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化SBS改性沥青再生性能预估分析
本文选题:老化SBS改性沥青 + 黏度偏离指数 ; 参考:《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6期
【摘要】:为了对老化SBS改性沥青再生后的性能进行预估,建立了老化SBS改性沥青再生性能的复合律方程模型;采用基质沥青、改性沥青和再生剂对老化SBS改性沥青进行了再生恢复,测定不同掺配率下再生SBS改性沥青的黏度、针入度、软化点和延度,对复合律方程进行求解得到黏度偏离指数;对不同再生方式再生后的老化SBS改性沥青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再生性能复合律方程能够较好地预估老化SBS改性沥青的再生性能;基质沥青和再生剂对老化SBS改性沥青的黏度、软化点和针入度具有更好的再生效果,而改性沥青对延度有更好的再生效果.
[Abstract]:In order to predict the properties of aging SBS modified asphalt after regeneration, a compound law model of the regeneration performance of aged SBS modified asphalt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matrix asphalt, modified asphalt and regenerating agent were used to regenerate the aging SBS modified asphalt. The viscosity, penetration, softening point and ductility of regenerated SBS modified asphalt with different blending ratios were measured, and the viscosity deviation index was obtained by solving the compound law equation. The properties of aging SBS modified asphalt after different regeneration method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generation performance of aging SBS modified asphalt can be predicted by using the compound law equation of regenerative performance, and the viscosity, softening point and penetration of aging SBS modified asphalt can be reclaimed better by matrix asphalt and regenerative agent. The modified asphalt has better regeneration effect on ductility.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3M532004) 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1011GKCA02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CHD2011JC164)
【分类号】:U4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陈静云;赵慧敏;;用SHRP方法评价再生沥青性能[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2 马涛;黄晓明;张久鹏;;基于材料复合理论的老化沥青再生规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3 郭咏梅;倪富健;肖鹏;;基于线黏弹范围的改性沥青动态流变性能[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4 纪小平;侯月琴;许辉;谭学章;;基于动态老化方程的沥青抗老化性能对比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13年02期
5 李振海;王国峰;魏建明;;再生剂制备技术及再生沥青的评价[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6 郑南翔;侯月琴;纪小平;;老化沥青再生性能的预估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7 谭忆秋;王佳妮;冯中良;周兴业;徐慧宁;;沥青结合料紫外老化机理[J];中国公路学报;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漆萌;张新天;;改性沥青再生特性的试验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武林;王海峰;;水泥稳定碎石排水基层级配设计和施工方法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4期
3 卞凤兰;赵永利;黄晓明;王真;;道路沥青使用过程中水老化试验研究(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0年04期
4 刘颀楠;马涛;路畅;陶向华;;再生剂扩散机理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年S1期
5 刘颀楠;马涛;陶向华;路畅;;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养护技术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年S1期
6 郑南翔;纪小平;侯月琴;;沥青紫外线老化后性能衰减的非线性预测[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04期
7 王黎明;谭忆秋;姜利;;路面旧沥青回收与基于耐老化性能的再生沥青评价[J];中外公路;2011年06期
8 盛燕萍;李海滨;孟建党;;就地热再生技术在沥青路面养护工程中的应用[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9 石占斌;尹秀杰;张文华;张红华;;沥青老化方式对沥青性能的影响[J];建材世界;2012年05期
10 裴妍;徐光红;李有光;;沥青再生扩散模型及再生效果评价方法分析和改进[J];公路交通技术;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斌;有机化蒙脱土改性沥青的制备、性能及其改性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永明;热拌再生沥青混凝土技术研究及应用[D];天津大学;2010年
3 陈静云;沥青路面再生方法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耿九光;沥青老化机理及再生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5 王曦林;高性能沥青路面裂缝修补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王佳妮;模拟紫外环境下沥青流变行为及老化机理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7 李进;沥青再生剂扩散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8 熊秀芳;豆浆通电加热特性与凝胶流变特性及其在线检测方法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9 况栋梁;渗透型再生剂的制备及其对再生沥青及混合料性能的影响[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10 张恒龙;沥青/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路礼;道路老化沥青再生剂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凤楼;新型道路沥青热再生剂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3 张保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光热老化路用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4 张恒龙;TLA改性沥青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谭学章;SBS改性沥青老化及再生利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叶操;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和温度及老化试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何利佳;SPRR技术在桥面铺装层早期病害处治中的技术适用性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8 陈峰;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老化行为与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9 李佳坤;RAP加工工艺及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10 蔡全辉;废旧沥青混合料厂拌热再生应用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小军,陈仕周,凌天清;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综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2 杨彦海,张书立,王鸿鹏,刘治宇;再生沥青性能分析与评价[J];东北公路;2003年04期
3 周允华;中国地区的太阳紫外辐射[J];地理学报;1986年02期
4 廖公云;黄晓明;巴桑顿珠;;适应西藏高原环境的沥青抗紫外线老化试验研究(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08年04期
5 刘忠安,金鸣林;道路沥青老化过程中组成与分子量分布的变化[J];公路;2001年05期
6 郑南翔;纪小平;侯月琴;;沥青紫外线老化后性能衰减的非线性预测[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04期
7 李晓民;张肖宁;南雪丽;;改性沥青老化后动态粘弹力学行为的研究[J];中外公路;2006年03期
8 赵志军;陈明宇;吴少鹏;唐敏;;沥青的老化机理与性能研究[J];建材世界;2009年02期
9 宋国伟;陶洁璇;;沥青路面裂缝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年11期
10 栗培龙;张争奇;王秉纲;;非线性微分动力学模型的沥青老化行为[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09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谭学章;SBS改性沥青老化及再生利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文鑫;浅谈改性沥青的生产与施工工艺[J];东北公路;2002年02期
2 曾介杰,文军,林艳华;国产改性沥青在路面上的应用[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2年02期
3 王丛愚,张岩,张海涛;简论改性沥青[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2年03期
4 马健萍,李豁,孙长新,李明耀,高再锐;新的改性沥青设备与加工技术[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2年02期
5 吴建国;改性沥青挥发份提取工艺的改进[J];青海交通科技;2002年03期
6 焦景波,稽立新;改性沥青基本性能浅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3年05期
7 孙宏斌,西庭玉;改性沥青专用研磨机[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3年07期
8 张雪峰,史云龙,刘宝丰;改性沥青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3年08期
9 鲍伟 ,梁庆韬;浅谈我国改性沥青业的超常规模发展[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3年04期
10 陈华鑫,卢军,彭廷,胡长顺;改性沥青的粘度特性和施工温度控制[J];石油沥青;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婉利;俞华信;罗望群;王玲;陈定利;;改性沥青新产品研究开发[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2 徐希娟;原健安;;化学改性沥青的应用前景分析[A];中国公路学会’2001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1年
3 郝培文;;改性沥青使用技术中的问题及发展趋势[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杨林江;施张兴;金海山;林大根;;浅谈乳化改性沥青发展方向及生产技术关键[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孔宪明;;改性沥青的显微观测[A];建筑防水工程新技术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6 ;塑性体改性沥青、弹性体改性沥青两项新国标实施[A];全国第十四届防水材料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王燕文;陈e,
本文编号:1872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872807.html