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聚酯纤维增强型水泥稳定砂砾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4 19:38

  本文选题:聚酯纤维 + 抗压强度 ; 参考:《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摘要】:选用3种不同长度的聚酯纤维,以7,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纤维长度、掺量和试件养护龄期对聚酯纤维增强型水泥稳定砂砾的影响。研究表明:聚酯纤维水泥稳定砂砾的7,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纤维掺量增加而提高,但随纤维长度增加而降低;聚酯纤维水泥稳定砂砾的强度主要形成于7 d养护龄期内,7~28 d龄期内强度增长缓慢。
[Abstract]:Three kinds of polyester fibers of different lengths were selected, and the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728 days was taken as the index. The effects of fiber length, content of fiber and curing age of specimens on polyester fiber reinforced cement stabilized gravel were studied by orthogonal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fiber content, but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fiber length. The strength of polyester fiber cement stabilized sand gravel is mainly formed in 7 days curing age and the strength increases slowly in 728 days.
【作者单位】: 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新疆交通科学研究院道路桥梁研究所;
【分类号】:U4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马银华;易志坚;杨庆国;;柔性纤维对水泥稳定粒料基层的阻裂增韧机理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2 杨红辉;王建勋;郝培文;戴经梁;;纤维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的应用[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3 霍宏娟;徐博书;张素青;李金;;聚酯纤维对水泥碎石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沙爱民;胡力群;;半刚性基层材料的结构特征[J];中国公路学报;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中;柳爱群;侯毅;;沥青混凝土路面离析病害及解决对策[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2 龙鳘;;贵州某塑胶标准田径场的施工技术[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3 范文孝;孙兆辉;杜二鹏;胡尚军;邓云纲;;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合理施工养生温度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4 江超;二灰碎石路面基层施工分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许建设;;高速公路半刚性基层分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魏良乐;吴渊;;冷再生技术在安徽105国道改造工程中的应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王次升;韩彰;汪锋;;不同级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疲劳强度试验研究[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8 许琪;旧路拓宽施工技术与工艺[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9 储小颖;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损分析及预防[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周庆流;影响二灰碎石基层抗裂性的主要因素[J];安徽建筑;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宁;李传平;刘元则;;砖混类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应用前景[A];2011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2 葛跃明;岳凯辉;许义庭;;密实骨架结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3 熊茂东;李刚;邹卫国;吴燕;;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抗裂设计方法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4 王宏畅;;半刚性基层材料路用性能的试验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5 王维舟;王涌;刘全忠;;复合固结土路面基层技术应用中的三个重要环节[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6 师蕾;李娜;;浅析石灰稳定土随时间变化规律[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公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代印松;;浅谈水泥稳定碎石生产配合比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公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肖国良;李长旺;范旭;;天津地区半刚性沥青路面不均匀性及成因分析[A];中国高速公路管理学术论文集(2009卷)[C];2009年

9 黄吉国;;二灰碎石处治大变形路基的可行性与实践[A];开拓进取 再创辉煌——贵州省公路学会2008年技术交流论文集[C];2008年

10 资建民;邓海龙;王海军;周伟;;炎热潮湿山区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优化研究[A];湖北省公路学会高速公路隧道监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滕文彦;滨海水网区高速公路路基长期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平树江;基于复合式基层的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3 姚爱玲;以矿渣为主要组分的道路基层与面层专用水泥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范文孝;玄武岩纤维增强路面材料性能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苏涛;砒砂岩地区EN-1固化剂固化边坡抗冲稳定性的机理[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郝大力;路面性能的评价与分析研究[D];长安大学;2000年

7 梁新政;路面结构层应力非线性特性反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8 朱孔源;车辆—柔性路面力学相互作用系统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

9 康敬东;沥青路面裂缝和坑槽养护维修技术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2年

10 吴国雄;水泥混凝土路面开裂机理及破坏过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国凯;泰安市农村公路典型路面结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大宝;土壤固化剂稳定细粒土路用性能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李新明;钢渣稳定土的路用性能研究及应用[D];郑州大学;2010年

4 刘建伟;城市主干道级配碎石材料组成分析与应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兴;张石高速公路重载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马静;水泥稳定冷再生基层沥青路面疲劳寿命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7 王力野;钢渣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8 马光超;级配碎石过渡层沥青路面结构组合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9 郝丕琳;辽宁省普通公路沥青路面级配碎石基层的路用性能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10 王亮;级配碎石上基层路用性能研究及路面结构分析[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黄煜镔;吕伟民;;粉煤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力学和收缩特性[J];公路;2006年11期

2 倪富健,郭咏梅,曾兰英,詹谦,沈恒;聚丙烯腈纤维SMA路用性能[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3年03期

3 刘红瑛,戴经梁;骨架密实二灰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4 沙爱民,胡力群;路面基层材料抗冲刷性能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2年03期

5 沙爱民,胡力群;半刚性基层材料抗冲刷性能试验方法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2年02期

6 胡力群,沙爱民;沥青路面水泥稳定类基层材料抗冲刷性能试验及机理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力群;半刚性基层材料结构类型与组成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蒋应军;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收缩裂缝防治研究[D];长安大学;2001年

2 杨红辉;掺膨胀剂及纤维水泥稳定碎石抗裂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雪松;俞然刚;唐红;;油区含油泥砂固化修筑路基基层技术研究[J];粉煤灰综合利用;2010年04期

2 林越元;;对GS—2、SF—3复合材料用于支承滑道的几点看法[J];人民长江;1984年02期

3 梁世荣;;正交试验确定水泥砼最佳配合比的应用[J];公路与汽运;2007年03期

4 王建;李惠霞;;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性能研究[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7年11期

5 陈自明;;滑模摊铺水泥混凝土路面配合比正交试验与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5期

6 陈永贵;张可能;邹银生;;高速公路用聚合物灌浆材料的试验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6年04期

7 崔英明;刘家敏;;聚酯纤维对沥青砼路用性能作用分析[J];四川建材;2010年02期

8 李春晨;;谈聚酯纤维对软土路基的加固作用[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9 李骞;;柳州市龙屯路立交桥钢管拱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研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年06期

10 高俊峰;张岩松;;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验方法的技术应用分析[J];硅谷;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宜谦;;复合材料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杨允表;石志源;石洞;;复合材料与混凝土复合箱梁的剪力滞效应[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8年

3 韦忠tD;沈庆;李跃;孙鹰;于世海;;轻质材料制作的实心桥脚舟的静力分析[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4 郭明;余崇俊;;F型路用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新技术新材料与新设备卷[C];2002年

5 黄君哲;潘德强;王胜年;;高性能混凝土在瓜达尔港口项目一期工程应用[A];港口工程分会技术交流文集[C];2005年

6 林志伟;孙可伟;;基于废旧混凝土制备路面水泥混凝土的研究[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7 金广谦;李平生;;玻璃钢格栅板在战备桥中的应用研究[A];第二届全国土木工程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李雨舟;聂晓清;;掺入回收再生沥青路面材料混凝土的试验研究[A];“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2008年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颜鲁博;白秀忠;;正交试验在工程中的应用[A];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第十二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李建辉;邓宗才;刘国栋;;高性能腈纶纤维增强混凝土的韧性及弯曲疲劳特性[A];中国公路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白术新;钢结构桥梁防腐将用复合材料[N];中华建筑报;2009年

2 于小凡;荷兰推出能承载60吨重复合材料桥[N];中国建材报;2011年

3 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 张大厚;复合材料在桥梁上的应用[N];中国建材报;2008年

4 新华;美国研发建造桥梁新技术[N];中国建材报;2009年

5 博迪;美建造玻纤织物桥梁[N];中国建材报;2009年

6 冯宾;玻璃钢复合材料在交通指示标牌上的应用[N];中国建材报;2008年

7 陶有生;发展和推广透水路面砖需要注意的问题[N];中国建设报;2006年

8 安立俊 王勇斌;路面混凝土的几个技术问题[N];中国建材报;2007年

9 孙树 苏祖平 欧阳华林 杨海华;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海工高耐久性混凝土中的应用[N];中国建材报;2008年

10 孙振平 刘朴;聚羧酸系减水剂成功用于钢管混凝土桥拱工程[N];中国建材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兴一;沥青混凝土的细观力学模型及数值模拟[D];浙江大学;2010年

2 袁正国;内河冰凌力学性能及其对桥墩撞击力作用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3 周勇军;高墩大跨曲线连续刚构桥梁地震响应的设计参数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4 李晓莉;独塔斜拉桥的设计理论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5 付华;适用于TBM驱动离合器摩擦片的摩擦材料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6 杨人凤;冲击与振动复合压实技术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7 王佶;隧道路面新材料及复合式路面设计与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李世安;火灾过程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力学性能分析及灾后评价方法[D];长安大学;2012年

9 汪益敏;路基边坡坡面冲刷特性与加固材料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3年

10 王春芬;旱区铁路混凝土桥梁耐久性及安全性评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玉峰;高性能混凝土在水泥路面修补中的应用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黄永清;复合材料永久模板研究及其在桥梁上的应用[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3 赵海英;隧道气密性混凝土配制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4 朱万辉;外掺剂对提高二灰稳定粒料早期强度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赵雷;复合材料箱形梁桥节设计及静力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王猛;斜向预应力无缝水泥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7 董晓红;双层式聚酯纤维沥青混凝土结构疲劳性能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8 战琦琦;聚酯玻纤布在隧道铺面防水阻裂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9 张娜;聚酯纤维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的性能研究及力学分析[D];湖南大学;2012年

10 叶凌云;灌注式水泥—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性能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979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7979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d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