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荷载下X形桩和圆形桩破坏形式对比模型试验
本文选题:道路工程 + 桩基础 ; 参考:《中国公路学报》2014年12期
【摘要】:为了推广一种新型横截面异形桩(X形桩)在高速公路等软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对其极限荷载下桩端和桩侧土体破坏形式进行研究。首先基于透明土材料和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对等混凝土用量的X形桩和圆形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特性进行了对比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了桩顶荷载-沉降规律、各级荷载下桩端和桩侧土体位移场的变化规律,以及极限荷载下桩端和桩侧土体的破坏形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桩长下各类型桩的承载力与沉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X形桩的极限承载力约为等体积圆形桩的1.5倍;极限荷载作用下X形桩和圆形桩的桩端和桩侧土体破坏形式存在一定差异。
[Abstract]:In order to popularize the application of a new type of cross-section shaped pile and X-shaped pile in soft foundation treatment works such as expressway, the failure modes of pile end and side soil under ultimate load are studied. Firstly, based on transparent soil material and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PIV) technique, the vertical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characteristics of X-shaped pile and circular pile with equal concrete content are studied by model tests, and the load-settlement law of pile top is analyzed. The variation law of displacement field of pile end and pile side soil under different loads, and the failure form of pile end and pile side soil under ultimate load are analyzed, and the bearing capacity and settl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types of piles under different pile length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X-shaped pile is about 1.5 times of that of the circular pile with equal volume, and the failure modes of the pile end and side soil of the X-shaped pile and the circular pile are different under the ultimate load.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8170) 高速铁路基础研究联合基金项目(U1134207)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IRT1125)
【分类号】:U41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汉龙;吕亚茹;丁选明;金辉;;现浇X形桩复合地基桩侧摩阻力分布特性[J];中国公路学报;2012年06期
2 孔纲强;刘璐;刘汉龙;周航;;玻璃砂透明土变形特性三轴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兴;席培胜;余闯;赵骁;;人工合成透明砂含水率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2 汤恺;张建龙;屈江龙;;褥垫层对单桩复合地基桩侧摩阻力影响的有限元分析[J];土工基础;2014年05期
3 於慧;丁选明;刘汉龙;孔纲强;;路堤荷载下现浇X形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数值分析[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2期
4 曹兆虎;孔纲强;刘汉龙;周航;;基于透明土材料的沉桩过程土体三维变形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5 曹兆虎;孔纲强;刘汉龙;周航;;基于透明土的管桩贯入特性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4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汤恺;复合地基中现浇X形单桩特性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4年
2 李亮;透明土合成及物理力学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3 胡海涛;直接加固软弱下卧土层的地基沉降及桩体工作性状分析[D];湘潭大学;2014年
4 张顺金;透明岩体相似材料研制与实验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隋旺华;高岳;;透明土实验技术现状与展望[J];煤炭学报;2011年04期
2 李元海,朱合华,上野胜利,望月秋利;基于图像分析的实验模型变形场量测标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10期
3 曲直;姜海力;刘永军;李国旗;;秦巴山区软岩地基桥桩承载性状试验研究[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2年02期
4 宋兵;蔡健;;预应力管桩侧摩阻力影响因素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5 邵龙潭,王助贫,刘永禄;三轴土样局部变形的数字图像测量方法[J];岩土工程学报;2002年02期
6 冷伍明,律文田,谢维鎏,蔡华炳;基桩现场静动载试验技术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4年05期
7 赵明华;刘思思;;多层地基单桩负摩阻力的数值模拟计算[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8 律文田;王永和;冷伍明;;PHC管桩荷载传递的试验研究和数值分析[J];岩土力学;2006年03期
9 赵红华;葛玉宁;李鹏飞;;粒子测速技术和透明土在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J];西北地震学报;2011年S1期
10 刘汉龙;刘芝平;王新泉;;现浇X型混凝土桩截面几何特性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孔纲强;群桩负摩阻力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明喜;人工合成透明砂土及其三轴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红耕,袁寿其;水泵进水设计模型试验验收标准的研究[J];水泵技术;2005年01期
2 肖宏;蒋关鲁;魏永幸;;桩网结构模型试验柔性拱研究[J];岩土力学;2008年11期
3 刘永红;屈希峰;;关于模型试验黏性土相似材料选取的讨论[J];四川建筑;2008年03期
4 李国臣,周浩祥,徐金环;潮流模型试验技术研究[J];水运工程;1991年10期
5 胡凯;陈雪锋;;模型试验评价原型结构性能的有效性和局限性[J];山西建筑;2008年27期
6 刘汉龙;谭慧明;彭R,
本文编号:18218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821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