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斜拉桥钢箱梁横隔板裂缝分析与加固方法研究
本文选题:斜拉桥 + 钢箱梁 ; 参考:《桥梁建设》2014年04期
【摘要】:某斜拉桥为主跨310m的重载钢—混凝土混合梁独塔斜拉桥。经过多年运行,该桥钢箱梁横隔板出现了大量裂缝,为提高桥梁的安全性,对其钢箱梁横隔板裂缝成因进行研究。采用MIDAS软件建立钢箱梁节段有限元模型,对55t重车后轴分别在中间车道和边车道加载时横隔板的应力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钢箱梁横隔板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上的预留人孔过大致使U肋开孔处的应力幅过高,超出结构的疲劳强度,造成了疲劳开裂。据此提出了在人孔处设置桁架结构的加固方法来改善结构受力和抗疲劳性能,并对桁架的布置方案和横断面形式进行了优化比选,得到了较优的加固方案。实践证明加固方案实施效果良好。
[Abstract]:A cable-stayed bridge is a single tower cable-stayed bridge with a main span of 310 m.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afety of the bridge, the causes of the cracks are studi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afety of the bridge.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steel box girder segment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MIDAS software. The stress of the transverse diaphragm of 55 t heavy truck rear axle is analyzed when loaded in the middle lane and side lane respectively.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cracks in the transverse partition of steel box girder is that the stress amplitude at the opening of the U-rib is too high, which exceeds the fatigue strength of the structure and causes fatigue cracking. Based on this, a method of strengthening truss structure at manhole is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stress and fatigue resistance of the structure, and the layout scheme and cross-section form of truss are optimized and selected, and a better reinforcement scheme is obtained.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effect of the reinforcement scheme is good.
【作者单位】: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分类号】:U44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储继业;;基于断裂力学原理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开裂研究[J];交通科技;2005年06期
2 姚占勇;吴世美;陈超;;横向路拱引起路面疲劳破坏的差异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年06期
3 刘晓光;赵欣欣;;从IABSE“全球基础设施的发展与创新”国际会议看桥梁工程的技术新进展[J];世界桥梁;2008年03期
4 张阳;侯相深;马松林;;长寿命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计算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5 张春光;;沥青路面耐久性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J];石油沥青;2007年04期
6 唐培培;;重载交通对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寿命的影响分析[J];交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李铁洪;;水泥路面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及有限元分析[J];公路工程;2009年05期
8 钱钟毅;对《铁路钢桥的运营强度检算》的讨论[J];桥梁建设;1979年02期
9 凌卫宁;钢结构疲劳破坏的机理及原因[J];广西水利水电;2001年03期
10 汪忠城;;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开裂[J];今日科苑;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刚;;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疲劳分析[A];自主创新 实现物流工程的持续与科学发展——第八届物流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澍曾;唐诗明;殷宁骏;端木菁;骆小慧;;部分预应力梁在重复荷载下的疲劳性能[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0年
3 张开敬;钱永久;车惠民;;疲劳荷载作用下PPC箱形约束梁斜截面受力行为的试验研究[A];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论文集[C];1990年
4 吴定俊;胡匡璋;;钢桥纵横梁不同连接方式的应力状况分析[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2年
5 陈楚藩;;复合式钢纤维混凝土结构的疲劳试验[A];全国第五届纤维水泥与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6 王钧利;;桥头跳车对公路桥梁动力效应及其疲劳损伤分析[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8年
7 常大民;;公路桥梁疲劳可靠度研究[A];工程安全及耐久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8 张银龙;常大民;;丙丁接头疲劳抗力的计算机模拟[A];计算机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第十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9 刘耀武;李传平;;斜拉索振动浅析[A];新世纪预应力技术创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梁军林;;水泥混凝土路面分形疲劳破坏机理及应用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胡士祥;填补全球桥梁技术空白的国家发明奖[N];中国交通报;2007年
2 汤旭东;强系固 巧取直 布设最长海上围油栏[N];中国交通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武建民;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衰变规律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2 胡铁明;简支变连续法加固混凝土梁桥疲劳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王琮;通载浮桥的水弹性响应及其桥垮接头疲劳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任伟平;焊接钢桥结构细节疲劳行为分析及寿命评估[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5 贾侃;半刚性基层材料的疲劳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6 李莹;公路钢桥疲劳性能及可靠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7 蒋应军;重载交通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与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凤宾;沥青路面结构性使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2 段小琦;永久性沥青路面疲劳性能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3 刘清涛;海底悬跨管线动力特性与疲劳破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4 吴忠河;桥梁用钢筋混凝土空心梁疲劳性能及寿命预测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董小红;既有混凝土桥梁的疲劳寿命和使用安全评估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6 李小刚;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疲劳损坏预估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7 李华基;轨道栋梁与整体节点联接疲劳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黄海英;主拱肋与Y形刚构钢~砼接头和Y形刚构与前次横梁接头承载力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冯德飞;车辆拥堵对城市桥梁受力性能影响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10 付敏飞;自升式海洋平台升降装置疲劳强度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670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867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