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连续梁上CPIII控制点实时坐标计算方法研究
本文选题:长大连续梁 + CPIII控制点 ; 参考:《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5期
【摘要】:针对长大连续梁上CPIII控制点随梁体变形发生位移,从而导致CPIII控制点平面坐标发生变化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法。该方法通过比较2对CPIII控制点间的实时距离与原始距离,获得梁体缩放系数,然后将连续梁上CPIII控制点的原始平面坐标转换到桥轴线坐标系中并利用梁体缩放系数对其进行改正,最后将改正后的坐标转换回线路独立坐标系中,得到CPIII控制点的实时平面坐标。通过工程实践验证,新方法在梁体变形主要受温度影响的前提下适用,无需专门设备测量梁体伸缩量,能够在轨道板精调或轨道精测前实时获得梁上CPIII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并满足精度要求。该方法可在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中推广使用。
[Abstract]:A new method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CPIII control point on a long continuous beam displacements with the deformation of the beam resulting in the change of the plane coordinate of the CPIII control point. By comparing the real time distance between 2 pairs of CPIII control points and the original distance, the beam zoom coefficient is obtained. Then the original plane coordinate of CPIII control point on continuous beam is transformed into the axis coordinate system of bridge, and the beam zoom coefficient is used to correct it. Finally, the corrected coordinate is converted back to the line independent coordinate system. The real time plane coordinates of CPIII control points are obtained. Through engineering practice, it is proved that the new method is applicable to the condition that the deformation of beam is mainly affected by temperature, and the plane coordinates of CPIII control points on the beam can be obtained in real time before the fine adjustment of the track plate or the fine measurement of the track, without the need of special equipment to measure the stretching of the beam. And meet the precision requirements. This method can be widely used in high-speed railway precision engineering survey.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项目(SWJTU12ZT07) “2011计划”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经费资助项目
【分类号】:U212.22;U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巍,薛伟辰;高速客运专线轨道梁徐变变形研究进展[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4期
2 李志俊;彭仪普;;客运专线CPⅢ测量有关技术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3 陈海军;刘成龙;付恒友;杨峰;杨雪峰;;高速铁路轨道基准网平面网构网测量及严密平差方法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4 钟昊然;刘成龙;付恒友;杨雪峰;陈海军;;高铁轨道基准网平面网坐标转换方法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5 胡立华;李德建;陈建平;王黛;;酉水大桥大跨度连续箱梁桥斜交高墩日照温度效应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2期
6 王磊;刘成龙;杨雪峰;陈海军;;高速铁路自由设站3维整体平差计算及精度评定[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1年04期
7 孟东坡;刘成龙;夏艳平;刘林;;长大连续梁上CPⅢ网点实时坐标计算方法研究[J];铁道建筑;2012年04期
8 周沛;罗天银;刘波;安传德;李海东;;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CPⅢ点位随温度变化的模型研究[J];铁道建筑;2012年06期
9 何义斌;;大跨度无砟轨道连续梁桥后期徐变变形研究[J];铁道学报;2008年04期
10 孙纪超;雷绍华;;CP Ⅲ点坐标变动方法在大跨度连续梁段控制网测量中的应用[J];四川水力发电;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旭东;李显潮;周亚栋;;二次预应力组合结构在高速铁路桥梁上的应用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2 钟昊然;刘成龙;付恒友;杨雪峰;陈海军;;高铁轨道基准网平面网坐标转换方法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3 鲁四平;彭仪普;康日兆;李林;;宁波南站上跨深基坑铁路便桥静态监测技术[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4 吕金华;康日兆;鲁四平;彭仪普;;宁波南站上跨深基坑铁路便桥动态监测技术[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5 郑建雷;黄张裕;邱华旭;魏锦德;;基于PSO和LM算法的坐标转换新方法[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年02期
6 辛学忠;刘成龙;付恒友;萧鑫;杨雪峰;;高速铁路轨道基准网测量与数据处理新方法[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6期
7 张亮亮;张伟;张康;;响应面法在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长期变形预测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2014年01期
8 肖新辉;刘扬;郭鑫;鲁乃唯;;组合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箱梁日照温度场观测与效应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9 罗远刚;刘成龙;杨雪峰;何永军;宋韬;;普速铁路新型轨道控制网平面网建网方法及精度探讨[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10 张彦彦;冯其波;杨婧;高瞻;;路基表面沉降光学测量方法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巍;薛伟辰;;轨道交通预应力混凝土梁徐变性能试验研究[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曹建安;无碴轨道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后期徐变变形和控制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张方;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时变性能及分析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田明革;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期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4 侯宁;自锚式悬索桥混凝土收缩徐变效应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5 周亚栋;二次预应力组合梁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6 罗俊礼;高速铁路预应力箱梁收缩徐变和温度时变效应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岩;高速铁路尼尔森体系系杆拱桥设计参数分析及调索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文胜;高速铁路140m钢箱系杆拱桥施工技术[D];中南大学;2010年
3 彭蓉;高速铁路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关键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4 张建政;津滨轻轨桥梁徐变变形分析与施工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5 李显潮;二次预应力组合结构连续梁承载力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6 童勇江;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无碴轨道连续梁桥后期徐变变形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胡云耀;高速铁路二次预应力组合梁徐变结合面应力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8 杨建军;二次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徐变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9 聂美春;无碴轨道二次预应力梁组合结构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10 安毅;客运专线大跨度无碴轨道桥梁初始变形限值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巍,薛伟辰;高速客运专线轨道梁徐变变形研究进展[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4期
2 彭仪普;许曦;杨文雅;;客运专线无碴轨道精密定轨测量技术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3 彭仪普;应力军;曾群峰;;客运专线无砟轨道德国几何尺寸验收标准的测量误差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4 陈海军;刘成龙;付恒友;杨峰;杨雪峰;;高速铁路轨道基准网平面网构网测量及严密平差方法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5 许正文;姚连璧;;基于稳健估计的直接最小二乘椭圆拟合[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8年01期
6 程晓东,程莉莎,张弦;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长期荷载效应的理论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07期
7 孙海林,叶列平,杨孚衡;城市轨道交通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收缩和徐变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1期
8 龚志国,戴国亮,蒋永生,梁书亭;高强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J];工业建筑;2002年03期
9 丁士俊;张松林;张洪波;陶本藻;;半参数模型稳健估计及其应用[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07年01期
10 王磊;刘成龙;杨雪峰;陈海军;;高速铁路自由设站3维整体平差计算及精度评定[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波;大跨度连续刚构桥设计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康文静;高墩设计理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赵亮;混凝土空心墩温度效应有限元分析[D];重庆大学;2007年
3 杨友涛;工程三维控制网平差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4 王林明;大跨度连续钢桁梁拱桥空间计算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5 段飞;大跨度钢桥日照温度场和温度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怀仁;吴乔生;;高速铁路精密控制网CPIII测量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0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7962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796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