩加固边坡数值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晶波;刘祥庆;王宗纲;赵冬冬;;砂土地基-地下结构系统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许江波;郑颖人;;埋入式抗滑桩振动台模型试验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3年

3 姚爱军;史高平;梅超;;悬臂抗滑桩加固边坡地震动力响应模型试验研究[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亚宁;潞安矿区沿空巷道三维锚索支护机理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2 杨明;桩土相互作用机理及抗滑加固技术[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3 朱荣凯;氦气轴流压气机相似模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4 李荣建;土坡中抗滑桩抗震加固机理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5 胡伟;饱和黄土动力本构模型及其在桩—土—结构体系地震动力相互作用中的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6 曲天智;深井综放沿空巷道围岩变形演化规律及控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7 陆伟刚;泵站拍门断流的力学特性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8 闫金凯;滑坡微型桩防治技术大型物理模型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9 李帅;刚性桩复合地基支承路堤的失稳破坏机理及其稳定分析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李寻昌;滑坡与锚杆抗滑桩相互作用的大型物理模型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晋泽;回采巷道锚杆支护拱形布置实验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2 张亮;高速公路古老滑坡病害整治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0年

3 熊利剑;阀厅钢屋架与防火墙连接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杨慧;4000m钻机井架及底座模型的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5 李春生;震后公路抗滑桩工作状态评估方法及加固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6 刘丹;一体化炉灶内流场特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7 胡金山;膨胀土相似模型试验材料的研制与单桩模型浸水试验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

8 王建国;布沼坝西帮爆破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9 江兵;大冶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10 沈佳轶;抗滑桩在岩质滑坡治理中的分析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凯;郑颖人;王其洪;易朋莹;李沁羽;魏有勇;何涛;;捆绑式抗滑桩优越性初步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2 罗渝;何思明;何尽川;;地震作用下抗滑桩作用机制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年06期

3 刘立平;李英民;韩军;;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对结构弹塑性变形特性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05期

4 郑颖人;叶海林;黄润秋;李安洪;许江波;;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探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年02期

5 郑颖人,赵尚毅,张鲁渝;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进行边坡稳定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02年10期

6 郑颖人;赵尚毅;邓楚键;刘明维;唐晓松;张黎明;;有限元极限分析法发展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工程科学;2006年12期

7 杨明;姚令侃;王广军;;昔格达地层滑坡抗滑桩加固离心模型试验研究[J];公路;2006年11期

8 宋_g,张贵文,党星海;相似理论内容的扩充与分析[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9 易刚,龚代瑜;试论结构模型设计中的相似理论[J];国外建材科技;2004年05期

10 钟庆华;Ⅱ型抗滑桩治理滑坡的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雷文杰;沉埋桩加固滑坡体的有限元设计方法与大型物理模型试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鸿;双排抗滑桩计算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2 邓夷明;双排抗滑桩抗滑机理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Joseph Peиzieи;董伟民;;高烈度地震区结构性能的估计[J];工程抗震;1980年01期

2 王明年;崔光耀;;高烈度地震区隧道设置减震层的减震原理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1年08期

3 钱培风;;抗震防裂砌块在高烈度地震区的特殊实用意义[J];建筑结构;1992年02期

4 毛红飞;雷洪立;施平;;高烈度地震区隧道抗震设计[J];交通科技;2011年03期

5 凌燕婷;高波;郑尚峰;;高烈度地震区双线公路隧道地震动力响应分析[J];洛阳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6 朱国保;;高烈度地震区隧道结构抗减震技术要点——都汶公路隧道震后检测有感[J];西南公路;2008年04期

7 王明年;崔光耀;;高烈度地震区隧道减震模型的建立及其减震效果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06期

8 王明文;孙小年;杨光;;高烈度地震区公路网抗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交通技术;2014年02期

9 王明文;王江平;姜彩良;;高烈度地震区公路网连通可靠性评价模型[J];公路;2011年06期

10 韦敏才,阮永芬;高烈度地震区住宅工程设计与施工[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庆海;潘樾富;蒋楚生;;高烈度地震区路基支挡结构的改进及创新[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2 杝圼忠;灻R,

本文编号:17858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7858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e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