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SH波入射下深埋软岩隧道抗减震机理研究
本文选题:深埋隧道 + 软岩 ; 参考:《土木工程学报》2014年S1期
【摘要】:通过波函数展开法给出平面SH波入射下深埋软岩圆形隧道"围岩-加固圈-初衬-二次衬砌"、"围岩-减震层-初衬-二次衬砌"和"围岩-初衬-减震层-二次衬砌"3种抗减震措施下衬砌动力响应解析近似解,分析加固圈和减震层弹性模量、厚度对衬砌结构动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得到以下有益结论:随着围岩加固圈弹性模量及其厚度增大,二次衬砌动应力集中系数减小,加固圈围岩与围岩最佳弹性模量之比应大于2,最优加固圈厚度不宜超过0.5D;在围岩和初衬间设置减震层可以明显降低初衬和二次衬砌动应力集中系数;在初衬和二次衬砌间设置减震层可以有效降低二次衬砌动应力集中系数,但初衬动应力集中系数明显增加;减震层与围岩弹模之比越低,减震层厚度越大,二次衬砌动应力集中系数越小,减震层与围岩弹性模量之比应小于1/10~1/20,最优减震层厚度低于0.2m。研究结论可以为高烈度地震区山岭隧道抗减震设计提供参考。
[Abstract]:By means of wave function expansion method, "surrounding rock-reinforcement circle-primary lining-secondary lining", "surrounding rock-shock absorber layer-initial lining-secondary lining" and "surrounding rock-primary lining-damping layer-secondary lining" in deep buried soft rock circular tunnel under incident plane SH wave are given. The analytical approximate solution of dynamic response of lining under three kinds of anti-seismic measures, The influence of elastic modulus and thickness on 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ion factor of lining structure is analyzed.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with the increase of elastic modulus and thickness of surrounding rock reinforcement ring, the 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ion factor of secondary lining decreases. The ratio of the best elastic modulus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to the surrounding rock should be more than 2, and the optimum thickness of the strengthened ring should not exceed 0.5 D.The 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ion factor of the initial lining and the secondary lining can be obviously reduced by setting the damping layer between the surrounding rock and the initial lining. The 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secondary lining can be effectively reduced by setting a damping layer between the initial lining and the secondary lining, but the 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initial lining increases obviously, and the lower the ratio of the damping layer to the surrounding rock elastic modulus, the greater the thickness of the damping layer. The smaller the 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ion factor of the secondary lining is, the smaller the ratio of the elastic modulus of the damping layer to the surrounding rock is less than 1 / 10 / 1 / 20, and the optimum thickness of the damping layer is less than 0.2 m. The results can be used as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mountain tunnel in high intensity earthquake area.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8398、41102220)
【分类号】:U452.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天斌;;汶川特大地震中山岭隧道变形破坏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6期
2 申玉生;高波;王峥峥;;强震区山岭隧道振动台模型试验破坏形态分析[J];工程力学;2009年S1期
3 蒋树屏;蒋华;王晓雯;陈杨;;高烈度地震区公路隧道洞口段地震响应分析[J];公路;2009年02期
4 李刚;钟启凯;尚守平;;平面SH波入射下深埋圆形组合衬砌洞室的动力反应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5 纪晓东;梁建文;杨建江;;地下圆形衬砌洞室在平面P波和SV波入射下动应力集中问题的级数解[J];天津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宏伟;陈文化;;SV波入射下衬砌尺寸对引水隧道动力响应的影响[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2 臧万军;高波;;公路隧道与横通道交叉结构抗震性能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3 易长平;卢文波;张建华;;爆破振动作用下地下洞室临界振速的研究[J];爆破;2005年04期
4 马玉涛;李东华;;80m钢筋混凝土烟囱的爆破拆除[J];爆破;2007年04期
5 王有凯;王辉;王光勇;;洞径对地下洞室的动力应力集中系数和振动加速度影响研究[J];爆破器材;2010年06期
6 蔡中民,高经武,张兵,杨桂通;横向爆炸载荷下开孔板的动应力集中因子[J];爆炸与冲击;2005年02期
7 史文谱;王中训;褚京莲;;二维直角平面内多个圆孔对稳态平面SH波的散射[J];船舶力学;2009年05期
8 陈涛;胡超;黄文虎;;P波入射时含圆柱形空腔板弹性波散射与动应力集中[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4期
9 王铁成;王卉;;P波作用下埋地管道的相互作用动力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4期
10 王琼;郭恩栋;杨丹;王再荣;;走滑断层位移作用下山岭隧道非线性反应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刘希强;魏培君;张瑰;赵颖;;非完好界面模型下球形夹杂物对弹性波的散射[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2 申玉生;高波;胡邦;毕立栋;翟加生;;强震区隧道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相关问题研究[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3 赵旭;刘汉东;姚爱军;;高边坡滚石计算方法比较研究[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左双英;肖明;;映秀湾水电站大型地下洞室群三维非线性损伤地震响应数值分析[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2009年
5 赵宝友;马震岳;丁秀丽;;不同地震动输入方向下的大型地下岩体洞室群地震反应分析[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徐景茂;顾金才;陈安敏;汪涛;张向阳;;爆炸平面波作用下大跨度洞室稳定性模型试验研究[A];《岩土力学》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7 陈永前;王成虎;王仁涛;;震区地表破裂特征经验关系及其对隧道设计的意义[A];2014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4年
8 王成虎;仇文革;陈永前;胡辉;;震区同震地表破裂统计经验关系及其对隧道抗震设计的意义[A];2014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CTUC)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八届年会优秀论文汇编[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折勇;直角域中圆形夹杂与裂纹反平面动力的相互作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郑华升;树脂基碳纤维智能层的功能特性及其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徐慧峰;基于弹性波的地下管线水平导向钻随钻探测理论与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李建宝;声子晶体带隙调控的数值与实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马海春;锚固洞室抗爆能力现场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孙海峰;地下结构地震破坏机理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7 周纪军;爆炸动载对近区锚杆支护结构影响的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8 方玺;树脂基碳毡复合层力阻特性的细观统计建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韩超;强震作用下圆形隧道响应及设计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薛富春;富水黄土隧道隧底动力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华祥;大型下穿结构抗震响应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邵润萌;断层错动作用下隧道工程损伤及岩土失效扩展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刘恺;成兰线跨断层隧道的错动破坏机理研究及地震动力响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张钊;饱和土中深埋圆柱形衬砌洞室对平面瞬态波的散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高文立;高烈度地震区特长隧道浅埋段地震动力响应及减免震措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贾庆稳;高地应力下山岭隧道的地震破坏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苑俊杰;节理的存在对隧道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张乐乐;纳米复合材料中表面/界面效应对动应力的影响[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1年
9 米枢;地铁车站对地震动的影响[D];天津大学;2010年
10 张辉祥;多个脱胶界面圆形夹杂对SH波的散射[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林聪,陈龙珠,宫必宁;地下结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2期
2 雷谦荣;地震带的隧道开挖[J];地下空间;1994年02期
3 史文谱,刘殿魁,林宏,张耀良;半无限空间中稳态P波在衬砌周围的散射[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3期
4 齐辉,王艳,刘殿魁;半无限空间界面附近SH波对圆形衬砌的散射[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3期
5 陈国兴;庄海洋;程绍革;杜修力;李亮;;土-地铁隧道动力相互作用的大型振动台试验:试验方案设计[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6期
6 周德培;强震区隧道洞口段的动力特性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8年01期
7 谷音;刘晶波;杜义欣;;三维一致粘弹性人工边界及等效粘弹性边界单元[J];工程力学;2007年12期
8 纪晓东;梁建文;杨建江;;地下圆形衬砌洞室在平面P波和SV波入射下动应力集中问题的级数解[J];天津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9 杨林德,季倩倩,郑永来,杨超;软土地铁车站结构的振动台模型试验[J];现代隧道技术;2003年01期
10 梁建文,张浩,Vincent WLEE;平面P波入射下地下洞室群动应力集中问题解析解[J];岩土工程学报;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铮;;接管上外载荷引起的应力集中系数[J];广州化工;2011年16期
2 侯哲哲;杜彦良;赵维刚;;基于支持矢量机的疲劳应力集中系数预测模型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3 张铮;王来;;带孔有限宽板孔边应力集中系数的修正解法[J];力学与实践;2012年06期
4 薜根生;;虚应力边界元法求板材应力集中系数[J];机械设计与制造;1988年01期
5 朱加铭;费纪生;;冲击载荷作用下带孔平板动应力集中系数的计算[J];应用科技;1989年04期
6 夏志皋;加强孔口应力集中系数的合理定义[J];上海力学;1990年01期
7 姜金铭;;含椭圆孔有限宽板受轴向力时的应力集中系数[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4期
8 陈华丽;郁岳龙;;塔宝效应在求缺口应力集中系数中的应用[J];实验力学;1990年01期
9 欧贵宝;费纪生;朱加铭;;大圆孔直杆受轴向冲击动应力集中系数的研究[J];应用科技;1993年04期
10 徐扬,周慎杰,刘成强,林连华;全浮半轴结构应力集中系数的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怀州;尹光荣;孟庆政;宋晓秋;王海龙;;基于有限元理论的疲劳热点应力集中系数计算方法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2011年
2 姚展;黄争鸣;;界面对基体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A];第17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纳米复合材料与界面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戎操;雷宏刚;;焊接空心球节点轴心受压下应力集中系数有限元分析[A];建设工程安全理论与应用——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邓合霞;张益公;;初探不同理论在计算管节点应力集中系数上的差异[A];第十三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杨在林;许美娟;刘殿魁;;双相介质界面附近衬砌与裂纹对SH波的散射与动应力集中[A];现代数学和力学(MMM-XI):第十一届全国现代数学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邵永波;胡维东;;轴力作用下多平面KK圆管节点焊接部位应力集中系数的计算方法[A];钢结构工程研究(七)——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杜奎;黎增山;何为;关志东;;机械连接修理对圆孔应力集中系数影响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1分会场:低成本、高性能复合材料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邵永波;周子璐;;TT节点焊接部位应力集中系数的数值分析[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9 李文苹;王俊宝;闫文军;;筒体轴向斜接管应力集中系数计算方法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10 李宏亮;韩广才;李鸿;;SH波作用下内裂纹对圆形夹杂动应力集中问题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钢;含凹坑缺陷压力容器极限与安定性数值分析[D];清华大学;199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振武;对接焊缝错位应力集中系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秀峰;几种简单管节点应力集中系数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张华芬;海洋平台管节点应力集中问题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4 田金辰;空间方钢管相贯节点的应力集中系数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5 兰雁;十字板—焊接空心球应力集中系数的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6 郝迪;界面圆孔及其周边空洞的反平面动力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7 黄敏;SH波对含圆孔的界面圆形脱胶夹杂的散射[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8 付艳霞;KK型管节点应力集中系数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王利新;海洋管道凹陷结构行为与应力集中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4年
10 张卫义;内压圆柱形压力容器大开孔率开孔补强结构及其应力集中系数规律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8196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819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