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群碳酸盐岩深埋隧道突水机制及风险减避
本文选题:隧道工程 + 深埋隧道 ; 参考:《公路交通科技》2014年01期
【摘要】:结合断裂群区内深埋碳酸盐岩隧道突水点的特征,从多条典型断裂群区构造形成环境、地层岩性、岩溶裂隙水边界条件结合隧道施工情况等因素,重点阐述了断裂群区岩溶突水灾害灾变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断裂群区地层岩性、构造形迹、隧道埋深、水文环境、施工工法等6种致灾因子的风险评价模型。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断裂群隧道涌水风险、岩溶风险及施工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得出后二者风险较高。模糊优选出最适宜断裂群隧道岩溶风险物探方案,即TGP+GPR+炮孔加长法对隧址区隐患点进行了重点预测。与开挖揭露情况进行对比验证其准确性,并提出断裂群区岩溶突水的应急措施。最终形成断裂区隧道岩溶风险等级划分标准,以期对后续穿越断裂群隧道岩溶风险安全施工提供咨询。
[Abstract]: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inrush points of deep buried carbonate tunnel in the fault group area, the formation environment, stratigraphic lithology, karst fissure water boundary condition and tunnel construction condition of several typical fault groups are discussed. The catastrophic mechanism of karst water inrush disaster in fault group area is expounded. On this basis, the risk assessment models of six kinds of disaster-causing factors, such as stratigraphic lithology, structural trace, tunnel depth, hydr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are established in the fault group area. The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AHP)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risk of water gushing, karst and construction safety of the tunnel of fault group, 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latter two risks are higher. The best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scheme for karst risk in tunnel tunnel of fault group is selected by fuzzy optimization, that is, TGP GPR hole lengthening method is used to predict the hidden danger point of tunnel site. The accuracy of the method is verified by comparison with the excavation disclosure, and the emergency measures for karst water inrush in the fault group area are put forward. Finally, the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 karst risk of tunnel in fault area is formed, which is expected to provide advice for the safety construction of karst risk of tunnel passing through fault group.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福建省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2201,4110219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CUG130408)
【分类号】:U45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兵;;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岩溶灾害的工程处治技术[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2 王树仁;何满潮;刘招伟;;岩溶隧道突水灾变过程分析及控制技术[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3 刘新荣;张旭东;黄明;李晓红;;深埋隧道填充型溶腔溃水机制及风险识别[J];重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4 匡星;白明洲;王成亮;郭军晓;;基于模糊评价方法的隧道岩溶突水地质灾害综合预警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11期
5 戎凯;曹大明;王荣劲;;长凼子隧道岩溶突水、突泥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J];现代隧道技术;2010年05期
6 徐国锋;杨建锋;陈侃福;;台缙高速公路苍岭隧道水文地质勘察与涌水量预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S2期
7 李术才;薛翊国;张庆松;李树忱;李利平;孙克国;葛颜慧;苏茂鑫;钟世航;李貅;;高风险岩溶地区隧道施工地质灾害综合预报预警关键技术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7期
8 张旭东;汪海滨;封明君;邓哲;李小春;;释能降压工法在高压富水岩溶隧道风险规避中的应用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9 葛颜慧;李术才;张庆松;李利平;刘斌;;基于风险评价的岩溶隧道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07期
10 刘新荣;张旭东;黄明;;隧道岩溶溃水延滞性特征分析及其安全风险规避[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科;马明月;李术才;;高风险岩溶地区隧道的综合物探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2 蒋国云;;深埋隧道岩溶突水安全风险评价模型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3 李兵;张顶立;;基于隔水关键层突水系数法的海底隧道施工突水危险性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4 刘斌;李术才;李树忱;聂利超;钟世航;宋杰;刘征宇;;隧道含水构造电阻率法超前探测正演模拟与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01期
5 张美静;万力;王芳;王旭升;胡伏生;;隔水边界附近围岩渗透性变化时隧道涌水的渗流模型[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8年05期
6 彭柏兴;李凯;雷金山;;长沙市劳动路湘江隧道岩溶发育特征及其影响[J];城市勘测;2010年01期
7 任永华;曾维德;;贵广铁路三都隧道岩溶高压富水段施工技术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8 沈进喜;雪飞胜;邹伟;;综合物探技术在岩溶隧道中的应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王晓川;卢义玉;夏彬伟;葛兆龙;左伟芹;;超前地质预报在大相岭隧道施工中的应用[J];重庆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10 刘新荣;张旭东;黄明;李晓红;;深埋隧道填充型溶腔溃水机制及风险识别[J];重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克国;注浆控制岩溶隧道突水地质灾害的机理和模拟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郭佳奇;岩溶隧道防突厚度及突水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马士伟;岩溶隧道涌突水地质灾害破坏机理与预警技术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年
4 王坛华;基于三维网络模拟技术的裂隙网络水力研究及隧道涌水非线性预测[D];吉林大学;2008年
5 孟陆波;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与计算机辅助预报系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6 李利平;高风险岩溶隧道突水灾变演化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葛颜慧;岩溶隧道突水风险评价与预警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刘斌;基于电阻率法与激电法的隧道含水地质构造超前探测与突水灾害实时监测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李兵;钻爆法海底隧道建设期工程安全风险分析及控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10 莫阳春;高水压充填型岩溶隧道稳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东东;乐广高速岩溶隧道稳定性及突涌水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2 王向阁;海底隧道涌水量预测及注浆防水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施飞;重庆铝土矿575主平窿岩溶地质灾害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徐峰;太佳高速公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灾害防治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5 董海宝;非可溶岩隧道涌突水量及危险性预测评价探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黄华月;白芷山隧道岩溶段施工力学性态与稳定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7 朱超;宜万铁路隧道施工期岩溶灾害预警及防治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8 张美静;基岩含水层水平井流的若干问题[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9 彭川;岩溶隧道围岩与结构稳定性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10 徐华轩;野三关隧道施工地质特征及突水灾害防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军;黄平;李生才;;2006年1—2月国内安全事故统计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2期
2 林传年;;岩溶隧道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应用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3 张成平;张顶立;叶英;骆建军;;高压富水岩溶隧道注浆机理及作用效果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4 王树仁;何满潮;刘招伟;;岩溶隧道突水灾变过程分析及控制技术[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5 赵永贵,刘浩,孙宇,肖宽怀;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研究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3年03期
6 肖书安,吴世林;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地质超前探测技术[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4年02期
7 吴有信;;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瞬变电磁法勘察效果[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1期
8 刘兴权;姜群鸥;战金艳;;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模型设计与应用[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3期
9 由广明;刘学增;汪成兵;;地质雷达在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8期
10 邓百洪,方建勤;隧道涌水预测方法的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招伟;圆梁山隧道岩溶突水机理及其防治对策[D];中国地质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浩杰;宜万铁路隧道工程岩溶超前预报的地质分析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2 朱超;宜万铁路隧道施工期岩溶灾害预警及防治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忠盛;喻渝;王明年;杨建民;;大断面深埋黄土隧道锚杆作用效果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8期
2 ;隧道工程[J];公路运输文摘;2000年07期
3 赵瑜;彭海游;卢义玉;;深埋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11期
4 匡星;白明洲;王成亮;郭军晓;;基于模糊评价方法的隧道岩溶突水地质灾害综合预警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11期
5 刘俊雄;;水压致裂应力测量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J];福建地质;2007年03期
6 段向丽;;岩溶地区深埋隧道突水、突泥机理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12期
7 张平良;方信贤;张运良;安永林;;基于地表沉降控制标准的隧道施工安全评估[J];铁道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8 杨玲;郑长安;;基于地表沉降控制标准的隧道施工安全评估[J];公路工程;2010年04期
9 孙智勇;;地铁重叠隧道内力及变形规律研究[J];铁道建筑技术;2010年S2期
10 杨成忠;黄明;刘新荣;王淑芳;;碳纤维布用于深埋隧道衬砌裂缝的加固效果[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雅卿;陈肖柏;米海珍;;寒区隧道工程冰压力模型试验[A];地层冻结工程技术和应用——中国地层冻结工程40年论文集[C];1995年
2 邝宝山;王文礼;张清秀;;台湾地区隧道工程灾变之案例研究[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3 梅志荣;李传富;;铁路客运专线隧道建设中地下水防治有关问题探讨[A];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全胜;李建伟;;浅谈隧道涌水灾害应对措施[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X薠;黄Wf,
本文编号:17987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798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